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介文明


"中介文明"的观点,是我们立足于中国古代文明成果,为解释包括印度在内的整个东方文明体系,而提出来的本书第四个重要假设,它是相对于现代"物质文明"而言的。当然,这样的划分仅有方法上的意义,因为如果不这样划分,我们就无法分析"中介文明"特点。因此,作者申明,在此我们没有有意批评任何一种文明的企图,所有的分析都是善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人了解已经丢失的一种文明存在的价值。

  客观地说,对于人类留存下来的远古文明的意义,人类对它们的研究是越来越少,当现代科学产生之初,为了树立一种权威,我们基本上是把远古文明当成迷信来对待的;当现代科学产生以后,由于我们过分局限于自己发明的方法和理论,并以此来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因此在有意无意之间,排斥了远古文明;从80年代开始,世界上形成了一股文化的回归热,从不同的角度关注远古文明,但是由于认识、方法上始终没有突破,使这股回归热到目前已经彻底失去了目标。

  如果我们可以再往前推论,实际上人类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认识远古文明。从目前留下的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觉到,从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人类在进入这种文明的时候就显得十分盲目,以中国为例,《周易》乃远古文明的总纲,但中国人在一开始解释《周易》的时候就很混乱,一部《周易集解》荟萃了历史上一些有创见性的认识,但分歧之大却是有目共睹的,更重要的是,这些注释让后人读不懂,尤其是对《易》理部分,至今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后来的学者们,由于对《易》理认识不够清楚,因此无论是从哲学、社会学、宗教、民族学、文学等方面入手,只能是越解释距离《周易》的本质越远。到今天,实际上我们对《周易》的理解与古代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古代人不懂,我们照样不懂。

  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现有的文明结构是建立在什么论点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目光看待眼前的世界。

  追求对自然的总体认识,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潜意识,积6000年的文明成果,我们发展起一套对自然认识的方法和理论,经验告诉我们,这套方法和理论是行之有效的。它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针对我们一切物质需要。6000年来,我们在这样一套方法和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但是,如果我们提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和理论是唯一正确的吗?看来定论未必容易下。从哲学的角度看,我们今天认识世界的方法仅仅是无数方法当仔的一种而已,也就是说,我们仅仅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认识了世界。

  那么,我们今天是如何来看待眼前的世界呢?尽管哲学上的分歧有许多,但有一点是基本可以肯定的,我们是站在"世界是物质的"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世界的,这就是我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由于有了这样一个看法,我们积6000多年的知识积累,建立起一套文明的结构,例如,目前世界上一共约有2400门学科,但这些都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甚至,在人文科学里也要遵守物理学的法则,比如,现代哲学观点的提出就是以物理学取得的成就为基础的。当我们从"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的时候,我们会自然引出许多相关的观点,比如,"人定胜天"的观点等等。建立在这种观点之上的文明,我们把它称为"物质文明"。

  那么,除了"物质文明"的方法,是不是还存在其他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角度呢?回答是肯定的。但这种方法究竟在哪里呢?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本来早已存在于人类的文明之中,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而已,那就是远古文明的方法,这要从远古文明认识世界的角度谈起。

  为了方便起见,也为了对比地进入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我们从两种文明中各自取出一门学科进行对比,从"物质文明"中我们选择了西医学,从东方的远古文明中我们选择了中医学。

  西医学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之上的医学,它的研究思想及方法依然离不开现代物理学的范围。从这种理论和方法出发,西医将人看成一个纯物质的东西,就像一架工业社会的机器一样。因此它在治疗的思想、方法上,也采取用物质文明改造世界的方法,与修理一架机器基本相同,心脏损坏了可以换一个人造心脏;阑尾发炎了,可以割掉;对待一个肿瘤,既可以用手术刀切除,也可以用放射线杀死。这种方法与对待一辆破旧自行车、一架破机床几乎没有两样,自行车的链条断了,可以接上一节,机床的电机坏了,可以换一个新电机。

  我们承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西医"修理"人的水平也在日新月异。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再过100年,那时人们可以制造、"克隆"出许多精美的人体器官,像人造心脏、人造肝、人造胃等等,也可以人造肌肉、骨骼、血管,甚至可以造出与光缆相似的神经传感系统。到那时,一个人肯定会在这些辅助技术下活得更长久,假如他可以活上300岁的话,而在这300年里,今天换一个人造心脏,明天换一个人造肝,后天换一个人造手臂,大后天换一嘴人造牙……这样不断换上300年,那么,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呢?他还是个人吗?人们肯定要发明另外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工业化的大怪物,也许人们会称他为:工业集成化的类人高级机器。多么可怕!到那时,我们这个社会还叫人类社会吗?

