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责任连中写了那段言词激烈的回帖后,我当时脑海里就浮现了今天阎博士的帖子内容。自从这本书出来以后,我就一直回避这个问题,可以看到出版同期论坛中没有我发现关于本书的评价,我强调"避嫌".
可是,我越来越发现,我嘴巴封牢了,好像落入出版商的一个圈套,尤其当一位道友提出这个似乎没问题,但我认为很严重的问题.
因为在这之前,很多人已经对这本书充斥大量比喻提出了疑问,其实,搞文学的人知道有一个名言:原意是"比喻不是可以乱用"的.我想这是写学术性书籍最需要注意的. 反之,如果一个抽象的东西能够用比喻可以说明清楚,那么我们看到的数学课文将是孙猴子的一个桃子和一个桃子加起来是什么的描述.
从一个读者角度考虑,你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可以剥离的比喻来增加书的厚度,从而提高书的售价? 我从一个普通读者角度看就对这种倾向有反感.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可以吗?难道只能用比喻?比喻能简单化吗?
关于我个人道德,我不是崇高的人,所以我推出收费教程,已经遭到很多痛骂.
但是过去恩怨我要解释,也请博士多从我角度考虑一下:
1.关于工厂模式文章,确实写这个文章我也是在学习,否则我不会写这套文章,当时我就对博士独创的第三种模式:简单工厂有疑问,但是迫于博士走在前面了一点,我就引用吧,忘记写引用出处了,我发表在的jdon的,天极网觉得好,转载,一转载出现博士的强烈抗议了. 关于博士如何定位这个事情,认为是剽窃也可以吧.我一直是拿来主义,否则我就去科学院了.呵呵.
虽然我在模式起步上落后博士,但是我的加速度快,这是我自豪的地方,至于现在是否超过博士,单从责任连这个模式理解上我是比博士深刻了,所以才一下子看出问题,也才认为自己绝对不会范这个同样的问题.不能误导初学者,这是我的宗旨,也是办jdon的宗旨.
如果我发现有误导现象,我会毫不留情写出我的见解,这也是我曾经与Robbin等人激烈辩论的动机,现在我们是好朋友,曾经在茶楼聊得很投机,如果时间允许我们会再聚会.如果博士来上海,能杯酒释前怨是最好得啊,因为我去美国不方便啊,呵呵.
我也曾在程序员杂志为..net j2ee争论不休,被人以老老实实写程序告诫我也不介意,把真相说出来,或者我认为真相勇敢得说出来,巴金老人是这个楷模,大家应该都知道的.
我是个人恩怨和事实可以分清楚的人,至少我在这么努力吧.
2.击股传花一词语我自己想出来的,之前没看到博士的文章啊,如果博士还是觉得我剽窃,那我也不想解释,从最近国际形式看出来,美国人恨不得全世界都是他得,别人不能插手动弹.
3.在网上,只要不实行人身攻击,言词激烈没有错,如果某人舒服了那种甜吱吱得感觉,当然适应不了我们这里斗争式的气氛,我是喜欢斗的人,与技术斗,与领导斗,所以现在我没有领导了,我大学一毕业就处于个人奋斗,早就游离国有体制这个主导系统,所以我也不会IBM这样的大型企业,曾经有一个大型外企收留我一段时间,发现太难处理我了,最后友好分手.
这个环境与博士在花旗这样的大型企业从程序员混到副总裁,当然塑造成人的个性不一样,导致对同一语句理解不同,现在大家应该清楚了吧.
不灌水了,耽误大家时间,不过这样SHOW一下,论坛要热闹多,这是否极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