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记忆,比金鱼还短?——科技巨头的“记忆秀”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AI公司就像一群刚学会用橡皮泥的小朋友,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举着手喊:“老师!我捏了个记忆!”OpenAI说:“我们有对话记忆!”Google Gemini立刻跳出来:“我们有‘记忆功能’!”然后一堆创业公司比如Zep和Mem0也挤进来:“我们专做记忆平台!”
好家伙,仿佛一夜之间,AI界掀起了“谁的记忆更持久”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问题是,这些所谓的“记忆”,到底是真记忆,还是AI在假装记得你昨天说过“我喜欢香草冰淇淋”?说白了,它们的记忆系统,可能还不如你家冰箱上的便利贴靠谱。
更讽刺的是,这些公司一边吹嘘自己的“长期记忆”多厉害,一边却对现实世界中企业早已存在的记忆视而不见。企业系统里早就有客户记录、交易日志、审批流程、审计痕迹,这些不都是“记忆”吗?
结果AI公司倒好,非要把这些数据扔进向量数据库,再用“语义相似度”假装自己懂业务。
这就像一个刚学中文的外国人,看到“客户满意度”和“退货率”在向量空间里靠得近,就以为自己理解了企业运营——兄弟,你连“客户”和“供应商”都分不清,谈什么记忆?
心理学的幽灵,正在AI会议室里开派对
现在AI圈一提“记忆”,立刻搬出心理学那一套: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搞得好像AI真能像人一样回忆初恋。
问题是,AI不是人,它不需要记得高中班主任的名字,也不用为错过前任的生日懊悔。但它需要知道:这个客户能不能赊账?这笔交易要不要风控审批?可这些,心理学模型一个都教不了它。
这种照搬人类认知的分类法,说白了就是“科技版拿来主义”——既然搞不清AI该怎么记东西,那就抄人类大脑的作业呗。
可问题是,企业系统不是人脑,它是法律、流程、规则和数据的混合体。你让AI用“情景Context记忆”去回忆一次销售会议?不如直接调CRM系统里的会议纪要来得实在。
更离谱的是,有些研究还声称发现了“记忆的普遍定律”,说人类记忆像树状结构。哇,那AI的记忆是不是也该种棵树?下次训练模型前先浇点水?
向量数据库?不过是AI的“电子遗忘症”
向量数据库现在被捧成AI记忆的救世主,仿佛只要把所有文本塞进去,AI就能“理解”一切。可现实是,向量数据库只懂“相似”,不懂“意义”。
它知道“客户”和“用户”在语义上接近,但它不知道:客户有信用评级,用户可能只是注册了账号;客户能签合同,用户连付款方式都没填全。这种“懂个大概”的记忆,放在企业场景里,轻则推荐错产品,重则批准一笔不该批的贷款。
更荒谬的是,有些公司宁愿花几百万建向量索引,也不愿意直接连上现有的ERP或CRM系统。他们宁愿让AI从一堆PDF里“学习”发票规则,也不愿直接调用财务系统的API。
这就像你明明有导航,却非要靠背地图来开车——而且还是背错的版本。结果AI记了一堆无关紧要的废话,却忘了最关键的:上个月客户已经投诉过三次了。
企业早就有记忆,只是AI装看不见
最讽刺的是,企业系统几十年来一直在做“记忆”这件事,而且做得比AI专业多了。
比如“事件溯源”(Event Sourcing),它把每一次业务变更都记成不可篡改的事件流——这不就是最完美的情景记忆吗?每一次订单修改、每一次状态变更,都有时间戳、操作人、上下文,比AI靠聊天记录拼凑的记忆靠谱一万倍。
还有“仓储模式”(Repository Pattern),它不只是存数据,还知道怎么按业务逻辑取数据。CustomerRepository不是简单查表,而是懂“客户”这个概念背后的规则。
可AI公司呢?它们视而不见,非要把这些结构化、有语义、有规则的数据打散成向量,再让AI“重新学习”。这就像把一本《公司法》烧了,然后让AI从微博评论里总结法律常识——能准吗?能合规吗?出了事谁负责?
更别提“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这种DDD(领域驱动设计)里的宝贝了,它明确划分了不同业务模块的语义边界,防止“销售逻辑”污染“财务逻辑”。
可AI的记忆系统呢?一股脑全塞进向量库,结果销售AI建议给亏损客户打八折,财务AI还在算利润,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DICE登场——让AI记点有用的东西
这时候,领域集成上下文工程(Domain-Integrated Context Engineering,简称DICE)终于站出来说:“喂,各位,别玩虚的了。”
DICE的核心思想很简单:别再造轮子,直接把企业现有的领域模型当成AI的记忆系统。客户是客户,订单是订单,每个都有明确的属性、行为和规则。AI不需要“理解”这些概念,它只需要“接入”它们。
DICE把领域对象当作“记忆单元”,既有数据,也有行为。比如一个Customer对象,不仅有姓名电话,还能调用“检查信用额度”“计算历史交易”等方法。这比单纯返回一堆向量结果有用多了。
同时,业务事件天然就是“情景Context记忆”——每一次下单、每一次退款,都是带时间戳的真实事件。AI要回忆?直接查事件流,比翻聊天记录靠谱多了。
更重要的是,DICE利用了几十年企业软件的成熟模式:聚合根保证数据一致性,仓储模式提供语义化查询,限界上下文防止逻辑混乱。
这些不是理论,是经过无数项目验证的实战经验。AI公司花几百万搞的“记忆创新”,可能还不如一个老练的Java程序员写的Repository接口来得实在。
未来的AI,不该是“聪明的傻子”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AI代理,本质上是“聪明的傻子”——能背诗、能写代码、能模仿人类语气,但在真实业务场景中,它连最基本的规则都搞不清。为什么?因为它记的东西不对。它记得“我喜欢猫”,却不记得“这个客户上个月逾期了两次”。它记得“汉堡和薯条经常一起点”,却不记得“超过2万美元的采购需要总监审批”。
真正的AI记忆革命,不是让AI记得更多,而是让它记得“对的东西”。DICE正是通往这个目标的桥梁。它不追求让AI像人一样记忆,而是让它像业务专家一样记忆——记住规则、记住流程、记住上下文、记住后果。这种记忆,可能不够“酷”,没有“情感回忆”那么煽情,但它能避免错误、提升效率、降低风险。
结语——别让AI在企业里“失忆”
AI的记忆问题,归根结底是“理解问题”。没有领域理解的记忆,就像没有地图的导航——看似能走,实则随时迷路。行业现在热衷于堆砌技术:向量数据库、知识图谱、记忆缓存……但如果没有DICE这样的框架把它们锚定在业务现实上,这些技术最终只会变成又一批“昂贵的摆设”。
领域模型是记忆的重要形式:
- 事件溯源通过将领域变更的完整历史记录存储为不可变事件,提供了完美的情景记忆。每个决策、每个状态转换、每个业务事件都保留完整的上下文。
- 存储库模式提供以领域为中心的记忆接口,能够理解业务概念。CustomerRepository 知道如何以保留业务含义(而非仅仅保留原始数据)的方式检索客户信息。
- 领域驱动设计的有界上下文将记忆划分为语义边界,防止了纯基于向量的方法中的概念污染。
- 聚合体充当具有一致性边界的内聚记忆集群——这正是我们可靠的智能体行为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