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新研究表明,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标志性青铜翼狮可能起源于 8 世纪的中国。
这项发现来自帕多瓦大学、威尼斯卡福斯卡里大学和国际地中海和东方研究协会 (Ismeo) 的地质学、化学、考古学和艺术史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通过先进的冶金分析,该团队发现狮子使用的青铜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东南部的长江下游流域,很可能是在唐代 (公元 618-907 年) 铸造的。

狮子最初由波斯(今伊朗)的使者引入汉朝,并成为广泛认同的守护神形象。
对青铜合金的铅同位素分析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雕像所用材料来自中国。分析结果于 2024 年 9 月 11 日在马可波罗国际会议上公布,该会议是威尼斯纪念这位著名商人逝世 700 周年的活动之一。
学者们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狮子的起源,先前的理论认为它可能是在希腊化时期在安纳托利亚制作的。然而,新证据直接指向中国。
研究人员发现,狮子与唐代典型的镇墓兽(即“守墓人”)形象有几个共同的设计特征。这些守护者雕像通常被放置在墓门处以驱赶恶灵,其特点与圣马可狮子相似。例如,狮子宽大的鼻孔、上翘的胡须、张开的大嘴和突出的犬齿,以及曾经安装过角或鹿角的截短的眼窝,都是镇墓兽雕像的共同特征。狮子的耳朵似乎也经过了修改,使其看起来更像典型的狮子,而不是镇墓兽上的尖耳朵。
这只狮子很可能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行进,丝绸之路是几个世纪以来连接中国和欧洲的贸易路线。它可能经过印度、阿富汗和伊朗,然后才到达威尼斯,可能是碎片,在那里它被重新组装和修改,以符合有翼狮子的标准图像,这是威尼斯和福音传教士马可的象征。没有历史记录表明这只狮子何时或如何到达威尼斯,但当马可波罗于 1295 年从中国返回时,它已经安装在圣马可广场的柱顶上。
它抵达威尼斯的具体情况仍是一个谜,有人猜测,这只狮子可能是马可波罗的父亲尼科洛和他的叔叔马菲奥带到威尼斯的,他们在 1264 年至 1266 年间访问了北京的蒙古宫廷。其他人则认为,它可能更早抵达,也许是在丝绸之路贸易繁忙的时期。已知最早提到狮子的记载可以追溯到 1293 年,但它的具体旅程仍不得而知。
几个世纪以来,狮子雕像经历了数次修复。1790 年代,拿破仑掠夺了这座雕像并将其运往巴黎,但在 1815 年返回威尼斯时遭到损坏。威尼斯雕塑家巴托洛梅奥·费拉里修复了这座雕像,在其爪子下方添加了铅书等装饰,同时保留了大部分原始结构。
狮子的起源中国,凸显了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深厚交流。帕多瓦大学和卡福斯卡里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狮子的旅程体现了丝绸之路的深远影响,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东部与威尼斯以及更广阔的地中海世界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