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99室温超导专利更新:薄膜有一半是超导

最初的 LK99 室温超导公司 Quantum 更新了他们的专利。他们提供了更详细的测量结果、证据和工艺说明。他们说,微米厚的薄膜几乎有一半是超导材料。

这是新 LK99 专利的英文翻译副本。

  •  更多关于制造微米(s)厚薄膜的气相沉积工艺的描述,这种薄膜是唯一声称具有超导性的材料。
  •  他们声称获得了 48.9% 的超导磷灰石铅,另外还有两种铅化合物(40%)和铜化合物(10%)。
  •  新的描述在过程中加入了一些硅
  •  磷灰石铅本身是一种绝缘体,韩国团队说他们需要掺杂和缺陷才能使其成为超导体
  •  超导体由具有三个不同临界温度 Tc 的磷灰石铅相组成:I~50℃、II~80℃、III~125℃。
  •  在薄膜中,通过电阻测量只能看到 Tc I 和 II
  •  他们说存在二磁性和铁磁性。他们说这两种现象都是混合物所固有的
  •  他们说迈斯纳效应隐藏在二磁性和铁磁性之下。他们提供了测量超导特征的方法
  •  两种方法中所有重要相位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气相沉积(Vapor Deposition

  • - 气相沉积法是他们发现固态法的方法!
  • - 他们在真空中将材料反应在一起,并将玻璃板置于蒸汽路径中
  • - 薄膜在 100C - 400C 温度范围内形成,低温区为黑色的硫化铅(PbS)薄膜,高温区为白色的兰氏铅(Pb2SO5)薄膜,中间区域为灰色的磷灰石铅薄膜。
  • - 灰色部分已经导电!
  • - 薄膜厚度以微米为单位,即头发丝厚度的 1/70

固态合成

  • - 他们以前描述过这种方法,但现在在混合物中加入了一点硅。但他们没有说明硅是如何加入其中的!
  • - 他们声称,他们得到了 48.9% 的超导磷灰石铅,以及另外两种铅化合物(40%)和铜化合物(10%)。
  • - 但磷灰石铅本身是绝缘体,他们说需要掺杂和缺陷才能使其成为超导体。
  • - 仍然不清楚超导体在固态过程中的哪个环节出现。

两种方式

  • - 超导体由具有三个不同临界温度 Tc 的磷灰石铅相组成:I~50℃、II~80℃、III~125℃。
  • - 在薄膜中,通过电阻测量只能看到 Tc I 和 II,而通过磁感应强度测量则能看到 Tc II 和 III,因为它们的灵敏度更高

磁性

  • - 他们承认二磁性,也承认铁磁性。他们说这两者都是混合物的固有特性
  • - 他们说迈斯纳效应就在这两者之下,并提供了测量迈斯纳效应的方法
  • - 秘密在于 SQUID 在加热和冷却材料时产生的极低磁场
  • - 这样就能检测到超导体对磁通量的释放

下图第一个黄色箭头表示 Tc II,第二个箭头表示 Tc III,超过 Tc III 时超导结束

此外,它们还有

  • - 两种方法中所有重要相位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 - 更详细的测量数据和图表

总之

  • - 他们坚持认为它是真实的
  • - 翻译版本中的综述仍不清楚
  • - 迈斯纳效应的测量方法现在已经足够清楚,任何试图复制的小组都应该能够在他们的样品上进行测试
  • - 尽管产量可能很低,但薄膜法看起来更容易检测出是否制造出了正确的物质。
  • - 而固态方法的产率据称更高,但其具体细节却很难确定。插入随机硅,仍然没有 LK99 的预期产量(只有磷灰石铅,他们承认它是绝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