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翻译的时候能不能动动脑子。

最近在看DDD,完全读不懂。。。很多优秀书籍都汉化了,但是却让人读不懂。
记得以前说杜甫写了诗都要念给没读书的老妇听,然后修改了再发表。现怎那些翻译技术书籍的人,为什么连古人都不如。

计算机世界有许多让我摸不着头脑的翻译,例如:

Object 翻译成 对象 。这对象两个字偏偏在中文里又是丰富多采的意思,初学的人如何看得懂。而台湾的教程翻译成 物体 我觉得非常好理解。为什么我们把UFO翻译成'不明飞行物',计算机里却要翻译成'不明飞行对象',说得是人话吗?

Socket 翻译成 套接字 。 这3个字放一起初学者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为什么不翻译成 ‘插座’ ?

读书到现在,一本翻译的书都没读懂。。。我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怎地。

Object翻译成对象更贴切,抽象层次更高,相反物体则显得很具象,OO是一种思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东东。

语言表象下面是思想,不要被表象迷惑,名可名非常名,名是一个外表,看过法国电影"香水 杀人犯"应该深刻感受到表象和本质的背离。

当然,大道至简,如果能让老妇都能听懂是最好了,这里面就有一个受众者自身素质的问题,老妇由于自身素质不可能听到所有的大道,老子的道德经 孔子论语都精简,而且都是白话,但是今天的人还是要依赖于丹来解释,是否我们自身素质已经被引入误区,走向一个不归路,对于皇帝的新衣连儿童都能识别的简单道理都无法理解呢?

话归主题,OO和DDD真的就是很简单的东西,只是,造物主就是弄人,总是为我们去获得一个简单道理增加阻碍,这其实也是“道”。

"物体",有形体﹑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性的东西能用"物体"来表示你觉得合理吗,我们用"对象"来统称这两类,所以说"对象"是它们的更高一层的抽象.而且正是用了"对象"两个字在中文里丰富多采的意思.当然理解"对象"这个词是要语境的,自然语言本来就是多意的."你这个对象找的不错".你能知道我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可以说是是夸你在建模是抽像出一个"对象",也可以说是你找了一个很不错的女(男)朋友.

读不懂的原因我觉的有两方面,译者水平是一个,当然读者水平也是一个.且说读者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当然无法理解.我们总不能读完小学直接读大学吧.如果读者具备这个程度,那么理解是没问题的,而且还可以看出译者的水平如何.读不懂还是先从自身找找原因吧.

用"杜甫写诗"做比较我看不妥.那是文学创作,翻译是具实翻译.顶多加上译者的理解.况且这种技术书籍没有技术背景,翻译的再怎么通俗易懂,你随便给一个老妇看,能看懂吗?

楼上2位同时指出了1.用对象是为了抽象这些概念;2. 技术书籍要求一定的欣赏水平。

不约而同地指出这2点,我都接受。但是Object这个词在英文使用中,外国人就是理解成物体,而不是一个抽象不存在的东西。我们从一个class创建一个Object的时候,难道不是从一个抽象的class创建了一个具体的Object吗?只不过有时候我们的Object不存在于客观世界里,不占空间。但是他相对于class来说,仍然是一个具体的Object。中西文化之间差异巨大。老外追求的是simple,国人追求是confusion。

楼主说的有一点,非常正确,翻译的人要多为读者卖点力气。曾经见过一本书,把OCP原理翻译成:开放以利于扩展,封闭以利于修改。结果那一章看了好久才明白他翻译错了。

对象,我倒认为是非常好的翻译。你如果在一本书中看见:创建一个LinkedList物体、创建一个String物体、创建一个Class物体……物体在刚开始的两天你会喜欢,如果你看它几百次,你就要骂了,

改成以下说法呢:

创建一个LinkedList实体、创建一个String实体、创建一个Class实体……实体在刚开始的两天你会喜欢,如果你看它几百次,你就要骂了


看看台湾怎么翻译的:
http://www.csie.mcu.edu.tw/~hsong/oot/oot.htm
[该贴被goddie于2007-12-18 14:55修改过]

no,我看见第一个实体就会骂,它让我想到实体-关系图。

其实,翻译者将对象(object)这样写出来的话,按照你爱思考来看,怎么翻译对你已经不是障碍了。

你假设自己的译者,物体、物件、客体、对象、东西、物品……你要选择一个,我会选择对象。物件并不好,一方面大陆没有这种用法,另外很小气的感觉。

【术语对象(Object)具有浓郁的哲学味道,其原意是指用一种或多种(人的)感官,尤其指用视觉或触觉可以感觉到的东西、物体或物品 。古希腊的哲人认为,人——具有主观意识的自我——是主体(subject);而人之身外的一切,被主体所好奇、观察和研究的一个个具体的‘客观物体(objects)’则是对象或客体。】

