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ma上市碾压Photoshop:颠覆设计江湖
Figma:从“没人看好”到“460亿美金大佬”的逆袭之路
时间回到2012年,那会儿还是智能手机刚火起来、朋友圈还没开始晒娃的年代。
有两个哥们儿,叫迪伦·菲尔德和埃文·华莱士,是布朗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 他们俩不是在宿舍打游戏,也不是追女生(虽然可能也干过),而是脑洞大开地想: 能不能把设计软件搬到浏览器里?就像用Google文档一样,几个人一起改图?
你别说,这想法现在听着挺正常,但在当年—— 那可是相当于说:“我想造一辆会飞的自行车!”——大家都觉得:你是不是疯了?
第一关:创业就像打怪升级,开局全是BOSS
这俩人一开始其实想搞的是无人机软件,听起来就很酷对吧? 结果发现:无人机飞不起来,钱包先飞没了。
后来迪伦拿到了一个叫“泰尔奖学金”的神级外挂——这是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偶像彼得·泰尔发的“辍学创业基金”,一句话翻译就是:
“别上学了,我给你钱,去搞大事!”
于是迪伦一拍大腿:“不上课了!咱们搞个更猛的——让设计师也能像写文档一样,多人在线改图!”
目标定了,接下来就是—— 三年闭关修炼,不见天日。
这三年里,Figma像个宅男一样躲在小黑屋里疯狂写代码。 他们试过做表情包生成器(真· meme generator), 还搞过3D设计工具, 甚至还想过要不要做个社交平台……但最后发现:兄弟,咱主打一个‘专注’!
于是把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全删了,只留下两个核心技能点:
✅ 实时协作(你改我也改,谁也不用等)
✅ 浏览器运行(不用装软件,打开网页就能画)
这就好比别人还在用U盘传文件,Figma已经实现了“云同步+多人编辑”的微信文档级体验。
2016年:Figma正式上线,江湖震动!
终于,2016年,Figma横空出世,发布了第一个公开版本。 它的口号可以翻译成: “设计师们,你们不用再传‘最终版_final_v3_真的最终版.psd’了!”
以前用Adobe Photoshop或Sketch,设计师改完图要发邮件、传链接、版本满天飞, 改个按钮颜色都能吵出三场办公室大战。
而Figma呢? 所有人打开同一个网页,一边聊天一边改图,评论直接戳在图上, 老板说“这里太丑”,你马上就能改,改完还能@他来看。
简直就是设计界的腾讯会议 + 钉钉 + 百度网盘三合一!
更狠的是:免费!
新手设计师、创业小团队随便用,一分钱不花。 这就像是游戏公司让你先玩满级账号三天—— 玩爽了?行,来充钱吧!
于是Figma迅速在硅谷 startups(创业公司)中病毒式传播, “谁用谁香”,成了科技圈的新暗号。
2019年:建了个“设计界的B站”,火出圈了!
Figma一看:光靠产品好还不够,得搞社区!于是他们推出了 Figma Community(Figma社区), 这地方干啥的? 你可以上传自己的设计模板、UI组件、图标库,
别人能一键复制、修改、再创作—— 有点像设计界的“抖音模板”+“GitHub开源”混合体。
还有各种插件(plugins),比如自动排版、颜色提取、一键切图…… 第三方开发者疯狂加入,生态越滚越大。
他们还办黑客马拉松、直播教学、线上挑战赛, 搞得像极了现在的“知识博主圈”, 只不过这群人不是教你怎么谈恋爱,而是教你怎么画APP界面更专业。
结果就是: 新人进来三天就能上手,老手天天分享技巧, Figma不再是个软件,而是变成了一个设计师的社交宇宙!
高光时刻:连谷歌、微软、Uber都偷偷用了!
最离谱的是,很多大公司根本不是老板买的, 而是员工自己偷偷用上的!
比如谷歌某团队想做个新功能,懒得走采购流程, 直接:“兄弟们,来Figma开个链接,咱先干起来!” 一用就上瘾,越用越多,最后整个部门都在用。
等公司发现时,Figma已经在内部扎根了, 只能顺水推舟:“行吧行吧,我们正式签合同。”
这就叫:自下而上,群众起义式推广!
Figma靠着“好用+免费+协作强”, 硬生生撬开了Adobe几十年的垄断铁门。
2022年:Adobe怒砸200亿美元想收购,结果被“政府拦下”!
Adobe是谁? 那是设计界的“教父级”大佬,Photoshop、Illustrator、After Effects全是他家的, 相当于设计软件界的“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合体。
眼看Figma崛起,Adobe慌了: “这小子太猛了,打不过就买!”,于是开出200亿美元天价(约1400亿人民币),想把Figma收归旗下。结果—— 美国和欧洲的反垄断部门跳出来大喊: “不行!你们俩要是合并,以后设计师就没得选了!”,这类似: 美团和饿了么合并,外卖价格会不会涨? 微信和支付宝合并,你还敢不敢发红包?
同理,如果Adobe把Figma买了, 以后全世界设计师只能用它家的产品, 创新没了,价格涨了,用户就惨了。所以这场收购拖了整整15个月,最后在2023年宣布:黄了!Figma不仅没被吞掉,反而因此名声大噪: “连Adobe都想买我?说明我真牛!”
2025年:Figma上市!股价直接起飞,员工集体暴富!
到了2025年,Figma决定:咱也去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 IPO定价是每股$33,结果一开盘—— 直接飙到$100以上!公司市值瞬间从预计的150亿,干到了460亿美元! 相当于人民币三千多个小目标!
这次上市有多火爆? 投资人抢购的程度,堪比周杰伦演唱会门票秒光。 总共发的股票,被抢了40倍都不止!
那些早期员工,当初拿的是期权,价格低到每股不到1块钱, 现在一个个身价翻几十上百倍, 有人靠这波直接买了房、换了车、带爸妈环游世界。
有家风投公司投了没几年,赚了93倍! 老板笑得合不拢嘴:“这比买彩票靠谱多了!”
今天的Figma:不只是画图,更是“造产品”的神器
现在的Figma,早就不是单纯的“画画软件”了。 它加入了AI功能: 你打几个字,它就能帮你生成界面设计; 还能和程序员对接,直接把设计转成代码。
它还有开发者工具、团队协作空间、项目管理模块…… 简直是设计+开发+产品+运营的一站式工厂。
就连微软、Stripe这些科技巨头,现在都靠Figma干活。
总结一下:Figma是怎么赢的?
1. 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把设计搬进浏览器,多人协作。
2. 死磕三年,不怕失败:砍掉无数功能,只为做好一件事。
3. 免费+社区+生态:让用户爱上它,还帮它拉人。
4. 踩准时代节奏:远程办公、疫情、全球化,全是它的东风。
5. 硬刚巨头不怂:Adobe想买它?政府帮它挡枪,反而更红了。
最后一句大实话:
> 以前设计师说:“我用Photoshop。”
> 现在他们说:“我在Figma里等你。”
这不是软件的胜利, 这是新时代协作方式的胜利!
所以你看:
一个当初被嘲笑“浏览器能干啥”的小项目, 靠着坚持+创新+运气, 不仅能挑战行业老大, 还能反过来让老大求着买它——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逆袭爽文》吗?
> 主角:两个大学生
> 反派:Adobe帝国
> 结局:IPO敲钟,全员暴富
> 片名就叫:《Figma风云》——建议拍成美剧!
看完记得转发给你的同学:
“别光打游戏了,学点设计,说不定下一个Figma就是你搞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