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ama 4 Scout模型发布了,它能一口气读1000万个字(相当于1万3千页书[1]),网上又有人喊"RAG技术没用了"……每次有新的大容量AI模型出来,这种争论就会冒头。今天我就来说说为啥我觉得RAG不会消失,就算AI能读更多文字了,RAG照样有用。
虽然有些简单场景确实不需要RAG了,但只要遇到超多数据或者需要灵活查找的情况,RAG还是好帮手。而且直接让AI读超长文字会带来速度慢、花钱多、容易出错的问题,这时候RAG就派上用场了。
下面用两个例子对比:一个不需要RAG了,另一个还得用RAG。
然后再聊聊长文字的三大麻烦:反应慢、烧钱、不靠谱。
例子1:
和单本书聊天以前ChatGPT 3.5只能记5000字(约5页纸),想聊整本PDF必须靠RAG切段处理。现在像Gemini 2.0 Flash(200万字)和Llama 4 Scout(1000万字)这种大容量AI,整本书直接塞给它就行——这种场景确实不用RAG了。
不过要注意:硬塞超长文字会让AI反应变慢、费用暴涨,还可能因为读到不相关的内容而胡编乱造。所以就算数据量不大,用RAG精准投喂可能更划算。
例子2:和整个资料库聊天真实世界的资料库动不动就几个G甚至几个T大小。目前没有任何AI能直接吞下这么多内容——我抽查了100个用RAG系统的客户,他们的资料库文字量至少是1000万字的10倍,最大的甚至超6亿字!
这和前一个例子的关键区别就是数据量级。只要你想做智能客服、报告生成这类需要海量数据的应用,RAG仍然是刚需。
三大现实问题大容量AI确实能提供更多信息,但绝对替代不了RAG。
在盲目使用前,先看看这三个坑:
1️⃣ 龟速反应:
处理长文字又慢又吃内存。有人测试Gemini 2.0 Flash:读36万字要等30秒,60万字得1分钟!而RAG从20万篇文档里精准抓取内容,加上AI生成结果,全套只要1秒左右。
我本想测试Llama 4 Scout读1000万字的速度,结果:用Groq平台发请求直接被拒(文件太大),换H100顶级显卡也内存不足炸机。想顺利运行?得买天价设备!
2️⃣ 烧钱警告:
直接处理长文字贵得离谱。按每100万字收费0.11美元算:
- 用Llama 4 Scout读1000万字:每次1.1美元,查100次就花110美元
- 用RAG精准检索:每次只要0.0011美元,查100次才花0.11美元差价高达1000倍!
3️⃣ 准确度:
AI拿到精准信息时表现最好。如果上下文里混进无关内容,它可能开始瞎编。虽然Llama 4 Scout在"大海捞针"测试中表现不错,但这不代表实际应用能保持高准确率。
RAG则像精准投喂:先筛选最相关片段,还能二次排序,自然更靠谱。
未来预言AI的"记忆容量"会继续增长,但人类的数据膨胀速度更快(就像硬盘永远比内存大)。虽然大容量AI能让RAG如虎添翼,但想靠它完全替代RAG?除非能解决天价成本、蜗牛速度和准确率跳水的问题——所以RAG会一直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