  从西医的治疗思想及方法中不难看出,西医学与现代物质文明的总思路是相同的,无处不体现能量与能量的对抗、物质与物质的交换,病毒入侵,这是物质与物质交换的一种方式,各种抗菌素则是能量与能量对抗的显示。如果将西医学的指导思想概括一下,那么只有三句话,即生存与毁灭,征服与被征服,战争与和平。由此可见,西医学着眼点是人的物质方面,它是纯粹的"物质医学",体现的就是当代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

  因为西医学离我们很近,大家在生活中的感触都很深,在这里我们就不用多费笔墨了。

  中医学号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世界医学里独树一帜。与西医相反,中国的中医完全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它从来就不主张生存与毁灭,征服与被征服,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切人人体与疾病的关系当中。

  中医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黄帝内经》讲到疾病时总离不开气候、季节、周围自然环境等因素。中医意义上的人;并不完全指肉体的人,而多指精神方面的人,强调思、忧、恐。喜、惧等等内在精神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素问·举通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上,思则气结。"故有"思伤脾"、"恐伤心"、"忧伤肺"之说,中医的藏象五神也是指神、、魂、魄、意、志,指的就是人的情绪、思想、意念、心理等精神的东西。

  比如说,中医的所有理论都是以"气"为中心展开的。中医认为,"气"是生命的本源,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动形式,五运六气是天地的"气"化,藏象五神是人体的"气'化,病因病机在于"气"化的失调,治疗在于调理"气"机。而中医讲的"气",不论从哪一个方面讲,它都不像是物质性的东西,而是类似灵魂一样精神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中医主要是以精神体为服务对象的医学,方法在于协调精神体与肉体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基本理论之下,中医的治疗思想和方法不是征服与毁灭,而是调和与平衡,它的最高原则不是把侵入的病毒杀死,而在于阴阳平衡下的转化。因此,中医特别讲究养气、调气、理气,盛则泄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促使阴平阳秘,补偏救弊。

  由此可见,中医学的着眼点不在人的物质方面,而在人的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方面,它的突出作用在于沟通物质肉体与人类精神的信息,起到中介调和的作用,因此我们把中医称之为"中介医学"。

  现在我们来综合一下,西医学由于体现着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我们将它称为"物质医学";中医学则与西医相反,它是站在物质肉体与精神之间,因此,我们把它称为"中介医学"。如果世界是由物质及精神构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医在自然层次上所处的位置,物质(西医)--(中医-中介)--精神。

  如果说"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导致了西医的产生,那么导致中医产生的基本哲学观点又是什么呢?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解物质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西医学,同样,只有了解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中医学。因此,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促使中医学产生的理论要比促使西医学产生的理论高明。

  必须注意的是,中医中介的特点,并不是它单独具有的,它是中国远古文化大系里的一个分支而已,正如同西医代表着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一样,中医中介的特点也代表它所属的那个文明体系的普遍原则,即东方文明的普遍原则。医者,《易》也,《易》为《易经》,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纲,因此整个东方文明也可以称为"中介文明"。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以《周易》为中心的所有文化形式,都带有中介的特点,中医是中介的,气功是中介的,针灸是中介的,中草药的原理也是中介的,道家关于人的一切理论也都是中介的,巫术、占卜、相面等等都是中介理论的具体操作方法。


http://www.bioon.com/book/zhexue/renhm-gb/21.htm

这样一来,人类就具有了两个文明体系,一个是"物质文明体系",一个是"中介文明体系"。前一个体系是人类在6000多年的时间里自己发展起来的,而后一个体系则至今来历不明,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它就存在于地球。从种种迹象分析,"中介文明"决不是人类自己发明创造的:

