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校长不同要求反应中外差别

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两位校长分别写了三个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

耶鲁:
学生:质疑;学习;独立思考
教师:清晰交流;激励;鼓励独立思考

北大:
学生:学习;做人;服务社会
教师:研究学问;教会做人;XXXXX

从表面上看,北大校长提出的要求好像非常圆满,但是我个人认为却不专业,其实他提出的对学生的要求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要求,而不是一个大学对学生的要求。

为什么中国大学把如何做人作为大学一个要求?这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做人本身也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空命题,如果研究整个教育体系无形中教育学生做人的标准,那只能得出一个字:听话,得出这个结果好像和质疑创新的精神正好相反。

我感觉好像找到教育问题的根结所在,就是它使用使用双重标准要求学生,使用双重目标教育学生,这样的学生出来后,能有创新精神和独立人格吗?

耶鲁大学校长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好像比较专业,固然,只有先有疑问,再去学习,而且要独立思考,问题迟早能解决。但是交流沟通应该放在何处?当然质疑可能会引发交流沟通,可是这样的交流沟通常不是愉快的。

所以,这两位校长都没有提出一个完全专业的完美答案,没有最好,只有较好,耶鲁大学校长提出的要求要更加符合治学精神,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来都是在质疑中前进和发展的,质疑可以说是创新的基本,没有质疑,如何创新?只谈创新,不讲质疑,创新就如无源之水,质疑才能创新。

可是在平时谈论和接受信息中,好像只有创新,为什么少谈及质疑?因为质疑有伤中国人面子,不符合孔孟礼节,特别是公开指出的质疑会为中国社会文化所不容,特别是学术界,这又形成了怪圈,我曾经说过,对老师学生都可质疑,在现实生活虽然不方便,网络上则不必掩饰,可惜这句话还是不中听,引来了诸多麻烦,你看互联网上如此,何况那些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学府研究院呢?

谈到孔孟之道,真让人反感,想当初毛主席的批林批孔批得多么深刻,可惜最后还是被一些孔孟书生给否定了,老毛这样有创新精神的天地英雄都被孔孟拉倒,说明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了,这好像谈及政治了,已经谈到中国最无趣的话题,不谈了。


bang,我来jdon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了。除了学习到很多东西外,我还发现:我两的性格很相似。

随便问一句(可以不回答):你是处女星座的吗?

新年好 我是双子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