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中医的,看了这篇帖子的感受是两个字:肤浅。发表帖子的这个人肤浅不肤浅且不论,他的言论确实肤浅。我不知道这是他真实的想法还是只是想哗众取宠,如果那样的话,那这个人也真的很肤浅了。中医为什么能存活数千年而且在西医进入国门的几百年后依然活着?因为他确能减轻人们的病痛,对疾病确实有效。中医可以治疗疾病,但是很难从非哲学的或者说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治病的机理,但是这就能成为否定中医的理由吗。可笑!如果你否定你还没有认识到但确实存在的事物,那是多么迂腐的一件事。再说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或是西方哲学也好,都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当时是春秋战国,自然有一些封建社会的糟粕也在其中,但是古哲学中的阴阳、五行、周易,道出的是多么朴素的真理。
如果你连这些也否定的话,那我只能告诉你,任何哲学听起来都像是废话,因为太朴素了。我想说的太多了,觉得你还是发发技术方面的帖子算了,不懂的不要随便发表评论,这是对中医的尊重,对古哲学的尊重,对中国的尊重,谢谢!
[该贴被again于2010-05-09 15:54修改过]

讨论的比较热闹,其实不论东西方哲学还是古典和现代哲学都有它的价值,关键在于是谁能从中提取到有用的东西。哲学虽然是普遍理论但是也有一定的使用区间的。同样学过哲学的人对同一个事件不一定有同样的认知,使用区间和认知维度会使观念千差外别。

不唯书,不唯上,更不为所有的“人为”的圈圈而圈圈,我严重敬佩你的这种鲁迅般的批判精神,
仿佛遇到了真正的知音。说实话,当今时代太需要这种批判精神了。
早已烦透了人云亦云,听风就是雨这样的氛围,这样的做人做事的恶习,严重不屑!
问题是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
一扇门打开了,肯定会有一扇门为随之打开的。
人类对万物的认识其实还浅薄地可笑,胆敢有人现在就说了结了呢,老子若是看到以上那些稚嫩的言论,该有多么悲哀啊。
难道我们永远永远都要用那些老家底来撑门面,难道我们永远都要容忍诺贝尔奖零的嘲讽...
从做好自己开始吧。
没有一种虚怀若谷的心态,怎能去潜心做出真正的学问的,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谁欺骗了我们,我们欺骗了谁...
难道鲁迅那句话真的是对的,“在中国,野蛮就是好”...
楼主一句,“玩玩而已,不必当真”...真让人大跌眼镜啊,也许有点出言不逊,恳求谅解,大家都是为了
探求真知而在此相聚的。

当初看到这个标题为"对Jdon的不满之处,关于哲学"的贴子, "哲学"两字挺有吸引力,因为回到长沙的这两年自己所能调配的时间较多,所以有机会阅读和观看了许多关于哲学,文化思想相关的书籍和视频.希望借此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和丰富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 现在看来,收获还是有的.回到话题, 当初第一次看了博主的第一篇议论后第一感觉是有点乱,就是牵扯的内容太多,还把中医给扯了进来。而且博文到最后也没有说明博主会产生对谈论技术时掺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不满的原因。难道真是因为掺和一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就会有误人子弟之嫌?呵呵,这我就不猜了。
还是谈谈我自己的经验吧: 其实四五年前当我看到那些夹杂着古代哲学思想的技术文档时,也挺反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不明白啊,本来看技术文档就是学习里面的技术和思想,本来就有迷惑(何况当时又有“一口就想吃出个胖子”的心态),结果文档在描述的时候再加一些更加让人不太明确的词语,就更让人迷糊了,这怎么高兴得起来。尽管不高兴但有一点还是明白的,那就是自己不懂的地方太多,所以有时间就得努力学习啊。(在这里也建议有这种习惯的博主在写技术文档时是否可以考虑这种情形,也就是当加入比较抽象的哲学语言来说明技术问题时是否可以加上一段注解或者人个理解的链接)

