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重量与质量

本文读时寒冰的文章给孩子一个真实的《项链》 的读后感。

项链,莫泊桑的小说,在不同的人解释下,真是有不同的理解。从时寒冰老师的解析过后,得到了一下启示:
一、负面情绪是会影响大脑思考的。负面心态是会控制大脑产生各种负面情绪。甚至蒙蔽已有的常识,阻止大脑产生作用。
二、通过对生活中的事情进行逻辑分析后,其实可以明白生活中各种事物存在着的各种可能性。根据产生的可能性,并根据规避风险和最小成本消耗的原则,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过后,然后做出相应的行为。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文章分析中出现了以下负面情绪包括:慌张,慌乱,恐惧,虚荣。
时寒冰经常强调,在读书的过程中,得有悲悯之心。我受其影响,后来发现过去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出家人,慈悲为怀。这不仅仅是一句话,而应该是行为准则。就如同知行合一一样。其实感同身受,才能够更深入的思考。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启示。这或许也是喜欢读历史的人的一些价值观--以史为鉴。

我在生活中也经常容易慌张,经过分析发现是因为个人存在恐惧与虚荣的心态,在遇到一些事情时大脑本能(条件反射)的会产生恐慌情绪,由于没有处理好这些本能和条件反射,造成心理上恐惧和盲目,大脑通过心理产生负面情绪中断了大脑正常思维,并影响大脑的正常工作模式,从这里可以看出,恐慌是一种人的情绪,可以发展成为群体性恐慌。

恐慌是一个词,但是却潜移默化的体现在各种行为细节中。这与“语言在变化,语义在变迁”的原理是相似的。语言本身是大脑发展的结果,已经是大脑的一部分。这个和程序中的调用其实是一样的。同样的接口,可能因为实现的方法不一样,调用链条的长短、方法具体的实现来定义一个方法的具体含义。

程序是一种语言,对于程序员来说,应用程序是一种语义可能不断变化的文章。程序员是一个作者,只不过程序员是用计算机的逻辑对现实事物进行描述。这些描述包括对事物的结构理解和行为理解,以及语境理解。

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说, 是可以通过未实现方法实现词(方法)的语义定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生活其实就是删除负面情绪的实现方式。在大脑产生负面情绪时,调用未实现的情绪实现来解决负面情绪产生的问题。而实现负面情绪屏蔽的最好方式可能就是心态了吧。
从上面这句话的理解,心态就有了如下属性:控制心理,控制情绪。

同样在生活中,心态可以控制心理,控制情绪,并拥有纠正错误的情绪,纠正不正确的心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表象是和心态高度统一,表象也是距离心态最近的。人们总是根据表象来进行心态暗示或者经验积累,这和中国文化还是挺有渊源的。比如中国文化中的少许,适量等模糊的词语皆经验之谈。表象是心态的结果,是心态当前的状态,所以人们可以根据人们的行为表象看出心理状态--即心态。这或许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所要表达的意思吧。

培养良好的心态,通过执行心态暗示,优化大脑在突发情况下产生的各种情绪。这就需要将培养良好心态作为一种行为模式进行常态化。不断的进行心理暗示是可以增加心态存量的。特别是进入了某些特定场景或者专业领域。这些特定环境和专业需要的态就得实现进行心理强。

对于经历的事物的表象,只有事发过后,细细回味,才能根据认知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行为中的细节。以及所体现的各种情绪。各种心态。生活知识,道理都存在于表象的包裹之下。需要不断剖析。不断的细化剖析每个细节。这也是从小到大课堂上各种课文所应该承载的任务和使命。比如心理分析。行为分析。以及生活启示。通过学习,通过剖析,通过综合。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信息加工。产生出对事物的认知结果。

就当前的理解来说。每一词所代表的意思。是一些行为的集合体。没有明确的边界。过于清晰的定义某些东西,本来边界就是一个模糊的东西。如果过于追求这些边界。得到的只有无尽的失望。足够好,足矣。有极限的思维。极限思维应该在很小的时候就应该被植入。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等价思维也是很重要的。用可以控制的东西来等价控制不可以控制的东西。这些和小时候学的求约分、最大最小公因式等。还是挺有关联的。

