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见之模糊效应


模糊效应(歧义效应:ambiguity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描述了我们如何倾向于避免我们认为模棱两可或缺少信息的选项。
我们不喜欢不确定性,因此更倾向于选择实现某个有利结果的概率已知的选项。
(买涨不买跌)

想象一下,您正在注册大学课程:您正计划参加一门选修课,并且有几个选项需要考虑。
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决定,您决定在线搜索将教授您的前两名选择的教授的评论。
假设其中一位教授的评分一般,而另一位教授还没有评分,因为这是他们在您学校任教的第一个学期。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有平均评分的教授教授的课程。尽管评分并不高,但我们会更好地了解我们正在进入什么领域。
我们害怕冒险与我们不了解评分的教授一起上课,以免他们被证明是个坏老师。
然而,通过谨慎行事,我们冒着错过由优秀教师教授的非凡课程的风险。
在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们经常忘记同等重视冒险的结果实际上可能是积极的可能性。
(风险与收益同比)

个人效果
模糊效应会阻止我们对两个可行的选项进行同等考虑。结果,我们的决策受到影响。我们可能会自动决定反对某事,仅基于我们认为信任未知事物太冒险这一事实。参与这种认知偏见会限制我们,因为它会阻止我们从风险较高的决策中获得长期利益。 

虽然这类似于风险规避的概念,但这两种偏见的区别在于决策者拥有多少信息。当我们只知道一个可用选项的某个结果的概率时,就会出现模糊效应,而当我们知道概率并倾向于选择回报较小但成功可能性较大的选项时,就会出现风险规避。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不喜欢选择我们认为有风险的选项会限制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系统性影响
模糊效应的影响范围很广。它可以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小选择,但它也会对更大范围的决策产生影响。
它可能导致学校、公司和政府等机构继续致力于失败的系统,而不是引入具有改进潜力的新政策或计划。
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即使这些变化可以改善系统,也不能保证事情不会误入歧途,最终导致我们的境遇比刚开始时更糟。
即使当前的系统不是最优的,坚持它也比实施变革更安全,因为它被理解并且它的过程更可预测。
(墨守陈规)

历史溯源(上下文)
模糊/歧义效应的概念是由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在1961年首次提出的。虽然 "模糊效应 "这个词不是其创造的,但它为这种认知偏见背后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这篇论文中,埃尔斯伯格概述了一个假设性的实验,这个实验已经成为解释模糊性效应最常用的例子之一。

这个场景让你想象你在玩一个狂欢节游戏,你可以通过从一个桶里抽出某种颜色的球来赢得100美元。桶里有90个球,其中30个是红色的。剩下的60个球中,未知比例的球是黄色的,其余的是黑色的。你被告知可以选择是抽红球还是抽黄球。抽到你下注的颜色的球将为你赢得100美元,而抽到黑球或你没有下注的颜色的球将一无所获。

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宁愿赌红球。
有趣的是,抽到黄球的概率与抽到红球的概率相等。
抽到红球的概率是⅓,因为90个球中有30个是红球。抽到黄球的概率也是⅓,因为黄球的数量在0和60之间平均分布。

因此,人们选择赌抽到红球的原因与统计学没有关系。它更多地与我们喜欢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这一事实有关。

如何避免
为了避免限制自己,我们需要学会克服最初的冲动,避免模棱两可的选择和情况。与任何启发式方法一样,这样做的第一步是认识到它的存在以及它对我们决策的影响。

避免模棱两可效应的一个主要部分是愿意花时间做决定。(慢思考)
启发式方法使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自动做出决定。我们在一天之内要面对这么多的信息和这么多的选择,这可能是分配我们精神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
然而,某些决定值得我们付出更多努力。
不那么模糊的选项最初可能看起来更可取,但是,正如弗里希和巴伦6所指出的,你实际上可能比你认为的更不了解它。重新规划一下情况可能会有帮助。
这可能会发现,不那么模棱两可的选择并不像它看起来那样优越。
此外,在评估比较模糊的选项时,重要的是不要只关注可能出错的地方,也要关注可能出错的地方。当面临模糊不清的情况时,我们倾向于想象最坏的情况,而忘记了有同样的可能性,结果可能是最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