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孟教授的能源存储与转换实验室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阳极钠固态电池。
这篇论文今天发表在《自然能源》杂志上,展示了一种新型钠电池结构,可稳定循环数百次。通过移除阳极并使用廉价、丰富的钠代替锂,这种新型电池的生产成本更低,且更环保。通过其创新的固态设计,该电池也将安全且功能强大。
这项工作既是科学的进步,也是填补世界经济摆脱化石燃料所需的电池扩展空白的必要步骤。
创新架构
为了制造出具有锂电池能量密度的钠电池,该团队需要发明一种新的钠电池结构。
- 传统电池有一个阳极,用于在电池充电时存储离子。使用电池时,离子从阳极通过电解质流向集电器(阴极),沿途为设备和汽车供电。
- 无阳极电池去除阳极,将离子直接存储在集电器上的碱金属电化学沉积物中。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电池电压、降低电池成本并增加能量密度,但也带来了自身的挑战。
在任何无阳极电池中,电解质和集电器之间都需要有良好的接触,使用液体电解质时,这通常非常容易,因为液体可以流动到各处并润湿每个表面。固体电解质无法做到这一点。
然而,这些液体电解质会在逐渐消耗活性物质的同时,形成一种称为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堆积物,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
该团队采取了一种新颖的创新方法来解决此问题:流动的固体。
- 他们没有使用包围集电器的电解质,而是创建了包围电解质的集电器。
- 他们用铝粉(一种可以像液体一样流动的固体)制作出了集电器。
在电池组装过程中,粉末在高压下被致密化,形成固体集电器,同时保持与电解质的液体接触,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循环,从而推动这项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向前发展。
钠固态电池通常被视为一种遥远的未来技术,但我们希望这篇论文能够证明钠固态电池确实能够发挥良好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锂电池更好,从而激发人们对钠固态电池领域的更多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