下面的内容就博主议论的话题中挑选其中一处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考虑不周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中国: 从春秋, 百花齐放 ->注解 ->注解 ->注解 ->注解。 (从老子孔子之后别说哲学家,连思想家基本都没了,中国人普遍认为越古老的越厉害,前人不可超越。)”
如果前面那句是做为事实根据,后面那句是作为结论吗?如果不是作为前面的结论,那放在一起又是想说明什么?如果从哲学或者学术角度来探讨研究的话,那需要回答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百花齐放之后就是注解+注解呢?什么是哲学家思想家?如果说从老子孔子之后就没哲学家或思想家了,那你的思想从何而来,是从西方来的吗?如果是,那你也要下功夫多了解一下中国文化之后才写这类评论啊,如果不对东西方文化做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就抛出这样的论调,就难免出现逻辑混乱,人云亦云的现象,要不就是过于浮澡或者别有动机。其实中国近代现代有很多这样研究中西方文化的人,我所看过的哲学入门书籍<<哲学与人生>>的作者傅佩荣先生就是在耶鲁大学取得哲学博士之后再回台湾才开始研究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如果对东西方哲学感兴趣的,这本书作为入门书籍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还有《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 (作者:费尔南多·萨瓦特尔--西班牙)也同样值得推荐,这是我真正学习哲学的第一本书。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一个比较快速的途径就是百家讲坛,比喻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奥秘>>就可以让你很轻松愉快的入门;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等;如果要快速游览道家思想,有本《道家二十讲》,西方哲学有,《大家西学--哲人二十讲》,对于我们这些非人文哲学专业人士,这是一个比较快速的途径吧。另外比较休闲且有意味的,比如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钱穆先生的《灵魂与心》;对于儒家思想来讲,“儒家的人文精神与文明对话——杜维明”就说得很精彩啊!关于中医,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新陆在百家讲坛做的一个关于中医的讲座也让人印象深刻,其中第二讲《中医之难》就讲述了鲁迅和胡适对中医的态度,20世纪初中医是否废除的争议以及解放后中医的发展等。
回到“ 百花齐放 ->注解 ->注解 ->注解 ->注解”这种现象,我的解释其实很简单,直接借用《老子》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不同朝代或者时代的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环境及问题都不一样, 何况每个人的思想都会受个体独特的人生体验的影响,会有不同的注解很正常啊,至於后来为什么没有出现更多的思想流派我想这类问题还是留给学术界吧。

谈到中国古代哲学能不能给现代的软件工程思想及技术提供提导这个问题,我个人观点是因人而异。比喻《老子》第二十八章中的“知其白,守其黑”(以下简称为"知白守黑")就成为中国国画的指导思想, 对于围棋手来讲,也是重要指导思想。虽然都是“知白守黑”,但是我想画国者与棋手从“知白守黑”中所领悟的道理或者具体实施的理论就不太一样,对于个人来讲,如果你可以把你领悟到的道理转变成指导思想并且实施,那不就OK了,对于一个团队来讲,如果它不会给团队带来歧义,而且可以提高交流沟通效率,这不就成了领域驱动开发中的通用语言吗。但是如果你只能按“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讨论和理解事务,无法接受“一而二,二而一”(一可变成二,又可以合二为一)这种思维,那就不要考虑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掺和进来了。
下面有两个例子,其一是《道家二十讲》中的第一篇:从“知不可而为”到“无为无不为”--梁启超,下面是摘抄的内容概要:“知不可而为”主义可使世界从烦闷至清凉,“为而不有”主义可使世界从极平淡上显出灿烂。在老子眼中看来,无论为一身有,为一家有,为一国有,都算是为而有,都不是劳动的真正目的。老子说“无为无不为”,他的主义是不为什么,而什么都做了,把人类无聊的计较一扫而空,喜欢做便做,不必瞻前顾后。”,整篇文章阅读下来那是很清爽的,基本上可以达到文章所讲的“失败中的鼓舞,烦闷中的清凉,困倦中的兴奋”。----这也是对老子思想的一种诠释啊,就算跟老子当初通过文字本来想要表达的思想不一致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个人比较认同的解释是:对于个人来讲,能分清哪些知识是你知道的,哪些是你不知道的,说明你确实有知识。
曾仕强教授在讲<<易经的奥秘>>时顺便也提供了一个大不一样的解释,简单一点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一句也很容易产生歧义)我个人的理解是,遇上能够与其交谈的人就可以与其交流思想,遇上不能交谈的人应该假装自己也不知情。这里可以去参考一个关于“三季人”的故事。
我个人的意见是哪种解释是孔子的原意(对于个人来讲)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从这些解释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可以让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比喻第二种解释,我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但还是很容易犯这个错误,比如聊天,一聊到工作学习上就可能很容易扯到哲学上面或者自己刚明白的某个道理上来,结果就是一个人在夸夸其谈却没意识到对方根本不感兴趣,这样对方能高兴吗?要是跟MM出去吃饭也犯这样的错误,那还能有第二次机会?同理,BANQ写一篇技术文章,里面包含些别人难懂或不明确的词语,看文章的人看了半天也没有解惑你想他心情能好吗?看文章的人心情不爽,能不发发牢骚吗?

