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稀缺性?


稀缺性(Scarcity)是Cialdini的原则之一,也是一个影响模型,描述了你如何对机会越少越感兴趣,从而引发你对错过的恐惧。稀缺性信号往往意味着社会证明。

稀缺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植根于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实之一: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需要选择如何分配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种产品,小到一包口香糖或一盒火柴,都是稀缺的,因为有人花费了本可以部署在其他地方的资源来生产它。

稀缺性对经济学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稀缺商品也被称为经济商品。在经济学中,稀缺商品是指那些在价格为零时供不应求的商品。

一些看似免费的自然资源,因为它们很容易和广泛获得,最终证明是稀缺的,因为它们在公地悲剧中因过度使用而耗尽。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地将清洁的空气和与人类福祉相适应的气候视为稀缺物品,因为保护它们的成本很高,并且可能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对它们定价。

关键要点

  • 在经济学中,稀缺性的概念表达了分配有限资源的机会成本。
  • 稀缺商品是那些如果免费提供就会供不应求的商品
  • 清洁空气和可持续气候等共同资源越来越被视为具有成本和价值的稀缺商品。
  • 稀缺性也可以用来表示生产投入的相对可用性,或者资源或产品的供应相对于需求随时间的减少。

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 (Lionel Robbins) 在他 1932 年 关于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的论文中,从稀缺性的角度定义了这门学科:
经济学是一门将人类行为研究为目的与具有替代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关系的科学。

在一个假设的理想世界里,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从食物和水到艺术杰作——都非常丰富以至于没有成本,经济学家将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不需要就如何分配资源做出决定,因此也不需要关于经济中此类决定和权衡的相互作用的理论。

另一方面,在现实世界中,所有生产要素都有成本,因此每种产品也是如此。每一项投入都会产生机会成本,因为它不能因此被用于替代用途。这种机会成本反映了投入的稀缺性。

社会可以通过增加供应来应对稀缺。所有人可以获得的商品和服务越多,稀缺性就会越少。当然,增加供应是有限制的,比如产能、可用土地、时间等等。另一种应对稀缺的方法是减少需求。价格上涨可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这种作用,而计划经济可能使用配额或配给。在实践中,混合经济体也经常使用配额和价格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