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操作的辩证法:格塔德-冈特的控制论系统


本文介绍了格塔德-冈特(Gotthard Günther)富有远见的工作,他试图通过二阶控制论来操作黑格尔的辩证法,促使人们探索解决计算系统中复杂性的挑战。

古典形而上学假设知识过程中只存在两种位置:知识的主体和产生知识的客体。

这种认识论二元论对应于二元形而上学,可以在精神与物质之间的二分法中看到,或者更准确地说,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由于信息既不是完全物质的,也不是完全非物质的,因此出现了这种二元形而上学是否足以解释它的问题。

  • 信息需要多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因为它在至少两个系统之间创建反馈。
  • 信息不是可以相互对应地组合在一起的主体(判断)和客体

在控制论系统中,我们处理的不是两个形而上学的方面——主体和客体——而是一个更复杂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我们必须考虑到我们对系统的思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冈特谈到了形而上学的三个“原始组成部分”,而不是两种知识立场: 

  • 1)超越对象 
  • 2)信息
  • 3)内在意识 

如果物质在某种意义上总是自组织的,那么我们与自组织系统的关系的形而上学地位是什么?

二价逻辑和多上下文系统 
二价逻辑是对应于二元形而上学的逻辑。在二价逻辑中,思维被转化为具有两个位置的操作:认知主体的位置和要知道的客体的位置。

逻辑空间的整体性只能从主体的绝对位置或客体的绝对位置来分离地定义:我们所有的科学术语都保留着语义上的模糊性。从整体上看,它们要么被视为将宇宙描述为绝对的客体,要么被视为绝对的主体。

这两个位置则对应于逻辑中的两个可用值(真和假)。
这个想法是二价逻辑只能反映非动态的对象。 

在《生活作为多重语境》一书中,冈瑟区分了context 和contexture.

  • 语境context 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赋予事物意义的参考框架的概念。
  • Contexture是二值结构的逻辑域,其范围由排除第三个原则决定,即由框架中不包含的内容决定。

在二价逻辑的情况下,只有一个逻辑运算符,否定运算的Contexture上下文只有一个。

在二价逻辑中由否定产生的值的两个位置对应于相同的上下文Contexture,只要从存在的上下文context 可以定义被否定的内容即可。

如果 x 不是那样,那么 x 就不可能是那样。

这样,逻辑空间就被分为两部分:是(情况)和不是(情况)两个部分。

在亚里士多德本体论中,contexture只有一个--mono-contextual --或者说只有一个框架来决定什么是情况,什么不是情况。

在亚里士多德逻辑中,不可能产生其他的价值立场,更不可能产生其他的价值排序体系:单一语境(mono-contextual )本体论没有为世界观察者或思维主体提供位置,因为假设认知主体属于可认知的context是荒谬的"。

要解释生命的复杂性,就必须考虑多层次或参照系统。因此,冈特以多语境(poly-contextuality)反对古典逻辑的单语境(mono-contextual)。

根据冈特的说法,黑格尔恰恰提出了现实的多语境结构。这意味着思辨辩证法为主体性提供了成为自身反思的对象的可能性,即可以思考自己。

黑格尔建议,当主体是其自身反思的内容时,要考虑主体的位置。这个想法对于发展多语境(poly-contextuality)很有帮助。

也就是说,当我们思考自己时,主体性被分为两部分:

  • 一方面是进行思维活动的主体,
  • 另一方面是作为思维内容的我们。

使我们能够思考主体和客体的不同位置,因为我们主体也成为客体。

只要逻辑运算符遵循排除第三个原则,每个上下文contexture都否定另一个上下文,从而产生确定的否定,即依赖于它所否定的事物来确定的否定。

多语境提出通过关注多语境(poly-contextuality)的交叉点来增加确定的否定。这样,语境或组织层次之间的交叉点就成了新的位置,可以被新的真值所占据。

这种新语境的复制可以在不同的反思层次上看到,而根据冈特的观点,反思层次正是自组织系统复杂性的创造因素:因为这是所有反思系统的特性,只要它们产生了新的反思结构,这些结构就不可避免地具有比产生它们的系统更高的复杂性。

通过多语境(poly-contextuality),冈特试图解释生命的复杂性是如何运作的,以及理解这种复杂性需要什么样的逻辑。

尽管冈特在其复杂和自组织系统理论中采用了黑格尔的反思概念,但他也对黑格尔进行了批判:黑格尔只在机械劳动的背景下思考机器,而冈特则探索以意识为模型的机器。
在黑格尔看来,机器仍然受制于机械的逻辑,永远无法实现只有在有机体中才会出现的自反性。
对冈特来说,复杂系统既是其自身的结果,又是其自身的原因,换句话说,正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或黑格尔在《逻辑科学》中提出的对生命的思考那样,复杂系统在内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