  第一,这种文明建立的基本原则与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轨迹格格不人,它们根本不是一个系统的东西。

  第二,这种文明之所以称为"中介文明",是因为它是联系物质肉体与精神生命之间的桥梁,也就是说,这种文明的创造者,他们不但了解人类的物质肉体构成,同时也了解人类的精神意识的构成。而关于人类精神意识的构成,至今还是现代科学的一大谜团,直白地说,以人类目前的科学文化程度,我们还没有资格创建这样一种文明。

  第三,"中介文明"从根本上说它关注的重点不是人类的物质肉体,而是人类的精神。这个特点的本身就排除了人类创造它的可能性。大家知道,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大约距今1万-6000年之间,人类生活在艰难困苦当中,疾病、饥饿、天灾、人祸时时困扰着新生的人类,当务之急是解决温饱、安全、延长寿命等问题。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人类不可能放弃追求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去特别关注精神意识的需求,进而发展起一套以精神为中心的文明体系,这完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四,"中介文明"的各项成果,目前还留存一些,像中国的《周易》、中医、针灸、经络学等,虽然目前我们尚不知道这些成果的基本原理,但这些成果所包含的科学成分,却是我们穷百年都很难说得明白的,像经络学、针灸学,我们只能证明它们是对的,但为什么对却说不出所以然来,所以一直有人要"废医存药",所谓的"废医"就是废除中医医理,所谓的"存药"就是保存中药的使用价值。这样的文明成果显然已经超出我们科学目前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它们也是人类自己的发明创造,恐怕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吧,除了能满足自尊心、虚荣心以外,恐怕没有实际的意义。

  "中介文明"既然不是人类自己的发明和创造,那么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根据以上我们所作出的一系列假设,按照逻辑的规律,我们只能这样认为:"中介文明"是创造我们的"神"为了更好地与人类肉体沟通而创造的一套文明体系,整个文明显示的重点,正是中国中医显示的特点,一切都是为了沟通,是为了沟通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之间的信息。

  然而,这套文明没有正常流传下来,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使它中断了。洪水以后的人们,虽然得到了一些关于洪水以前文明的文献,但由于自身的原因,并不能将它们继续发扬光大,大量的文献被毁灭在漫长的历史当中,留下的点点滴滴,也由于失去了基本原理而长期停顿不前,后来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完善,我们越来越远离了洪水以前文明的基本原则,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洪水后幸存下来的人类,由于在大洪水以前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当时的文明本身就了解不多,因此在洪水以后没有能力将它原样发展下去。

  另一方面是大洪水以后,创造人类的"神灵"们逐渐远离了地球,或者以另外一种方式维持着他们与人类肉体的关系。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温饱、安全,同时在人类动物本能的支配下,人类开始发展起一种直接针对感官需要的文明形式,这就是物质文明形式。

  但是,大洪水以前的文明并没有彻底退出人类的社会生活,它毕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现存的人类所有文明成果,就会发现,有许多文化形式是与大洪水以前文明一脉相承的,比如说中国文化。

  在中国社会中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战国以前有三家,战国以后有两家。战国以前的三家指的是儒、道、墨,儒是儒家,道是道家,墨指的是墨子。战国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只有两家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那就是儒家和道家。

  前几年曾有这样一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指封建社会)受佛教的影响最大,不少人写了不少的著作来论证这个观点。我们认为,这些学者太不了解中国社会,尤其不了解中国民众的宗教心理。中国文化是一个博大的熔炉,它可以熔炼任何外来文化,却决不会失去自己,也决不会让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大行其道。这绝不是因为中国文化的自私,而是源于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就以宗教而言,历史上来到中国的外来宗教多得数都数不过来,而哪一种宗教形式曾经一统过中国的天下呢?没有,一个都没有。佛教是目前中国土地上最大的教派,但如果问:中国的佛教是原来印度的佛教吗?回答是否定的。中国的佛教就是中国的佛教,它与原来印度的佛教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不同呢?因为中国把印度佛教给改造了许多,这样印度的佛教总算在中国扎下了根,如果不改造的话,佛教根本不可能在中国扎根。

