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是意识的源泉


在这个观点中,我们讨论了意识的问题,虽然我们专注于它在人类中的表现,但我们注意到这种现象存在于众多的非人类物种中,并使用各种动物研究的结果来解释我们对意识如何产生的假说。

当心灵内容,如感知和思想,被自发地识别为属于一个特定的有机体/所有者时,意识就发生了。

有意识的头脑被说成是有一个体验精神事件的自我。

我们假设,将思想和生物体联系起来的自动识别是由持续不断的同态感受提供的。
这些感觉产生于不间断的生命调节过程,既对应于突出的生理波动,如饥饿、疼痛、健康或不适,也对应于更接近代谢平衡的状态,最好描述为生命/存在的感觉,如呼吸或体温。

我们还假设,平衡感是生物进化中意识的开端现象,并大胆地认为它们被选中是因为它们提供的关于当前生命调节状态的信息赋予了被赋予的生物体以非凡的优势。

有意识的平衡感所携带的 "知识 "为生命调节提供了 "公开的 "指导,比无意识的生物体中的隐蔽调节要先进。

最后,我们概述了一种产生感觉的机制,这种机制基于神经系统的互感成分和生物体内部的一套特殊的非神经成分之间的双向互动,即内脏和参与其运作的循环化学分子。

感觉从这种互动中产生,作为连续和混合的现象,同时与两个系列的事件相关。

  • 前者最好用神经/表征/和心理这些术语来描述,
  • 后者则用非神经/内脏/和化学这些术语来描述。

我们注意到,这种说法为心身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同态感觉构成了身体过程的 "心理 "版本。

1 意识是什么以及感觉是如何促成的
意识的问题--它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在哪里以及如何运作--继续吸引着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的注意。

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仍有争议,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解决方案产生共识(Baars, 1988; Crick & Koch, 1990; Chalmers, 1995; Dehaene & Changeux, 2011; Tononi, 2012; Seth & Friston, 2016; Solms & Friston, 2018)。

人们甚至可以大胆地说,情况已经恶化了,对问题的生物处理方法的不接受,导致人们认为解决方案实际上可能在物理学领域找到(Goff,2019)。

意识研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澄清意识是什么以及它所达到的目的。

这个词的多重含义使得对拟议的解决方案和所谓的失败进行比较充其量也是困难的。例如,很明显,意识一词经常被用来表示心智,一些所谓的意识研究的目的是阐明复杂的心智背后的过程,如注意和信息的整合。

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意识主要实现的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意识将精神内容确定为属于一个特定的有机体,反之亦然;它将思想与各自的身体联系起来,并建立起相互的所有权。意识包括体验精神内容与特定生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正常的清醒状态下,这种识别和联系是自动发生的,而不是公开推理的结果。
我们假设,由于我们在后面解释的原因,同态感受自然地提供了

  • (1)发生在伙伴关系的 "身体 "部分的事件和
  • (2)体验到的发生在 "心灵 "中的事件之间的揭示性联系(Damasio, 2021a, 2021b; Carvalho & Damasio, 2021; Damasio & Damasio, 2022)。

我们注意到,同感的自发意识性质是我们在第5节描述的生理条件的结果。

这个假说的结果是将一些既定的事实放在一个新的角度。第一个事实是,同态感觉是自发的有意识的心理事件。如果同态感觉一开始就不是有意识的,那么从生命调节的角度来看,它们就不会是有用的。我们还认为,如果感觉不是有意识的,它们就不会成为复杂生物体内生命调节的选定特征。

第二个事实是,同质化的感觉不断地表达着各自生物体内生命调节的整体过程:突出的需求(饥饿、口渴)、警报信号(疼痛、发烧)、探索的机会(幸福)。在健康的条件下,感觉往往徘徊在稳态平衡附近,表达生命的连续性,并标志着存在。感受表现出与稳态效率程度相对应的品质(例如,愉快、痛苦、中性),以及不同的强度。因为感觉是连续发生的,所以它们为它们所发生的有机体的动态提供了同样连续的心理转换。

简而言之,我们假设:

  • (1)在生物进化中,稳态感受开启了意识的先河;
  • (2)它们被选中是因为它们自发的有意识的性质使得进化中出现了一种新事物:一种基于生物体内当前生命状态的公开信息的生命调节策略。

