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
在下在国内和国外都做过学术,对比之下的体会是方舟子这样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方舟子的存在之所以必要,正是因为中国学术界缺乏自我矫正,自我纠错的能力。而缺乏这个能力的原因就是对学术,科技问题的判断标准不是按照科学客观严格“可证伪”的方法。
这和某个个体当事人的操守道德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所谓“体制问题”。 没有一个建立在科学精神上的体制,结果必然是越聪明和适应社会的人,就越会搞投机取巧的把戏,最终的结果就是一群社会精英聚集在学术殿堂里骗欺世盗名,骗取科研资金,却永远也出不了多少在世界学术界可以登堂入室的结果。
鼓励创造性当然好。但是为什么中国学人的创造性往往要到了美国才能出成果,而在国内享誉四海的大学者却往往被揪出学术丑闻,原因就是这个体制问题。翻开IEEE的期刊,中国人的名字比比皆是,却全是在美国作的。美国各大IT公司,微软,IBM,ORACLE,到处有中国人的影子,其中不乏世界顶尖级别的科技领袖,软件科学家,架构师,这些人跑到美国,基因并没有变,怎么在国内就是做不到这个水平?为什么在国内就是出不了微软?清华北大的学生在美国2,3流的普通州立大学也能做出相当不错的成果,而倾尽中国一国之力的清华北大本身,其整体科研能力还不如美国随便一所普通州立大学,和加州这种州立大学更无法望其项背。还是这个体制问题。
总之,没有科学客观公正的体制,结果必然是一群聪明人在一起做傻事互相蒙骗。这个问题,也许真的要到西方兜一圈比较比较,才有感性认识。方舟子不是中国科技部长,更不是教育部长,他没有资格制定中国科技政策,但是他对中国学术界起到的监督作用,肯定超过现任教育部长。
其实,方舟子打假的过程本身,不就是你所说的“教育民众各种专业知识”吗?方在生物学方面的建树,放在国内是毫不含糊够资格作中科院院士的。如果花花时间仔细读读方的打假文章,自然会了解不少方向的知识。万事通不好说,至少能增强判断能力,少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