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越不平等,道德绑架越强?

banq

PNAS Nexus上发表的新研究《“高度的经济不平等与更高的道德化有关”》揭示了经济不平等与用道德眼光看待世界的倾向之间的联系。

这项研究分析了 Twitter 数据,并对全球 41 个地区的人们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 随着经济不平等的加剧,日常生活中对道德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加。
  • 这种现象可能是个人在他们认为日益混乱的社会中恢复秩序感和控制感的一种方式。

背景上下文:
经济不平等已成为全世界日益关注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它对社会凝聚力、信任和合作产生了不利影响。然而,人们对不平等如何影响人们思考和判断道德问题的方式知之甚少。

假设前提:
研究人员假设,当人们认为社会结构正在瓦解时——这通常伴随着不平等的加剧——他们可能会通过提高道德警惕来应对。
换句话说,他们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从道德的角度看待问题,以此来对看似混乱的世界施加秩序。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 2012 年至 2020 年 60 亿条推文的海量数据集。为了识别包含道德内容的推文,研究人员使用了专门的道德词汇词典。这本词典分为几个道德基础,如伤害、公平、忠诚、权威和纯洁,并包括与美德相关的词汇(例如“帮助”)和与恶习相关的词汇(例如“伤害”)。然后,这些推文被定位到美国的特定城市,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城市层面分析数据。

为了衡量这些城市的经济不平等,研究人员使用了基尼系数,这是一个常用的指标,范围从 0(完全平等)到 1(最大不平等)。他们还收集了几个控制变量的数据,例如当地经济状况(以国内生产总值或 GDP 衡量)、宗教信仰水平和政治倾向,以确保他们观察到的影响确实与不平等有关,而不是其他因素。

研究人员采用统计模型,特别是负二项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研究了每个城市的经济不平等程度与推文中使用道德语言的频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推文总量并考虑随机效应以解释年份和地点的变化,他们能够分离出经济不平等对道德语言的影响。

美国初步研究结果:

  • 经济不平等与 Twitter 上道德语言的使用之间存在明显关系。
  • 不平等程度较高的城市发布包含道德词汇的推文的频率更高。
  • 这种关系适用于所有类别的道德语言,包括美德和恶习词汇,也适用于不同的道德基础。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调查范围扩大到全球,调查了来自 35 个国家 41 个地区的参与者。研究人员共招募了 6,665 名参与者,主要来自大学样本,并要求他们填写一份问卷,以衡量他们的道德判断。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各种场景,即所谓的 Clifford 情节,这些场景描述了可以从道德角度判断的行为,例如伤害他人、违反公平或破坏忠诚。参与者根据从 1(完全正确)到 5(极其错误)的等级对他们认为每种场景在道德上有多错误进行评分。

研究人员还利用基尼系数收集了每个国家经济不平等的客观水平数据,以及参与者对其社会不平等的主观看法。此外,他们还测量了参与者对社会失范的看法(即认为社会规范和标准正在崩溃),并控制了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和政治倾向等各种人口统计学因素。

全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

  • 无论客观还是感知的经济不平等程度越高,在各种情况下的道德判断就越严厉。
  • 这种关系在国家层面和国家内部都得到了观察,表明不平等程度越高的社会中的人们通常对他人的行为更加挑剔和评判。

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还发现,社会失范感(即认为社会结构正在恶化的信念)在调解经济不平等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换句话说:

  • 感知到更高程度不平等的人更有可能感到社会规范正在崩溃,而这种社会混乱感与更严厉的道德判断有关。

虽然这些发现令人信服,但必须注意的是,我们还没有实验证据来明确证明高度不平等会导致道德观念的变化。

网友:
1、历史学家也注意到了许多宗教的兴起——为日益混乱的时代带来了某种形式的秩序。

2、这篇研究是将个人感觉变成了假设,并通过 Twitter 和在线调查来证实
这就是科学的运作方式:

  • 产生假设(通常只是从一种感觉或预感开始),根据现有研究完善假设,通过经验证实假设。

3、另一项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在经济增长强劲的时期,人们更容易原谅政府腐败。只要生活过得好,人们就不会在意腐败。

4、该研究显示道德极大地受到群体思维/部落主义的影响,这表明以这些方式思考的人只关心群体之外的不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