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的代码是不够的——内聚是一个系统级的问题:
(敲黑板)同学们注意啦!今天咱们要聊的是一个超级重要的编程概念——"代码团伙的凝聚力"!别看名字高大上,其实就跟咱们班分组做值日一个道理!
(第一幕:表面和谐的假象)
现在好多编程团队啊,就像把教室打扫得表面光鲜:扫把摆得整整齐齐(短小的方法),值日小组分工明确(清晰的类),卫生检查都能过关(测试通过)。乍一看,哇塞完美!但要是退后两步看——哎呀!黑板槽里全是粉笔灰,讲台底下还藏着上周的零食袋!
(第二幕:暗藏玄机)
改代码就像调整值日表:明明只是让小明去倒垃圾,结果发现还得让小红重排桌椅,最后连小刚的擦窗户任务也得改。不是卫生做得不认真,而是分工没理清楚啊!就像咱们班:
- 扫把和拖把放在同一个柜子(订单和发票代码混在一起)
- 抹布和粉笔塞在同一个抽屉(折扣规则和支付系统搅和)
(第三幕:什么是真正的凝聚力?)
凝聚力就是说:该在一起的东西必须在一起!
就像:
✓ 扫把和簸箕是好搭档(订单处理和订单验证)
✓ 黑板擦和粉笔是死对头(不能放一起!)
但很多程序员以为只要把抹布叠整齐(短方法)、水桶擦干净(精简类)就行了,结果整个卫生角还是乱糟糟!
真正的高凝聚力:
- 变就要一起变(像冰箱里的鸡蛋格——破一个换整盒)
- 各找各妈(充电器归数码区,酱油归厨房)
- 别搞大杂烩("工具间"放螺丝刀可以,塞进电饭锅就离谱)
(第四幕:值日表大改造)
原来那个"班级后勤部"管得太宽了!现在咱们要成立:
- 扫地小分队(OrderModule)
- 擦窗突击队(BillingModule)
- 倒垃圾特工组(InvoicingModule)
- 讲台美容师(PaymentsModule)每个小组只管自己的事,改值日表再也不用全班开会啦!
(第五幕:血泪教训)
没分好组的后果可惨了:
- 小明改个值日时间,结果全班值日表都得重写(认知负荷)
- 小红只是调整擦窗排班,结果垃圾桶位置也变了(连锁反应)
- 最可怕的是班主任随时可能改规则(隐藏的变动性)
(终章:黄金法则)
所以记住啊同学们:
- 把经常一起变的东西放一组(像扫把和簸箕)
- 把老变和不变的分开(像粉笔和抹布绝对不能同居)
- 不是看起来像一家的就放一起(所有清洁工具放一个柜子=灾难)
最后送大家一句编程界的至理名言:教室表面干净不算牛,值日表设计得好才是真本事!下次写代码时,记得想想你们班的值日分组哦~(粉笔头精准扔向打瞌睡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