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选择与服用的哲学原则

选择保健品、营养补剂或延缓衰老补剂的依据 总结为三点:
  1. 需要有世界顶级大学专业教授推荐,如哈佛大学遗传教授#辛克莱
  2. 专业教授必须自己也服用这种补剂,很多教授自是出于维持生计、赚钱或名誉等因素从事本专业研究,而抗衰老是一个普遍人类课题,如果自己不服用自己领域的研究成果,表示其风格偏谨慎保守,前沿学术需要创新冒险精神,如同基金公司经理不买自己的基金一样。如果通过抖音 油管视频发现他自己逐步在衰老,比如脱发、发白、秃顶、发胖、油腻、肌肉下垂、眼袋浮肿、眼睛看不清,目不明耳不聪等都是衰老前期表现。
  3. 这种补剂成分必须有大量《自然》杂志等科学论文支持,普通论文期刊可能没有经过同行评审就发表,那属于个人观点,与在抖音发布视频无异。同行评审很重要,因为同行本相轻,如果同行都没有被说服,那么论文本身可能就是一水文,非凡的观点需要非凡的证据。
 这三点是衡量一个补剂是否值得服用的标准。

具体服用保健品有两个原则:
如果买来是属于保健品,最好是有科学论文支撑,很多保健品会混合很多其他成分,这些成分单独都有大量科学论文支撑,但是合并在一起会不会抵触?这些也需要大量科学论文。

如果这些科学论文是保健品生产公司自己出资或出样品,也是可以购买使用的,其实很多食品领域的科学研究报告背后有大量资本支持,它们都是游戏场内参与博弈的一方,我们是观看者,知道游戏规则即可,不要被其操纵,也不能完全否定它。那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心态属于幻觉,类似指鹿为马的幻觉。

人类的幻觉与#大模型 AI的幻觉不同,人类的幻觉源自#道德绑架 。

买来保健品以后,按照瓶子上标准剂量上限吃,因为保健品吃少了虽然安全,但是无效果,类似安慰剂,澳洲等地保健品标榜自己很安全,因为大多数剂量很少,但是大多数保健入门总是从澳洲保健品开始,可以看成是交了学费。

如果买来的是处方药,纯度比较高,比如二甲和伟X 按照低剂量吃。处方药的好处是生产质量有保证,不像保健品含量可能不能保证,杂质比较多。

总之
国外保健品知识已经成为一个人人掌握测试的大众行业,资本和大众都是游戏参与者,通过Reddit 推特等大众论坛可以获取各种营养素的理论和服用经验。

每个人是否服用保健品是自己自由意志的体现,也不是一定要遵循医属,因为医生与营养师是两个职业,隔行如隔山,营养品不属于药品监督范围,当然营养师也可能偏保守,因为劝人服用保健品有可能伤害了对方,保健品的问题在于对于不同人个体作用不同,只能自己摸索。

只要我们自己保持探索(#Being),自己的健康就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