对于哲学思想在具体行业的应用的个人总结,好的哲学思想不见得会得到正确的理解,能正确合理的转化为具体行业的指导思想或者理论不见得一定会正确合理的应用,能正确合理的应用也不见得就一定能产生好的结果。这跟“好的技术不代表一定能生产好的产品,好的产品也不代表就是好的服务,但如果认可软件即服务,就明白,好的技术跟好的服务(实现客户的需求)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类似。因为关键决定因素还是同一个:那就是我们。孔子讲"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很直白啊!

暂告一段落
[该贴被huhucs于2010-05-13 10:05修改过]
[该贴被huhucs于2010-05-13 10:06修改过]
[该贴被huhucs于2010-05-13 10:48修改过]

同意again,楼主根本不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本来就朴素辩证,容易结合生活,但其道是博大精深的,不精通就不要用来指导软件开发,完全半吊子没用。而且中国哲学的核心在与阴阳平衡,我们只是综合利用别人的成果,在原创方面没什么大的建树。

哲学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不同人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基于不同的立场对世界作出的不同的理解。其实都是主观的东西,若两人生活背景,立场不同,思考的不同,就会接受不同的哲学

谈哲学,你的根基根本就不稳。
第一,你不认为中国的哲学博大精深,觉得西方的哲学思想值得推崇。那么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对西方的理解胜过了对自己内在文化的理解?return
第二,你是搞软件,搞开发的。充其量算个业余的'哲学家',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请在你60岁之后,再来发表上面的言论。
第三,banq老师用中国古代哲学,指导大家学习软件,学习java思想,出发点是正确的。也是合理的。中国文化渊源流长,软件思想也无非是从现实映射而来的。身为一个中国人,难道需要舍近求远地去认知自己的思想?return
第四,西方是非常注重中国古代文化的,像现代的人拼命去学习西方的文化,其实是一种舍近求远的回归。
第五,你想过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辉煌的文明史,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世界的文明还停留在哪里。
第六,无论你学习不学习java,哲学与你的思想俱在。如果将中国哲学思想融合到你所学的知识中,无疑是恰当的。
第七,如果顽固不化,确信你的言论正确,那么请你用公理证明之。

DLUTkaka 你有点太狂妄了

发重了,删帖
[该贴被uda1341于2010-12-24 19:21修改过]

我来支持一下楼主:

中国古代哲学真没什么好借鉴的,也没什么好说的,唯一的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时的名家,也就是公孙龙为代表的思想流派,后来人家把他们成为诡辩,实际上这是逻辑学的一点点萌芽,而流传千古的塞翁失马之说才是真正的诡辩。

跟计算机最有关系的是西方在20-30年代发展起来的分析哲学,发源地在德国,后来在英美,以至于被称为英美分析哲学,这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主流。

最早从亚里士多德开创逻辑学,再到布尔的布尔代数,然后是弗雷格的概念文字,然后是哥德尔到图灵。

一个欧洲中学老师发明的布尔代数直接就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理论,而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开创了谓词逻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哲学,哥德尔是其中的成员之一,而图灵是维特根斯坦的学生。哥德尔的工作直接启发了图灵,产生了通用计算的理论。

要说哲学,我可以提这么两个在计算机科学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而且还在世的人:

一个是CAR.Hoare爵士,发明Hoare逻辑,开创公理语义学,获得图灵奖,现在在微软剑桥研究院工作,内容是程序验证,还有统一编程语言。

Hoare在访谈中说:
(他的学士学位是古典文学)
牛津的古典文学学位由两部分组成:四年的学位——有两年学习拉丁与希腊语言和文学,剩下的两年学习古代史和哲学。你要学习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在古代哲学中要学习亚历士多德和柏拉图,而现代哲学则学习了现代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和语言学逻辑,同时还有了解传统的哲学家思想以及英格兰经验主义论者。