  即使是这样,如果说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还是一个问题,实际上从宋朝开始,佛教已经衰落了,到了明代的时候,它基本上在宗教生活中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中国人实际信仰的,多是那些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而不是被塑成神像、端坐庙堂的各种神灵。因此,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力还要再研究,千万不能把它夸大了。

  如果说到对中国社会真正有影响力的,还是要说儒、道两家,这里的"道",决不是指道教,而是指道家,道教我们不想多说,但道家却有无穷的奥妙。

  说到儒、道两家,就不能不说到它们的来源上。道家的来源很明显,脉络也很清楚。道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道德经》,一个是《周易》。从西周末期挖出的甲骨文看,《周易》六十四卦的形成远在中国文字发明以前,这有小屯南地的甲骨为证。而《道德经》则成书于春秋时期,要远远晚于《周易》思想的起源时期。因此,老子的《道德经》肯定是从《周易》思想里引申出来的,它的源头是《周易》。

  儒家的思想来源有些说不上来,孔子口口声声要恢复周礼,看来儒家的思想在西周时就已经存在,当时的《三礼》大约就是它的总汇。那么,在西周以前儒家的思想是否存在呢?从一些金文的记载看好像是存在的。那么,在商代甲骨文时期它是不是存在呢?推到这里,就再也推不下去了,因为已经没有任何资料可以作为证明。

  由此可见,道家的源流要早于儒家,因为在道家以前还存在一个《周易》。实际上,从儒道两家的中心思想与具体学说分析,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比如像"德"这个问题,在儒道两家中都是重点,再比如说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儒道两家也基本一致,只是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等的态度上,儒道两家有了区别。

  


[该贴被banq于2009-02-24 14:47修改过]

或许我们应该这样来认为:儒和道两家实际上都来自于一个思想体系,那就是以《周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因为在我们的推测中,中国文明的初期,只有一种成体系的思想或学说可供借鉴,那就是以《周易》为代表的大洪水以前的文明。但是社会上对这种文明不甚理解,于是区分为儒道两家。儒家以人世、进取的态度继承了《周易》的思想;而道家却以出世、宁静的态度继承了《周易》的思想。

  如果公平地评论一下,道家所继承的思想很可能最贴近《周易》原来的思想,也就是说,它失真的成分很小,因此我们把道家说成是"自然论";而儒家所继承的思想却与《周易》相差甚远,也就是说,儒家基本上背叛了原来思想的基本原则。比如说,以天、地、人三者和谐为例证,道家讲起来自然平和,而儒家讲起来却有些牵强附会,让人感到十分别扭。

  但在后来的历史中,儒道两家的遭遇是不同的。儒家自汉代开始,就被统治阶级列为正统统治思想,因此在近2000年里大行其道。道家的遭遇比较惨,它一直没能广泛影响社会各阶层,更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唯一认可,万般无奈之下,后来道家走上了邪路,发展成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当道家发展成为道教以后,就标志着道家彻底衰败了,只要看一看道教的那些所谓经典大家就会明白的,那是一堆拼凑起来的东西。实际上,道家的学说根本不应该成为一种宗教理论,因为它的科学成分太大了,你可以将一本现代科学的高能物理学变成一种宗教理论吗?你也许不会这样做,但如果将这本高能物理学送给一个原始的部族手里,他们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把它变成一种宗教理论,并创出一门宗教来。

  为什么儒、道两家在后来的历史中会有如此不同的境遇呢?其原因并不在两种学说的优劣上,而在于人们对待它的态度上。以今天物质文明的基本观点来说,道家是另外一个体系的东西,它的无为、宁静、不争、问心等态度与现代物质文明的原则格格不人,对朝气蓬勃的人类,道家的观点显得那样玄幻、虚无,当人类高举"人定胜天"一伟大旗帜向自然开战的时候,需要的是一种简单明了、针对性十分强烈的文明形式,根本不需要道家的理论。