量化是信息化的核心。是智能化的基础。量化是一种智慧。但世界本无量化。世界本质实为懵懂。知识,语言这些是量化的工具,工具不能够成为束缚思维的障碍,就如同门槛,跨过去了就是门,跨不过去就是槛。
量化的世界就是天枰的一端,用现有的量化去衡量混沌的世界。
工具是帮助人们思考的,不是束缚人们行为的。就如同,一杆秤他所能够称重的范围。每个人的认知也相当一杆秤。所能够理解的范围就是他这杆秤的秤砣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打造好的秤砣和好的秤杆(量化的标尺)。才能够去称下更大范围内的事物。所以这里就有秤砣秤杆战略。即丰富秤的秤杆、秤砣以及算法。

关于量化的问题,因为各种事物本身是模糊混沌的。
比如一词多义,如果不加以区分,词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却代表了多种语义,理解也有多种。语义是行为群。一个词的意思涵盖多个语义。
在量化后的领域能够更好的测量和计算现有的资产,评判和预测目标的距离。在中国的很多文化里,经常把量化的精细方面模糊化。特别是在事物方面,在当前信息化的世界里。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事务,因为信息化,装下了更多的事物,明确了更多的事物范围。明确了更多的边界。更多的语义。工具推进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法律系统,法律的维护成本很高,在工具不发达的岁月里,需要有存储了足够多的法律知识并可以随需查询的人才。现在需要的仅仅是一套良好的系统即可。

所以信息化也是秤或者秤砣战略的一部分。
关于我的思维,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各种各样的创新思考,但对于这些我归功于系统性思维,或者系统性思考。在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及时跳出来的信息,观点就是当前最紧急的事情。大脑有中断的机制。却对堆栈支持的不够好。经常容易崩溃。出现大脑崩溃的时间就是思维断裂的时间。大脑意识是CPU,不能够也不是存储太多东西的地方。特别在当前某个阶段。关于RAM,对于我自己扩展自己的系统方面。

系统性的思考。对于这个的讨论。就得从综合体说起走。首先从学习来说。因为知识是散落在各个系统,各个角落里的。要想说明某个问题,总是会不断的先说明其他问题,不然在逻辑上就容易出现不成立的情况。就会出现知识的边界。理解的边界。认知的边界。探寻认知边界。认知边界就是逻辑存储的边界。逻辑链条的边界。分析一个事物,得从逻辑出发。逻辑是什么?逻辑是规律。是知识。是认知的前提。

从上面的秤杆秤砣思维来说,读书就是去增加自己的秤砣种类和质量范围,以及称重的算法。比如称重,古有秤象之思维,现有造船之排水量。
称这个概念:有哪些元素组成:秤杆,秤砣。秤重算法。
称重这个行为就包括:被称物,秤杆标尺,秤这个行为的算法。具体点就是称重的函数。函数的输入与输出。
算法就是逻辑。逻辑也有对错。

语言在变化,语义在变迁。智慧有高低,记忆有关联,思考有联想与创新。智慧存在冷静的思考中,存在于无负面情绪的正常大脑里。



[该贴被wldst于2014-11-30 12:32修改过]
[该贴被wldst于2014-11-30 12:36修改过]

写得挺好。

最近我看了一部片子《超体》,说人脑只有10%被使用,而唯一超过人类的是海豚大脑,利用率20%,因此海豚天生具有声纳定位功能,影片认为大脑利用率越高,人性成分反而就会越少,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为什么我们大脑只有10%利用率?大概因为剩余90%用于感性人性部分了。

也就是说:真正聪明的人是在任何场合都很理性的人,这种人不会被环境因素恐吓或影响,当然,对于其他人来说好像缺乏人情味了,中国几千年文明文化实际是感性文化,那么多诗词小说至今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可是这种共鸣只是人的一种享受,如猴子之间挠痒一样,无助于进化。

如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不断兴起,机器利用深层网络学习,能够在事先不知道猫脸是什么样的前提下,从一堆图像中找出猫脸。

Google已经利用机器学习将图像自动转为文字描述:英文点这里

比如下面这张图片:

机器描述为:几个人在户外市场上购物,有很多蔬菜。

深入学习教程:从感知到深度神经网络一文甚至提供了深度学习的Java源码,有兴趣者可以在不需太了解算法公式的前提下首先使用起来,无以为用,就像我们使用软件,你不可能打开每个软件源码都研究一下然后才使用一样,汽车制造厂可以不会制造轮胎,但是能够将轮胎组装到汽车中。

数学不只是教会我们公式,更重要教会我们分解组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绪繁多,精炼不足,只能当做随笔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