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不喜欢阎宏这个人!
就从他为那本书做广告的做法就能知道他这个人的为人了!
前几天我才看到《Java与模式》这本书, 我刚刚学习JAVA 不久, 书的确是我见过的难得的好书(对个人此时而言,以后不记,可能会在我有所提高的时候出现更为重要的,但书确实是好书。), 符合中国人习惯。
至于比喻多少、多了是否好不好, 一个说没用。 有的理解能力差的,需要多看些比喻(比如:我),至于是否是白痴, 我看 hecc 说了不算。 你不就是比别人距离死亡近一点嘛! 至于那么嚣张嘛??

但是, 这本书说的类容确实是有些冗长,而且很贵。 超出我的预算。对于入门级别的书,不应该搞那么贵。象MVC , 说的也不是很透彻!
大家还是不要讨论这个了。 这里也被大家给搞的乱七八糟的了。 我是刚刚注册,新来的。 向各位高手拜个年。 嘿嘿!! 顺便象大家学习学习。 还盼望大家多多发些好帖子呢。
阎博士的书我买了,因为是公司报销的。

我几乎不买技术书,这是我买的极少的技术书,而且还这么厚:)
不是因为这本书有多好,而是因为除了英文原文,我没有别的书可以看,网上的文章毕竟...(我承认,在网上的模式的文章我没有细看)

看看停停,就像在吃窝窝头,我饿啊,再难吃的东西,也总比饿着好啊。

最近在看《天龙八部》,看到慕容复对于打狗棒法的一段评论,心法既然是人想出来的,我也可以想出来。而这本《JAVA与模式》,就像是慕容复版的打狗棒心法,肯定是原创,肯定花了很多心思去想,但是的确没有想透,的确有很多“硬想”的地方。

面向对象的思想,发展了几十年,业界、学术界,多少大师在思考。然后这样的思想发展出了“模式”,但是,如果一个人对于面向对象没有深入的理解,直接就去看模式,就会发现看到的都像是“累赘”。何必这么麻烦---我有更加简单的办法。

“功夫在诗外”,同样的“功夫在模式之外”。就模式讲模式,阎博士只能打各种比方,就像是“隔靴搔痒”,总也说不到点子上。只有将面向对象的问题想通透了,才能把模式的“所以然”说清楚。

总结发言:以阎博士的努力思考的能力,晚个两年再出这本书,会更好。

另外,banq的文章没有看过,不好评价。

呵呵,有一段时间没有上jdon了,今天上来逛逛,看有没有好的帖子学业习的,竟然发现这张帖子,看到两位在我的映象中都很好的人这样争论,颇感到有一点失望。
jdon这个论坛我是经常上,基本上是潜水中,但是我不会忘记这么论坛,也学到比较多的东西,也是最先接确模式的地方,应该感谢banq。
阎宏的书我也买了,我在买书之前是看了banq的文章的,当时在书店看到有一本模式的书时,翻了一下,看到很厚,目录章节又多,心想应是一本好书就买下了,这一点上阎宏的书好象有一点得于banq的文章,呵呵,不然也不会买,书写得怎么样,我不怎么好作太多的评价,因为没有看完,只看了前面几章,感觉有一点冗长,不过书还是好的,怎么说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了模式。
个人觉得banq很努力,水平进步很快(这样说不知恰当否),有一点佩服,我一直在学习,不过对于论坛中的商业行为有一点失望。呵呵,不过一想对于自己的成果收取一点回报也无可厚非,但总是心里觉得怪怪的。哎,人啊,好象总是过不了"名"和"利"。
总之呢,大家都宽容一点,真心希望此论坛越办越好,不过做太多商业的东西。

呵呵,说了这么废话,希望两位不要见怪!

我也买了博士的书,我会在用到时去看它.觉得很不错.

banq也不错,也在积极的推动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发展,相信社区里很多人都

是其中的受益者,我也是.

大家都是中国人,你们都在为中国的软件事业做贡献.希望你们放弃成见,应

该有中国人的胸怀,多一些相互尊重.

看了这个帖子,有点感慨。
说老实话,都是中国人,都是为提高国人的软件开发水平而努力,大可不必如此。
板桥的言语确实有一点人身攻击的味道,应该受到批评。
而阎宏博士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敢苟同。
我感觉《java与模式》一书中的有些地方确实写的有的不负责任,商业味道太浓,应该继续改进。特别强调一点,初学者很容易就会跟这一个个的故事,在应用中去套模式,这是非常的不好的习惯。请大家参考《Design Patterns Explained》这本书,作者就吃了这个亏,我也深有体会。博士总是在各大论坛推销自己的书,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不可不察。
人非完人,不必去攻击别人的缺点,帮人家改进,对自己也是提高。英雄应该猩猩相惜才对。难道又应了别人中国人的批评吗?
让我们都互相提醒,一起提高,中国的软件就有希望了。
阎宏博士和板桥对国人的水平的提高的贡献,我想大家都是看到的。

我们是不是做点什么,来帮助两位化解这段恩怨!

这个事情说明你们太不成熟了,技术水平再好,不代表你们会过得很好,希望加强你们的为人处世方面的能力。这方面,可能初中都没毕业。。。。。]
IQ再好,希望提高自己的AQ,EQ.那样才会成功。
叹!
个人观点:《Java与模式》--恶搞经典的典范。
第一次看到两个布道者因这样的事过招,这许也是我们这些后进者难于预计的。都是搞学术的,都是布道者,名利仿佛不是你们所追寻的价值。但几番口水之后,两个布道者走下了圣坛,成为了俗人。

我对阎宏的喜爱早于对banq,但仅为了一张图,一个比喻,就把另一个人比成“加三儿”,未免小心眼了起来。banq是一个布道者,他一样也需要学习很多资料,他还处在成为一个真正大师的过程当中,他将学来的,工作中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经验时,引用一些片断,图片,语句是很自然的。难道一定要在每句话前注明出处,那不是很累?请问所有热爱这个行业的人,你们在平日里讲话,会如此小心谨慎吗?拜托,大家又不是学法律的。

中国的软件思想上跟不上世界,世界的软件业也在痛苦的寻求银弹,哪怕明知它不存在。如果布道者稍有点小成绩,官司和口水就占据了你们的大多精力,请问,你们还能走多远?

这就是微软的发展趋势
没对与不对,打官司。
:0

这也能成恩怨!

还吵了很多页,跨越了很多年!

不要为这些名分吵了.还是创造点东西吧!!!

你们在吵的时候,西方人都用dsl自动写软件了.

简直是浪费网络资源

我常来jdon,久了就感觉好好笑了,
实在想说说了,所以就注册了个帐号,

我说了banq别生气啊,
我觉得banq象我儿子,
没事就喜欢吵吵,
吵不赢就哭(删贴)

哈哈,有意思

补充下,是干儿子。
难道是挖坟党...

直接引用要写出处是没错,比喻一样就没必要了吧。。。
接触jdon时间不长,对banq大哥的人品没法评论。不过大哥的功绩有目共睹,本人愚钝,干了三年J2EE也是迷迷糊糊,看了jdon几篇文章和讨论才算摸到一点“道”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