  儒家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它人世、进取的思想包含了极强的目的性,我们通常把它称为"目的论",这与物质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当儒家提倡"君子不甘下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时候,它就毫不费力地融入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大潮之中。因此,道家的衰败是必然的,儒家的兴胜也是必然的。"中介文明"在人类的现阶段只能让位于"物质文明"。也许有人会说,如果道家所代表的是大洪水以前的高级文明,为什么会被后来发展起来的、并不怎么高级的文明所取代呢?如果是先进的,就应该有生命力,而不应该被落后的所战败。这实际上是人类社会一个深深的误解,孔子提出来的以道德治天下的主张好不好呢?当然好!但能行得通吗?当然行不通!现代人的道德状况比古代人的道德状况是好还是坏呢?大家自有公论。中国封建社会也曾多次被西北方原始的游牧民族所战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吧!历史是不能拿常规来套的。

  物质文明与"中介文明"是什么时候分手的呢?也就是说,物质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时候最后形成的呢?我们认为,那是在公元前400年前后,有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怪现像可以作为这一论点的证据。

  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前后,人类历史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现象:在前后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世界上爆炸性地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出现,基本框定了人类几千年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的格局。直到今天,我们在骨子里还是没有逃开由他们划定的圈子,比如说,中国人无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有了多么巨大的变化,但骨子里我们基本上还是两种人,要么是孔子式的,要么是老子式的。

  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突然繁荣,产生了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社会几千年,直到今天,西方人还认为:"全部西方哲学都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注脚。"基督教正式形成于公元元年左右,而基督教的前身《旧约》则在公元前就已经存在,而且它的早期思想也可以上推到公元前几百年,我们推测大约也是在公元前400年前后。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的影响那是不必多说的。

  印度佛陀住世的时间虽然有争议,但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500年前后,释迦牟尼创建了博大精深的佛学体系,使佛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十二因果、轮回报应、八识等思想在亚洲影响了几千年,如今,佛教的精神和修炼方法正飘洋过海,在欧美等国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的情况就更加特别了。公元前400年前后,正当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突然迎来了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当时各个诸侯国好像都很有文化的样子,到处乱蹿的"士"们,从这个诸侯国跑到那个诸侯国,四处发表自己的看法、宣讲自己的主张,古史称为"百家争鸣",那是一个令每一个中国知识分子都怀念不已的时代,可惜它一去几千年不返。中国一下子出现了一大批令人费解的思想家,管子、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孙子等人给我们留下不可多得的思想财富。

  奇怪的是,自从公元前400年以后,世界再没有出现类似的思想繁荣。就拿中国封建社会来说,在漫长的2000多年里,居然没有出现一位成气候的思想家,魏晋时期的玄学、宋明时期的理学,都没有突破老子、孔子、墨子划定的圈圈。

  这个现象难道不奇怪吗?在历史上,大约只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繁荣与这个现象有一点相似。但不客气地说,我们所说的相似只是从形式上而言的,从内容、程度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它根本不能与公元前400年左右的思想爆炸相比,比如说,达·芬奇可以和柏拉图相比吗?在以后的历史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当时的任何一位思想家相提并论。自从公元前400年以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方没有一位哲学家能取得像柏拉图那样的成果,他们最多仅仅是阶段性的哲学家而已。

  客观地说,从公元前400年以后,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像。个伟大的巨人;但在人文科学方面,我们却进步很小,就像一个小小的影子。人类历史正在玩一场巨人和它影子的游戏,那情景就好像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一样:http://www.bioon.com/book/zhexue/renhm-gb/21.htm

挺长的文章,不过还是看完了,不得不赞叹作者的博大精深,不得不汗颜自己的浅薄无知.同时也想说几句:

爱因斯坦曾经对宇宙的奥妙和神秘发出惊叹,他称之为“宇宙宗教感”,并且说出他那句很有名的话:“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布鲁克总结说,爱因斯坦相信有某种智慧透过大自然而运作。但他的想法当然不是传统基督教或犹太教的宗教观。

关于牛顿,很多人都曾经数落或遗憾过晚年"沉迷"神学的牛顿,但是我却更倾向另外的一个方面,即,牛顿也许也感觉到了某种以人力无法企及的自然力量的存在.所以或许他面临2个选择,或者以神学的基础去接近那个无法触及的"神",或者以科学去证实"神"的存在.

好像越说越有迷信的味道了,不过请不要误解,这里所说的神当然并非某种人格化的幻想产物.它或者是爱因斯坦感受到的某种用于运作大自然的智慧,或者是牛顿感受到的某种强大的自然力量,或者又是LZ文中所谓的大洪水前期的那个更高智慧的种族...

