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敏捷”会浪费这么多时间? - Reddit


阶段性工作、回顾、完善和类似的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是疯狂的。如果我假设每天有15分钟的停顿,两个小时左右的完善和回顾(我曾在一个地方有四个小时的完善),那简直就是把一天的冲刺时间浪费在了会议上。

如果团队中的人只是在电子邮件中告诉经理/主管 "我被这个挡住了",或者 "下次我们能这样做吗?",这反而会真的可以解决问题。

敏捷真正挑战了 "效率 "的普遍观念。

我们对什么是高效的想法大多来自制造业,但这些想法往往不适用于知识工作者。在工厂里看到一个翘着脚盯着天花板的人?他显然是个懒人,解雇他吧。在软件公司看到有人翘着脚盯着天花板?他们在想,别他妈的打扰他们。

许多开发人员认为,效率意味着每天都要写出尽可能多的代码行。测试?这是别人的问题。如果你要衡量软件开发的效率(我不建议这样做),至少要全面衡量。当然,编码的时间,还有测试的时间,让别人解读你的编码风格的时间,修复错误的时间,解开你因为担心时间而匆忙做出的有问题的设计决定的时间,以及解决客户因为界面模糊而抱怨的时间。有很多开发人员认为他们是 "高效 "的,同时每天都在编写大量的低劣代码。

最后,虽然大多数组织说他们想要速度,但他们会用速度来换取一周中的每一天和周日的两次可预测性。敏捷意识到,软件不是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是的,Scrum称其为冲刺,这很讽刺)。它不是关于个人的生产力,而是关于满足客户的需求。

现在,如果你相信你已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唯一缺少的就是你每天多写几行代码,那么你就真的是在一个快乐的地方。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敏捷,以及在你的案例中听起来像Scrum的东西,是以人为本的,是一种技能,需要培训和有意的练习才能学会。

因此,要进入它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做知识工作是超级反直觉的。成本是显而易见的,但回报却不是。你在一次设计会议上能获得多少收益?基本上无法判断。但成本是显而易见的:工资。

为了给出一个公认的例子,我们可以转向队列理论。当你的利用率接近100%时,你的产出就会变成零。你的最佳利用率是80%左右。这是违反直觉的,因为如果你看到有人不做工作,你会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是,占用这些时间会使你的速度减慢!你需要这些计划外的时间来完成工作。你需要这些计划外的时间来对意外情况作出反应。

因此,Scrum的所有会议都在做一个无声的假设,即从这些会议中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了会议成本带来的低效率。我发现这绝对是可以证明的事实。规划会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的,它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作为一个团队,通过走访和任务分配来完成工作,为你的实际打字编程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