换句话说,生命调节是建立在持续的平衡感所提供的 "知识 "之上的,这是一个由情感过程产生的新的认知步骤。

我们还注意到,在稳态感受出现之前,在没有神经系统的单细胞生物和相对简单的多细胞生物中,稳态只靠隐蔽的机制维持,完全依靠智能但非意识的过程(Damasio, 2018)。

在神经系统出现和感觉出现之后,平衡状态也开始依赖由感觉经验提供的公开知识。

这些经验可以作为相对于隐蔽行动目标的激励或抑制因素,并且最终,随着生物体变得更加复杂,利用基本推理和商议来创造新的反应。

总之,感情在进化中的到来标志着生命调节的双重策略的开始,现在依赖于隐蔽和公开机制的灵活组合,根据需要运作,以最好地维持平衡。

2 将意识与感觉和探测过程区分开来
早在生物体具有意识能力之前,它们就有可能感知其环境(包括其他生物体)的条件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这种感觉/探测的能力存在于原核生物,甚至植物中。

感知的生物体不需要有神经系统,也不需要对所感知或探测到的东西产生内部表征。换句话说,更简单的感知生物体不需要创建地图和图像。我们认为,这与有意识的生物体所发生的情况明显不同,这个过程依赖于神经系统产生的映射图像,这些图像来构成思想。感知/探测取决于细胞膜的生理学;但仍应注意到,其较简单的机械可能是最终达到意识的一连串过程的基础。

在感觉/探测和意识之间,我们发现了一个我们称之为思维的过程。
思维包括产生感觉表征的流,通常被称为图像,这需要一个神经系统来创造和显示它们。

从本质上讲,构成思维的图像有三种类型。最主要的一种代表围绕每个生物体的世界,包括其他生物体和所有种类的物体和物理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这些图像是基于外部感知过程,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它们对应于从生物体外部世界产生的一个非凡的物体和行动剧目。

第二类图像不那么主要,但也同样重要。这些图像是通过知觉渠道获得的,并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感受。这些图像代表内脏和内脏状态的各个方面,如心跳、呼吸时的空气流动、肠道绞痛、皮肤血管的收缩或扩张。它们映射出正在被感知的东西的强度和质量、愉快或不愉快。但是,正如我们在第3节中所解释的那样,与它们通常被提及的方式相反,知觉间的图像并不是单纯的知觉。

第三个感知通道代表肌肉和骨骼结构以及它们执行的运动。这个通道被称为本体感觉,它也对平衡感觉有贡献,但程度要小得多。

3 解释意识的定义
意识的本质是一个特定的心灵与一个特定的有机体的认同。
这种 "知识 "是由持续的生命调节过程中产生的同态感受的持续体验提供的,因为有机体试图维持在同态范围内的运作。
这些包括突出的感觉,如疼痛,以及在清醒状态下不断产生的存在的微妙感觉。

当我们感觉到疼痛或饥饿或幸福时,我们必然会意识到这些特定状态中的每一个。每一种同态的感觉本身就是自发的、自动的意识。我们的头脑被提供重要的、有意识的信息,即关于生命在机体内部如何进展以及机体需要什么。基于这种定性和分级的知识,我们可以做出相应的反应,进行有益的修正;例如,疼痛预示着组织损伤的可能性,而饥饿预示着需要额外的能量来源;安康预示着有机体可以进行探索。如果感情没有自发的意识,它们就不可能协助策划生命的过程。

很可能同感是进化中意识的开端现象,它们被选中是因为知识是进化的主要优势。有意识的同态感觉所拥有的知识使有意的生命调节成为可能。

静态感受本身是有意识的,它们使其他感觉材料的意识成为可能,如外在感觉图像。但只有当这些图像产生的感觉也存在时,我们才能对这些图像有意识。不需要额外的机制来为大量的内容阵列提供意识。意识产生于主观拥有者由少数或许多关于任何主题的意象内容所引发的同态感受。

意识不能在无生命的物体中找到,无论它们多么复杂。相反,它被发现在能够构建自己身体的组成部分或状态的感觉表征的生物体的头脑中。我们提出,在仅限于感觉/探测而没有提供神经系统的生物体中不能发现意识。

因为神经系统对于真正的意识的出现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对神经系统单独负责意识的想法持谨慎态度。意识需要神经系统与它们所服务的身体之间的伙伴关系。它并不单独依赖于神经系统。