我尤其为数理哲学而着迷——如何使用数学论证来让人类智慧感知到真理的确切性,这远远胜于通过一些对现实世界的拙劣观察而得出的结论。

实际上我立志当一名哲学家。直到现在你都可能会察觉到这一点,因为我所说的很多东西都是哲学化的,你不这样认为吗?当我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讲第一堂课的时候,一些观众就说“我从未想到你能就计算机讲出这么多哲学来”。而自从那时候起我一直所做的也就是这件事。

(这里面所说的数理哲学,就是分析哲学中很精确化的一个分支,其中最大的成就要算罗素跟怀特海所写《数学原理》,这部数学原理从最基本的逻辑公理出发,用严格形式化的方法,推导整个数学理论体系,整个体系庞大而艰深,一个著名的典故是,在362页证明了1+1=2,是真的自然数加法,跟哥德巴赫猜想没关系。)

另外一个:美国逻辑学家,哲学家Saul Aaron Kripke

模型验证里与时序逻辑配套的模型,叫Kripke Structure。Kripke Structure是CS里强大的工具,结构简单,却能简洁精准地描述各式并行系统。Kripke Structure由美国逻辑学家Saul Aaron Kripke于1963年前后提出。

他是模态逻辑语义学的创始人和因果-历史指称论的首倡者之一,认为名词的指称主要取决于与使用该名词有关的社会历史的传递链条。以此出发,他进一步阐发了有关专名和通名的理论,并由此构成了现代分析哲学的一个历史转折点。著有《命名和必然性》等。

受影响于: 弗雷格, 罗素, 维特根斯坦, 塔斯基


要知道的是,西方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人,哲学方法论上都是分析哲学,这几乎没有例外。

西方: 年代上来说,春秋那时候可能确实比中国差点(但其实差的不多,想想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巴拉图那些人),但是此后,西方哲学则如种子发芽一般不断发展进步慢慢成长为大树、百花齐放、源远流长。

------------------------------------------------------------------------------------------
楼主这段话,我可以比他说得更坚决一些。

时间上看,是很接近的,但从一开始就是远远落后了,而且在方向上也完全不同。

古希腊部落联盟(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包括泰勒斯等众多人物)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572 BC?—497 BC?)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生卒年代约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老子(约前571年-前471年)
孔子(前551-前479)

古希腊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就有一大堆人物,有观点流传,到苏格拉底已经很成熟了,他的学生柏拉图就提出了洞穴隐喻(看过电影Matrix吧),再到亚里士多德,一人奠定了众多学科的基础,逻辑学是他最大的成就之一。更别提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了,欧几里得所发明的方法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理化的形式系统,阿基米德遗失手稿被发现之后,被认为如果不遗失的话,很多数学成果会提前上千年产生。这个说起来可没完没了了,这可都不是死的理论,是现代科学依然要依靠的基础。

原因很简单,古希腊文明继承了早期爱琴海文明的成就(很多已经不可考了),还有最古老的埃及文明的影响(比中国文明古老得多,看看他们金字塔的建造年代就知道了)。


    还是来谈点技术的吧,DDD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业务)模型要回归自然”。可是我却不完全赞同现在DDD所有的技术,因为我是用“(业务)模型要回归自然”来看待DDD本身的。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我受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当你做业务久了,就会发现越符合自然的模型它的生命力会更长久。所以目前西方的思想和技术都比较活跃,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人特有的观点去消化和吸收,这样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西方。
[该贴被flyzb于2010-12-25 10:15修改过]

呵呵,中国古代哲学到底有没有用到软件上?可能你现在用着也不知道呢,哈哈。抽象与具体差别而已。中国古代哲学,越学越总结,越学越抽象,越学越虚,对某些人喜欢不断细分,不断深入的人来说,刚好不适应。回归自然就是一种总结的做法而已,感觉到了没,其实你一直就在用它。我现在只是说出某些方面而已,更多地方需要更多去感受,为啥说人越老越感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存在意义?知识更多,感受自然更多而已。

宇宙是个有无的问题,你觉得宇宙在你眼前,在你脑中,那就有吧?如果你触摸不到,那就无吧?

= = 其实看看武侠小说就知道中国的大概思想
武功总是一代不如一代,最后武术变成了打架。现实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被散打之类的淘汰
好东西很早就有的,只不过不会发扬,最后自己废掉了

中医的现实情况还用争论么
中国哲学也差不多

不管啥玩意 研究的深了 总会往宗教啊 哲学上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