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会影响语言符号与意义的联系?


图标性(iconicity )或称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和意义之间的连接,某个语言符号与其实际意义的联系,如指鹿为马这个成语,鹿这个符号指向了头上长角的那个动物,而马指向了跑得快的那个动物,这是符号(“鹿”或“马”)和实体意义(动物)之间的联系,如同一个变量引用指向一个值一样。

语言的一些关键属性会降低这种符号与意义的图标性(iconicity ):

任意性
单词/短语与其含义之间没有内在联系。这些关系是任意的,必须学习。例如,"狗dog "的发音/字母并没有反映其含义。这种任意性降低了图标性iconicity 。

离散性
语言使用离散单位(单词/短语)来表示含义。这与可以显示渐变层次的手势或图像形成对比。语言的离散性限制了它反映意义的连续方面的能力。

线性顺序
语言是线性展开的(一个词/短语接着一个词/短语),而意义是多维的。这种线性使得它很难同时捕捉到意义的所有方面。顺序限制了语言符号在某一时刻能反映意义的多少广度。

约定俗成
词/短语和意义之间的关联是基于惯例和社会协议的。这种约定俗成的性质引入了一定程度的任意性,破坏了iconicity图标性。如果惯例不同,意义的表达方式也会不同。

模糊性
语言的低识别性带来了模糊性,因为相同的结构可以反映不同的含义(即词汇模糊性),或者预期的含义可能不明确(即指称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源于符号和意义之间缺乏直接的相似性。

因此,语言的任意性、离散性、线性顺序、惯例性和模糊性都破坏了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密切相似性。这些特性共同导致了C.S. Peirce 所强调的相对缺乏图标性iconicity ,而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则旨在解决这一问题。

一个系统的图标性iconicity 越低,它就越依赖于这些额外的成分(依赖上下文)来决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