【你手中的这本书,这条狗……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客体,现实世界就是由客观物体所构成的。同时人类拥有一种伟大的能力——抽象(v. abstract)。他/她看见这条黄狗、哪条哈巴狗,居然能够想出‘狗’或‘Dog’的概念,即从众多具有相同的性质objects中,提炼(abstract)出类别(type)性的概念;更加难能可贵也令人困惑的是,人类还抽象出一些没有直接的物理对应物的概念。例如几何中的圆,没有一个可感觉的对象能完全达到数学上的完备,无论你多么小心翼翼地使用圆规。数学对于哲学的影响一直都是既深刻又不幸。】

“对象”是有主观意味的,Java编程思想作者提出:一切都是对象,我则提出:

当你关注某个东东,它就是对象,对象因你关注而生。

如果改成:
当你关注某个东东,它就是物体,物体因你关注而生。

显然物体不以我关注而生,物体无论我关注与否都可能存在。

我说的“对象因你关注而生”在对业务领域进行分析时,不是说凭空捏造出一个不存在的对象,而是会不断发现原来没有注意到的对象,也就是说:有些对象本身存在,但是隐藏得很深入,只有你不断关注重构你才会发现它,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它因你关注而生。

比如:订单中有一个订单条目就是这样,一般人只注意到订单中商品 客户 数量等要素,在处理订单、商品和商品数量上很难协调,如果有一个订单条目,那么显然订单有多个订单条目,每个订单条目包含商品和商品数量,在返回现实世界,确实有订单条目存在,验证了你的推测,订单条目就是因为你关注而生。

如果只是说物体,无视了人的分析思考,很显然不能准确反映软件的本质。
[该贴被banq于2007-12-18 17:16修改过]

有趣、同感。

 计算就是模拟——Alan Kay。

“对象”的主观意味,全在“模拟”两个字中间。

一切都是对象,是Alan Kay说的。《Java编程思想》,呵呵,事实上Java中没有资格这样说。否则Java的泛型也不会那么别扭。

不小心耽误大家时间来给我解释对象的含义。

时值今日“Object”和“对象”的意思我都是很清楚的。只是回想当初,高考完坐在大学教室里面对书本上的“对象”2字简直要抓狂。请问banq,yqj2065 从见到“对象”2字到完全理解了这2字的含义共花了多长时间,恐怕是不短吧。“对象”两个字或许翻译是正确的,我想说的是一些翻译非常无厘头的做法。害苦了许多读计算机的人。印度的软件听说比我国发达,有人归功于他们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而我要把中国的软件落后归罪于翻译人员,要知道你们翻译的时候不单是赚钱养家,还肩负着教育国人。如果觉得压力大就去翻译些外国的诗词歌赋,别拿任何基础学科开玩笑。

另:《Java使用系统开发指南》是本难得的好书,可能是因为不是翻译的缘故。

首先,我想说的是,那个写诗先给老妇看的是白居易,不是杜甫啊。
其次,确实,翻译存在问题(我就是一名翻译,不过没有翻译过计算机的文章,以后要翻,一定注意),我看过几本让人费解的书,书名忘了,讲的是windows编程的

哎呀,真是白居易。这个是我说话前没有考究,误人子弟了。楼上能挺身出来承认自己是个翻译,而不跟我对骂真是非常佩服啊。前几天上了下CSDN的Java区,很久没去了。感觉那边商业味十足,是个人就在那里充专家。回帖都是广告,随便说点感慨就有人来喷水。jdon真是一片java净土。

有时候看到翻译者为了耍弄自己的文学水平(也可能是兴致来了),一些英文复句翻译得惨不忍睹。实在受不了我现在看书都挑原版看了,因为担心被误导。
[该贴被goddie于2007-12-19 17:47修改过]

>不小心耽误大家时间来给我解释对象的含义。
楼主误会,没有人自以为是的给你解释什么是“Object”和“对象”,不过借这个楼顺便聊几句。
“从见到“对象”2字到完全理解了这2字的含义”,呵呵,我自己还不清楚是不是真的理解它了,显然,我指的是对象技术而不是Object的翻译。单纯的从“Object”和“对象”,大概不超过一个星期吧,没有印象了。套接字,我真的骂过。

翻译问题:

我向同事要一本算法的书,他说是英语的,“无所谓,中文的我还看不懂。”中国就没有不骂某些翻译的人,我们也是没有办法才看英文的,毕竟看英文的要慢得多。

对翻译的基本希望,术语后面注明原文,如对象(Object)、重载(overload),现在没有达到这最后希望的书,我不看。
惹不起俺闪。

中国的软件落后,说实话,教学体制、方法、思路上面有很多问题。语言障碍不是最重要的。

我回到主题,其实是这本书讨论的问题本身很抽象(当然翻译也不太完美),所以没有丰富开发经验的人要理解它非常费劲
因为翻译者本身的语文太差而导致翻译问题造成理解困难的计算机书很多,翻译造词的现象很普遍,译本还不如原本读起来容易
说起来我很讨厌把context翻译成上下文,程序背景我觉得还好些
还有object台湾的翻译好象是物件,物件导向编程

[该贴被polind于2007-12-20 11:18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