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保姆关键技巧:识别需求中Context并准确传达

vibe coding(氛围编程)正在让老码农们集体转型成"AI带娃专员"! 95%的开发者每天额外花大量时间给AI生成的代码擦屁股,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科技的进步?跟着我一起深扒内幕!


现在用AI写代码已经不只是年轻人尝鲜的玩具了?在美国,甚至一些有着十几二十年开发经验的老程序员,也一头扎进了所谓的“Vibe Coding”。听起来很酷吧,什么叫Vibe?就是凭感觉、凭灵感,让AI帮你快速拼接功能,像在餐巾纸上随便涂鸦一样,把脑子里的想法瞬间变成一段段代码。

但是!酷归酷,代价也是血淋淋的。

卡拉·罗弗是混迹行业十五年的web开发老将,现在带着儿子创业做机器学习模型。她虽然手搓经验老到,但是与AI互动却很生涩。有一次因为赶进度,就直接把AI写的代码丢进项目,没仔细检查,结果怎么样?AI生成的代码漏洞太多,当场崩溃大哭半小时!最后还得和儿子一起推翻重做。

她说:“我把AI当成了一个靠谱的又一个儿子,但它不是。”

这就是Vibe Coding的真相——爽一时,收拾残局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AI保姆。

一家叫Fastly的公司搞了个调查,找了800个开发者问体验,结果惊掉下巴:95%的人说他们要额外花时间修AI写的代码,而且修锅的重担,几乎全压在资深开发者肩上。

为什么?因为AI生成的代码问题多到离谱。它会给你乱起包名,甚至把重要数据删掉,还会悄悄留下安全漏洞。懂行的人知道,如果你让AI写代码之前没有约束要求,AI不了解你当前所处的上下文,而你自己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就像你迷路在街上,打电话求救,也不报出自己的方位,谁能救你?这不是对方的错,是你太弱智,没有态势感知能力,如同多动症患者,不管什么场合都调皮捣蛋。

为了给这些马大哈程序员收拾残局:于是,一个全新的职位诞生了,叫做“Vibe代码清理专家”。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魔幻?但这已经成了公司里的真活儿。

一位资深开发者奥斯汀·斯派尔斯就说,AI喜欢追求“快”,而不是“对”。这会让产品暴露出像新手犯的低级漏洞。于是社交媒体上才会流行那句梗——AI出错后很会说:“你绝对正确” ,虽然修的人永远是人类工程师,人类修的其实是自己的“多动症”。

二十年行业老炮费里东·马利克扎德(Feridoon Malekzadeh)比喻更绝:用AI编程就像使唤叛逆期青少年——让你重复指令15遍,最后他完成部分要求,顺带搞砸一堆事,还附加一堆你根本没要的功能!

他现在的时间分配堪称经典:50%写需求文档,10-20%氛围编程,30-40%进行"氛围修复"——专门修补AI制造的bug和多余脚本。

最要命的是AI缺乏系统思维,同一个功能在不同位置会生成五种实现方案,搞得用户和模型双双混乱。如果你不告诉AI你的系统思维,AI不会针对你的情况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因为你的系统肯定和别人的系统不同。

AI被质疑时竟编造详细分析报告,假装使用了上传的数据集,直到被当场拆穿才承认错误。这哪是编程助手,分明是心机同事!再次证明:真理是通过质疑出来的。

但魔幻的是——尽管吐槽声震天,老程序员们却集体真香!有人承认AI让她的UI设计能力突飞猛进;有人算过账,就算要花近半时间修bug,总体效率仍远超手动编码。

Fastly公司的调研数据印证这点:资深开发者使用AI代码直接上线的概率是初级的双倍!

很多人已经在个人项目全面采用AI编程,虽然体验参差不齐,但做原型、写样板、搭测试框架确实高效,能把工程师从重复劳动解放出来专注核心创新。

刚拿下AI硕士学位的年轻工程师埃尔维斯·基马拉(Elvis Kimara)道出新人心声:解决问题时的多巴胺快感消失了,AI瞬间就搞定一切。当然,前提是自己预先把上下文边界识别出来仔细告诉AI,AI就能立即搞定。

程序员将迎接新型工作常态:我们不再单纯写代码,而是引导AI系统,识别自己要求中的上下文,并准确表达上下文约束给AI,然后为AI生成的代码故障承担责任,成为机器的咨询顾问。

在你告诉AI上下文约束时,其实也是在思考需求问题,然后才能更快逐行审查AI生成的代码,自己对问题定义和解决方式也学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