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万亿年,一万亿年后的状态与我何干。

anycmd的方法论是:状态、组织、单元、结构、运动,主体、客体。
客体是:状态=>分类=>单元/节点=>结构=>
主体=>施力=>客体=>运动。
世界的状态被智慧主体施加分类大法,分类大法的依据是主体可以感知到的局部世界的物质边界和这个智慧主体的意愿。世界是连续的,所谓物质边界只是物质在那里的变化率比较大而已,杯子和杯子里的水它们之间就有着可以感知到的物质边界。施加分类大法的结果是识别出了一个个分类节点,每一个节点又可以继续分类下去,从而得到一种树状的状态组织结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模型,每一个节点都代表了某种客体。主体对世界的状态进行改造的目的是想要利用世界的规律将世界排列成符合主体的意愿对自己有利的状态。
主体要对世界再排列就必须对客体施加力,主体对客体施力导致客体发生运动,这是一种连锁反应,运动中蕴含了主体施出的力,这个力会沿着客体的运动而传导。主体施力客体,客体运动,客体运动世界再排列,排列到符合主体意愿的状态去。主体从世界中学到了一种组织管理这种力的好方法,将这种能力按照施力者和受力者锁到每一个客体中去。
力是相互的。
主体得到的符合自己利益的状态是暂时的,世界的意义源于时间。世界的意愿愿意主客体从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必定经过时间,主体正是在这个必须经过的时间段中获得了暂时的快感,主体施出的力沿着客体的运动在传导,等传导到施力的主体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1万亿年。
世界就这样一直运动下去,主体对客体施力,主客体运动,主体得到好处。虽然力是相互的,但那个力绕了一大圈后再回来时已经过去了1万亿年。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万亿年,一万亿年后的状态与我何干。

写得好,我想到:
状态是主体的,函数是客体的。
状体是主体对函数客体的一种提炼和认识,带有人为成分。这种区别最大是在股票市场,人每次买卖股票都有一个点,人都是根据那个点状态买卖,但是股票是一直在计算运动的,所以,如果想炒股赚钱,买入的那个点是运动的低潮,卖出的点状态是运动高潮,可惜人只擅长状态,不擅长函数计算,因此买卖正好的人很少,这是赚钱的人很少原因,除非将这个运动周期扩大到5年或10年,用时间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