然而不管是什么,这两位代表着西方物质世界最高智慧和成果的巅峰人物都同样感受到了人类力量无法把握的某种神秘智慧和力量的存在.

所以,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的所谓"征服自然",我们是真能征服自然,还是只能某种程度地认知自然,以求与自然和谐共处?我们真能统治宇宙,还是仅仅只是造物主无意中创造的一种毫不起眼的低智能物种?

我们总是津津乐道于人类日益丰富的物质成果,总是自我陶醉于新一代的人总要比上一代的更聪明,学到的知识更多云云,可是我们为何永远无法理解上古先人的智慧?难道仅仅只是由于文字和时代的差异吗?

楼上说得很有道理。

现在小孩子学习语文 数学是否真的科学?学论语 道德经是否就是不好,这些都值得研究,上海有一个 “孟母堂”私塾遭到所谓正统教育家华师大教授的抨击,一点没有宽容客观的态度,我有时真的怀疑,纳税人养的这些教授是否真的对得起他们的称号,因为他们连起码的宽容客观处世哲学都没有,这就是孔孟之道吗?

现在量子领域流行暗物质,暗物质提供无穷无尽的能量,就在我们周围,根本不要费心事担心能源问题,道家很早就有辟谷,也是气功,就是不吃不喝,其实不是真的不吃不喝,只是采集周围暗物质能量而已,这些气功到今天才得到科学验证,是不是我们先人文化得到西方文明发展那一步才相信,如果是这样,我们不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啊,真成了从山上下来侥幸逃过大洪水 不开化的牧羊人了。

牛顿后辈子总是得不到教科书认同,认为他走弯路,其实他在走正确弯路,只不过后人我们根据我们判断标准认为他浪费了生命,可惜啊,其实应该可怜的是我们这些嘲笑他的人。
[该贴被banq于2009-02-25 19:25修改过]

恩,“孟母堂”私塾事件我也在报纸上看到了,同样觉得惋惜,也觉得这个社会的很多人已经不可理喻得登峰造极了,原本很欣慰,因为在上海这个相当物质的地方,能有这么一个底蕴深沉远离世俗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上海之福,更是国家之福。可结果,竟然是如此粗暴地被扼杀!这种强盗的逻辑和言行,为什么他们不将其运用于外敌,而只是一味地用于强奸百姓的意志?

中国有纳税人吗?no,中国只有老百姓!

所以中国似乎也只有砖家,只有叫兽,只有猿屎...

上面的似乎跑题了,针对主题,我还想引用3句话:

整个现代的世界观都建立在一种幻觉的基础上,即认为所谓的自然律是自然现象的解释。

当代人们站在自然律面前,就像古代人们站在神和命运面前一样,把它视为某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世界是怎样的这一点并不神秘,而世界存在着,这一点是神秘的。

----以上3句引自《逻辑哲学论》

只想说的是,人类越是狂妄,就越是只能在浅薄无知中越陷越深。

╮(╯﹏╰)╭ 我所信仰的唯物论有点"动摇",不过这个也符合"否定之否定"...

欧洲的哲学权威荣格,在英文《周易》再版序言中说:“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周易》(八卦),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周易》(八卦)相延6000年之久仍然具有价值,而且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有相同的地方。”

瑞士一代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G.Jung,1875-1961),赞誉《易经》:“很可能再没有别的著作像这本书那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动气韵。”

德国辩证法大师黑格尔(G.W.FHegel),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

美国哲学家卡普拉(FGapra),在《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说:“可以把《易经》看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权威们认为,它在中国几千年来所享有的地位,只有其他文化中的《吠陀》和《圣经》才可以相比。”

丹麦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N.H.D.Bohr),在1927年建立了互补原理,引起世界轰动;但当他在1936年到中国讲学时见到《易经》太极图时,便惊叹“中国人几千年前就有了互补的理论思想,并以图形表示”。他手捧《易经》如获至宝,将太极图定为其族徽勋章的标志图案。