4 产生同态感觉
把意识归结为同态感觉可能会分散人们对基本问题的注意力,使这个谜团得不到解决。然而,我们认为有可能解决生物体如何产生同态感觉的问题:作为神经系统和生物体非神经成分之间双向互动的结果(Damasio, 2021a, 2021b; Carvalho & Damasio, 2021)。

同态感受是一种新的过程,它一般描述内脏解剖学的各个方面,但也记录了发生在内脏中的现象的质量和强度--例如,疼痛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定位在一个特定部门。

感觉不是普通感知过程的结果,而是神经和非神经的身体事件之间混合互动的结果。机体状态的连续表征确定了它们出现的生物体,并让心灵知道它们的起源。

互感的生理环境与外感的生理环境不同,有助于解释感觉的性质。外感试图产生有机体外发生的结构和事件的详细地图,而内感则描述这些有机体内的结构和事件。互感使神经系统能够产生内部结构和事件的映射表征。神经和化学信号从内脏到大脑,产生 "想象的 "表征,但大脑可以对这种信号作出反应。我们在外感的世界里没有发现与这个过程相当的东西。这种特殊的生理环境表明,由内感觉产生的感觉意象的性质与外感觉的种类不同。

5、互感的生理学是意识的助推器
互感背后的核心生理学与视觉、听觉和触觉背后的典型外感觉生理学,甚至与本体感觉(对四肢和躯干的横纹肌所执行的运动的感觉)都有很大不同。

静态感觉和意识背后的感知过程依赖于非神经性身体结构中的元素与神经结构中的元素的合并和混合,能够产生一类新的混合现象(Carvalho & Damasio, 2021)。这就是感觉的 "双重面孔 "的起源,它是 "物理 "过程,但产生主观的 "心理体验"。

表1(点击标题见原文)总结了由互感引入的功能创新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其中我们列出了互感和外感过程之间的一些关键差异,涉及

  • (1)轴突的类型,
  • (2)信号传输的模式,
  • (3)时间尺度,
  • (4)血脑屏障的存在与否,以及
  • (5)参与这一过程的主要化学分子。

同样重要的是,负责互感互动的神经元素也是相当不同的。例如,感觉间的轴突没有髓鞘的绝缘,并且经常进行非突触接触。此外,感觉神经元没有系统地受到血脑屏障的保护。这些生理条件的后果是,由于没有髓鞘和血脑屏障提供的保护屏障,身体内部的成分,如内脏和循环的化学分子,可以直接接触到知觉间神经元。

6 意识研究中的艰难障碍
我们提出,目前对意识问题的解决方案未能产生共识的原因之一是对意识本身的定义缺乏共识

然而,另一个障碍来自于对该问题的传统和几乎普遍的看法,即要求仅由神经系统来提供答案。
这是一个非常不可能有成功结果的探索方向。

有意识是一种内在的合作状态,它将神经系统和它产生的思维过程与非神经实体,即有机体或身体,简称为有机体。

能够产生感觉,从而产生意识的不寻常的生理特征,取决于神经系统的存在,但不取决于孤立的神经系统。

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体,能够采取智能行动来调节自己的生活,但不能表示这种行动或其后果,似乎是没有意识的。

它们的智能是隐蔽的。但像我们这样有意识的生物体则明显不同:

  • (1)它们能够在头脑中表示它们采取的行动以及它们的后果,
  • (2)它们有感觉,
  • (3)它们可以公开表示这些感觉的后果(达马西奥,2018)。

在我们的建议中,同感的产生既依赖于神经过程,也依赖于身体过程,特别是依赖于系统发育成熟的神经元(由于髓鞘化不良或缺失,这些神经元对非突触接触开放,并将非神经肉体与神经系统联系起来)等特征,以及身体和生物体的大脑部分大量交叉信号的事实。

因此,尽管神经互感通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身体表征,但这些表征本身也是正在进行的身体过程的目标,可以对其进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对这些表征的存在作出反应,改变产生这些表征的身体状态,从而改变它们随后的表征。

大脑不仅仅是感知身体,而是参与到与庇护、环绕和支持身体的结构的全面对话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对话中,脊髓和脑干核的参与程度远远超过大脑皮层(Parvizi & Damasio, 2001, 2003)。

Al final :
我们是一个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触网络,它与本能、情感、感觉相连,当它们结晶时,它们赋予思想、图像、项目、幻觉和美丽的记忆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