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翻译的人不知道:大模型=翻译软件+Context

最近网上很多人都在喊"AI要取代程序员啦!程序员马上要失业啦!"就跟算命先生说"天要塌了"似的。这些人讨论起来特别极端,要么说"我用XXAI随便搞了个小工具,程序员五年内全完蛋",要么就说"这破玩意儿根本没用"。我觉得吧,这种情况跟翻译行业特别像,咱们可以对比看看。

谷歌翻译都出来多少年了?从2016年升级成神经网络的版本后,天天都有人说"翻译这个职业要消失了"。说这话的人肯定没见过专业翻译是怎么干活的。就像有人说"我去日本旅游全程用谷歌翻译,根本不用学日语也不用请翻译"——这话前半句没毛病,但后半句就暴露智商了。要没谷歌翻译,这些人压根不会请翻译,要么干脆不去日本,要么就硬着头皮当个"聋哑游客"。

实际上呢?翻译的活儿反而越来越多了!不是谷歌翻译不行,它已经做得很牛了。但专业翻译现在都把AI当工具用,就像美国翻译协会的人说的:"自从2016年有了神经机器翻译,我们都在用AI辅助工作。"

为啥会这样?因为外行根本不懂翻译在干嘛。普通人以为翻译就是活字典,把单词对号入座就行。其实翻译最头疼的是处理文化差异、消除歧义这些事。比如挪威人说话特别直,饭桌上会说"我要土豆",英国人觉得这太没礼貌了,应该说"能给我些土豆吗"。谷歌翻译只会直译,但专业翻译会根据场合调整。你跟亲戚吃饭用机器翻译凑合还行,但法庭上能用谷歌翻译代替专业口译员吗?

日语更夸张,经常省略主语。英语必须要有主语啊,谷歌翻译就自己瞎编一个主语塞进去。你敢让AI随便给你加戏吗?

我自己是双语者,也用谷歌翻译,但不是直接扔段文字让它翻。而是我知道要表达什么,只是参考下AI提供的常用说法。这应该就是专业翻译说的"把AI融入工作流程"。

编程也是这个道理。现在AI写代码就像刚开始的机器翻译,能处理简单直白的需求,但遇到需要理解上下文、处理模糊需求的情况就抓瞎。别看大厂把开源代码全喂给AI了,离真正替代程序员还远着呢。

当然不是说AI永远做不到,但就现在这些连基本逻辑都理不清的AI,加上厂商只顾把产品做得花里胡哨不重视可靠性,我觉得至少还得再经历一次"AI寒冬"才能清醒过来。

banq注:这篇文章出自搞翻译的人,他陷入翻译认知陷阱,其实不知道LLM核心Transformer来自翻译软件的: LLM=翻译软件 +Co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