日本19世纪下半叶明治维新时,统御大权的皇室就宣布:“不知《易》者不得入阁。”正如唐太宗开国宰相虞世南所云:“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德国现代生物遗传学科学家申伯格(M.Schonbergre),在1973年出版的《生命的秘密钥匙:宇宙公式<易经>和遗传密码》一文中说:“首次发现的六十四个生物遗传密码的‘词’,与六十四卦相对应。”

美国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在《大易集成》中说:“我们说《易》是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原点和源头活水毫不为过……”

英国剑桥学者李约瑟(J.Needham),在他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中国类似《易经》等古代科学技术知识曾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易经》推动西方科学发明的发展,创造产生了丰厚的成果。莱布尼茨(GottfledWihelmLeibhiz1646--1716年),率先翻开了西方易学应用史的新篇章。

莱布尼茨,是德国人,他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大数学家和微积分的奠基人。1666年获阿尔夫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他因长年研究数学的结果,与牛顿同时获得微积分创始人的殊荣。在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11月间,莱布尼茨收到了他的朋友寄给他的太昊伏羲氏的“64卦卦序图”与“64卦方图”。寄件人,是他的好朋友在中国的传教士鲍威特。这位苦于研究二进制的世界著名大数学家看后,大吃一惊。原来,他大半生所研究的“算术二进制”,中国的太昊伏羲氏在六千多年以前已经解决了。莱氏以连画为一、断画为零判断,不但在这儿发现了数字和符号的涵义,而且由八卦的八个符号的写法悟出了○、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数值意义与数序关系,从而发现了二进制的二元算术理论。

后来,在他给鲍威特的信中说:“我的二元算术和伏羲易著之间的关系,人们知道伏羲是中国古代的君王,是世界有名的数学家,中华帝国、东方科学的创立者。这个易图可以算现代科学最古老的纪念物。然而,这种科学依我所见,虽为六千年以上的古物,数千年来并没有人了解它的意义,这是不可思议的。”他惊叹道:“中国人,了不起!”

莱氏正是运用太昊伏羲氏的“算术二进制”,继续做出了“二元命数法”及其相关的一系列的工作,包括他对“加法器”的改进与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手摇计算机。更重要的是,他首次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演绎出著名的“数理逻辑”。今天仍为国人所仰慕不已、并引以为自己行动圭臬的西方“数理逻辑”思维,其渊源竟来自于中华的古老易学!这真是一个黑色幽默。

莱氏的“数理逻辑”迸发出八卦的慧灵,并未就此遏制,假借莱氏之手又传到了英国。1854年英国昆士学院数学教授布尔(GeorgeBooleLLD,1815--1864年),发表的《思想研究》一书,“对逻辑作一数学分析”,就是莱氏数理逻辑思想的继续。

然而,对“二元算术”的认识是一码事,利用“二元算术”掀起波澜形成潮流又是一码事。直至1938年,这个尘封六千年的“二进算制”八卦,被美国一个名叫冼能(GlandeE.Shannon)的硕士班研究生所接受。这位硕士研究生以非凡的天才,产生了“火花放电”的世界科技划时代效应。冼能将二进制逻辑应用于电路中,著为《替续器及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论文,打开了伏羲八卦二进制实用尘封的闸门。即阳连画为一,阴断画为零,逢二进一,终于使“手摇计算机”发展成了“电动计算机”,乃至电子计算机,也就是当今风靡全球的电脑。终于,人类打开了电脑时代的闸门。

八卦的魔力,在6000年后使莱布尼茨的哲学、数学乃至数理逻辑学永远载于世界文化宝库中,使冼能跃居于“落实于电路之中”的首功地位。太昊伏羲氏也被推举为世界尖端科学舞台的巨擎!

太昊伏羲氏所创画的八卦,作为当代世界尖端科学的标志,被嵌在完成于1946年的世界首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and Computer)上,成为中华民族始祖太昊伏羲氏对世界尖端科学贡献的历史见证。

正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广泛应用,世界其他尖端科学亦籍以迅速拓深和发展。当代世界尖端科学,诸如混沌理论、一元数学理论、物元分析理论、天地生偶次序理论、全球地质构造吕德斯线理论、地球经络穴位理论、地球自然节律理论、自然同期可公度理论、生物全息理论、宇宙全息理论、生物64种遗传密码破译理论、人类基因工程理论等等,其中就有十三项的母体理论皆源于“八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