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搞乱了文科教育

banq


美国大学里有些系最近搞了个“反AI政策”,听着就跟“禁止用AI做作业”似的,差点连AI相关的题目都不能布置!(不过后来改了,松了一口气。)

去年,一些牛哄哄的校友来学校检查历史系,提了个超级重要的建议:得赶紧想想AI这玩意儿咋影响我们的教学和研究!结果呢?大家反应冷得像冰箱里的剩饭,觉得“哎呀,装作没这回事,继续老一套就行”。这想法简直离谱到家了!

但现实是,AI正在像龙卷风一样席卷一切,大学里却好像在演一出怪戏:大家都假装20世纪最炸裂的思想革命没发生过!有些老师的态度就是:“告诉学生别用AI,咱继续照老规矩来!”这不跟掩耳盗铃一样吗?完全行不通啊!是时候好好聊聊AI对大学,特别是人文学科(比如历史、文学、哲学这些)意味着啥了。

老伯猜,他的历史学家同事们可能对这篇文章翻白眼,但他完全赞同一个核心观点:AI已经把人文学科搅得天翻地覆,这事实你想装瞎都装不下!

AI咋让语文历史这些学科更值钱?
老伯说,AI对人文学科的影响不能再装看不见了,忽视它不光站不住脚,还巨蠢!为啥?因为AI语言模型(就是那些会“算字”的AI,比如ChatGPT)能翻译、整理、分类文字,这些本事全靠人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当核心!

比如,AI现在能在古文字研究、数据挖掘、古代语言翻译这些领域大显身手,简直像个超级学霸。比如,有人写过一篇叫《如何用生成式AI搞历史研究》的文章(作者本杰明·布林,2023年11月发的),里面举了好多例子,讲AI咋帮历史学家干活。虽然那时候AI技术还没现在这么牛,但已经让人瞠目结舌了!

更夸张的是,最近几年,学语文、历史这些技能居然对AI研究本身变得超级重要!

举个例子:OpenAI的GPT-4o(一个很火的AI模型)最近有点“太会拍马屁”了,咋修好的?不是改代码,而是一篇新的英语散文!对,你没听错,修AI得靠写文章!这说明啥?语言、文化、修辞这些“人文学科”的事儿,直接影响AI的表现。

如果AI工程师不认真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他们的系统分分钟崩盘!

再比如,过去修IBM的大型电脑(20世纪50年代那会儿)或者修蒸汽机(19世纪那会儿),工程师才不会去想什么文化、语言、哲学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但现在,AI工程师必须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语言、文化、技术的历史,不然他们的AI就得“翻车”!

还有个大事儿:现在不会写代码的文科生也能自己搞代码了!这在历史学界可是个大新闻。新一代历史学家会觉得,搞个定制的研究或教学工具,随时用、还免费,简直是小菜一碟!

老伯自己就试着做了两个教育游戏,模仿老式文字冒险游戏,虽然受众不大,但他就是喜欢这种低风险、高兴趣的尝试。

第一个游戏是“17世纪药剂师模拟器”,你扮演1680年代墨西哥城一个叫玛丽亚·德利马的女药剂师,得用真实的历史医学配方给病人治病。听起来超酷,对吧?但问题也不少,比如AI有时候“脑洞大开”,编出不靠谱的历史剧情。一次游戏里,玛丽亚居然跑去当了商船上的外科医生,还在伦敦跟牛顿喝茶!(牛顿可是个出了名不爱社交的家伙,这剧情也太离谱了!)

第二次尝试是个“年轻达尔文”游戏,你扮演1835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收集标本的达尔文。这游戏更复杂、更稳定,用了达尔文《小猎犬号之旅》里的真实地形和动物,AI不容易“胡编乱造”。还有个日志系统,能记录你的选择,帮你完成任务。这游戏让学生先读达尔文的书,再通过游戏展示学到的知识,既有趣又能加深理解,还不会取代课堂讨论和论文,而是锦上添花!

老伯说,做这些游戏是他这几年最过瘾的智力冒险之一。

谁说AI不能帮你学习?那是因为没试过!

AI咋让教语文历史更难?
但另一方面,AI聊天机器人也给教育系统捅了大篓子!它让老师没法准确判断学生的写作是不是自己写的,因为好多学生直接交AI写的论文。这逼得老师得重新设计作业和课程,累得够呛!

更严重的是,AI让学生变懒了。写作文、查资料这些需要费脑子的活儿,AI都能代劳,学生就不用努力了。结果呢?他们可能永远体会不到绞尽脑汁写文章、突破瓶颈后的那种爽感,也不知道在图书馆翻书翻到手软的成就感。纽约杂志有篇文章讲了个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代表了不少大学生的心态:“大学作业没啥意义,AI能搞定,我懒得费劲。”他还说:“我来常春藤盟校就是为了认识牛人、找老婆,不是为了学东西!”这话听着是不是特扎心?

老伯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过一门超硬核的课,读《圣经》《古兰经》《托马斯·阿奎那》这种大部头,难到爆,但也学到最多。现在这种经历感觉被AI毁了,教书的乐趣也没了。

不过,故事还没完!老伯提到,他在《纽约客》上读到一篇文,讲了个普林斯顿的作业:学生跟ChatGPT聊“注意力”的概念,再编辑结果交作业。结果让老师震撼了,感觉像在见证一种“新生物”的诞生!学生跟AI互动,就像跟一个半兄弟、半对手、半神、半怪物的外星人打交道,特刺激!

老伯也有类似感觉,比如他搞历史模拟作业时,AI就像个新奇的教学工具,潜力无穷。但他担心,AI可能会让教育更不公平。普林斯顿的尖子生能用AI玩出花样,但资金短缺的公立高中生可能就没这机会了。

所以,老师们得学会自己设计AI作业和工具,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量身定制。不然,教育就会被那些花里胡哨但没灵魂的“AI学习工具”占领,毁掉师生间那种宝贵的互动。

老伯和他在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两个同事(一个研究语言学,一个研究文学)本来拿了个国家人文基金会(NEH)的资助,想继续研究这事儿,可惜被特朗普政府取消了。


总结:AI让语文、历史这些学科变得更重要,因为它们是AI的核心;但也更“怪”,因为它把教育搞得一团乱。老师得拥抱AI,设计酷炫的作业,不然教育就得被AI“绑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