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狂推AI:从禁用到必修的惊天逆转

banq


从前:AI是“考试作弊神器”,现在:AI是“学习外挂神器”!

就在两年前,24岁的法学妹子Lorraine He写作业时要是敢用AI,老师能当场表演“怒发冲冠”,直接给她来一句:“你这作业是ChatGPT写的吧?退下,不许用!”

那时候,ChatGPT在中国压根儿上不了,想用?得偷偷摸摸去二手市场买个“翻墙镜像网站”——听起来像不像买盗版光盘?结果呢,全班都在用,但学校的态度是:“我知道你们在用,我装看不见,但你们也别太过分啊……”

两年后,画风突变!

现在她的教授不仅不骂人,反而拍着桌子喊:“同学们!赶紧用AI啊!不用的才是落后分子!”  
唯一的条件是:别瞎用,要会用,用出水平来!

这可不是她一个人的“奇幻漂流”,全中国的大学都在上演“AI逆袭大戏”。


AI使用率爆表:几乎人人都在“偷偷卷”

根据一个叫“麦可思”的教育研究机构调查:  
在中国大学里,99%的师生都用过AI,只有1%的人说“我没用过”——估计那1%要么在闭关修炼,要么手机还没交话费。

更离谱的是,近60%的学生一周用好几次,甚至一天用好几回,比刷短视频还勤快!  
有人用AI写论文提纲,有人让它帮忙画图,还有人让AI当“嘴替”——你不会表达?让AI帮你组织语言!

中西方大学的“AI观”:一个怕它,一个爱它

在欧美,很多老师看到AI就像看到“校园头号通缉犯”——  
“完了完了,学生以后全靠AI写作业,谁还自己动脑子?”

但在中国,越来越多老师的心态是:  
“AI都来了,咱们不教,学生自己乱用,那才叫危险!不如咱正儿八经开课,教他们怎么‘合法合规地卷’!”

而且,现在中国自己搞出了个叫DeepSeek的AI模型,牛得不行,全球都在夸。  
学生们一用就自豪:“看!这是咱们国产的AI,不输ChatGPT!”

这感觉,就像你班里有个同学自己研发了个学习APP,结果全校推广——民族自豪感+10086!


从“禁用”到“必修”:AI成了新课代表

以前AI是“禁忌”,现在是“工具包”。  
中国政法大学的刘老师说:“AI能当你的导师、小秘书、头脑风暴搭子,还能当‘抬杠王’——专门挑你想法的毛病,帮你变得更牛。”

她干脆在课上开了个“AI使用指南”专题,教学生怎么写提示词(prompt),就像教你怎么跟Siri好好说话。

她的金句是:  
> “AI不能替你思考,但能帮你思考得更爽。你给它垃圾,它吐你垃圾;你给它干货,它才能给你王炸!

全国高校集体“上车”:AI课,卷起来了!

现在不光是计算机专业学AI,文科生、艺术生、法学狗、历史迷,全都被拉上AI战车

  • 清华大学:搞了个新学院,专门培养“AI+传统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以后你学生物学,还得会用AI分析基因数据。
  •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推出“全校通识AI课”,不管你是学哲学还是跳舞,都得学!
  • 浙江大学更狠:从2024年起,AI课直接变成本科生必修! 不过?毕业证别想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说了句大实话:  
> “AI对文科不是威胁,是‘超级外挂’!以后研究《红楼梦》,也能用AI分析曹雪芹是不是有拖延症!”

国家出手:AI+教育,全国大升级!

连教育部都坐不住了!  
2025年直接发话:全国搞“人工智能+教育”大改革!  
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学会用AI思考、解决问题,别光会背书。

北京更是狠:全市所有学校,不管幼儿园还是大学,都得开AI课!  
以后小朋友上美术课,可能一边画一边问:“小Deep,帮我生成个毕加索风格的猫!”


没有ChatGPT?没关系,我们有“国产神兽”DeepSeek!

西方学生用ChatGPT,中国学生用DeepSeek和豆包(字节家的AI)。  
关键是:这些AI中文贼溜,价格便宜,还不用翻墙

很多大学干脆自己在学校服务器上装了个“校园专属版DeepSeek”,功能比外面的免费版强多了:  
- 上下文更长(能记住你聊了一小时的内容)  
- 对话不限次(随便问,问到天荒地老)  
- 还能对接学校数据库,查文献、找资料,一键搞定!

这感觉,就像别人用的是共享单车,你学校直接给你配了辆特斯拉。

学生:我用了AI,但我心里慌啊!

虽然AI用得飞起,但很多学生还是忐忑:  
“我用AI写的作业,会被当成抄袭吗?”  
“老师会不会觉得我不努力?”

更离谱的是,现在居然出现了“AI检测证明”黑市!  
有些学生花几百块,请“AI代写检测师”给自己的作业盖个章:“本作品已通过AI检测,纯人工(大概)。”  
——这不就是“花钱买清白”吗?

学生们纷纷表示:  
> “老师,求求了,别光吓唬我们‘不准用AI’,你倒是教教我们怎么用才不犯法、不犯错啊!

AI不是救命稻草,是就业“氧气瓶”

在中国,找工作太难了。  
经济放缓,岗位少,竞争卷到飞起。  
一份报告显示:到2025年,80%的工作岗位都会写上一条:‘会AI者优先’。

一个法律系学生说:“我现在拼命学AI,不是为了偷懒,是为了活着。”  
以后律师不会用AI查案例?等于医生不会用听诊器!

所以,很多学生自发组队,搞“AI技能提升小组”,目标就一个:在AI时代,别被淘汰!


总结:AI不是敌人,是队友

专家们说:  
> “我们不该阻止学生用AI,而该教他们怎么用AI动脑子,而不是让AI替他们动脑子。”

就像当年电脑刚普及,有人说“打字会让人忘记怎么写字”,结果呢?  
现在谁还手写论文?键盘敲得比心跳还快!

所以,未来的“好学生”可能不是记得最多的人,而是最会用AI帮自己变聪明的人

而大学的任务,也不再是“防作弊”,而是:  
> 教会学生,在AI时代,什么叫‘真正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