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实:活得久≠活得好

今天咱们要聊一个养生界的段子,特别有意思!(粉笔唰唰写字声)

【长寿秘诀大公开】 问:怎么活到90岁? 答:吃好!练好!睡好!别喝酒!

问:怎么活到100岁? 答:让你爸妈先活到100岁!(全班哄笑)

这可不是开玩笑!科学家发现啊,长寿分两种:

  1. 健康寿命(Healthspan):一种是"健康地活着",
  2. 最大寿命(Maximum Lifespan):另一种是"单纯活得更久"。
就像咱们班有两类学霸:一类是门门课90分的全能王,另一类是偏科但总能压线及格的小强...

(投影仪啪嗒打开)来看两组老鼠实验! 普通老鼠22个月大时(相当于人类70岁)毛都秃了,而清除衰老细胞的老鼠毛茸茸的像年轻鼠,平均多活25%!但是——最命硬的两组老鼠最终同时去世

就像体育课跑圈,清除衰老细胞让大部分同学不掉队,但跑得最远的那个体育委员,该累倒还是得倒...

(敲黑板重点)目前只有"少吃"这招真能续命!

  • 限食组最后去世的老鼠比随便吃组晚很多,相当于人类多活20年!
其他方法要么只防病不延寿,要么男女效果还不一样。

(突然压低声音)最魔幻的是基因研究!有些长寿基因反而让人病怏怏...就像《西游记》里妖怪吃了唐僧肉能长生不老,但该感冒还是感冒!(学生窃笑)

健康寿命和最大寿命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那么明显。如果你用阿卡波糖和雷帕霉素治疗16月龄小鼠,你确实会看到最大寿命和平均寿命的延长……但最大寿命的延长只在雌性小鼠身上明显。

有些干预措施主要针对健康寿命;另一些则主要关注最大寿命。还有一些则兼顾两者。但衰老的这两个方面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如此吗?

两个时钟的故事 2013年,史蒂夫·霍瓦斯发表了一篇关于表观遗传时钟的论文,证明可以训练一个机器学习模型,将年龄预测到大约三年以内(更多详情请点击此处)。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结果,但许多人认为能够预测年龄的想法并不理想——毕竟,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年龄。3。 这导致了第二代表观遗传时钟的产生,其目的是预测健康状况而非年龄。两种不同的方法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时钟:

  1. Morgan Levine 的 PhenoAge经过训练可以单独预测健康指标,然后回归到年龄。
  2. 阿克鲁的 GrimAge经过训练可以预测死亡时间。
如果健康和死亡率相同,那么这两个时钟应该是多余的,因为它们的预测结果相同。但数据显示情况恰恰相反:相关性中等。

这里并没有完美的分解方法——用死亡率数据训练的时钟会捕捉到很多健康寿命标记,因为人类通常无法活到其绝对的最大寿命潜力。事实上,GrimAge 最初是由一系列健康寿命标记组成的,这些标记共同预测死亡率。然而,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差异却很有意思。

想象你手机里装了两个寿命预测APP: 一个叫"健康分"(PhenoAge),专门检测你现在的身体状态,就像游戏里的【当前血量】; 另一个叫"死亡倒计时"(GrimAge),预测你还能活多久,相当于游戏里的【剩余通关时间】。

(突然举起手机)重点来了!这两个APP的数据线居然对不上!为啥呢?因为——

1️⃣ 【作弊码现象】"死亡倒计时"APP里其实偷偷打包了"健康分"的数据(毕竟生病多了死得早),就像吃鸡游戏里,子弹数量确实会影响你存活时间...但!

2️⃣ 【隐藏关卡】人类就像玩魂斗罗,99%的人根本打不到最后一关!所以"死亡倒计时"主要预测的是"你什么时候会中途挂掉",而不是"通关需要多久"。

(突然掏出一个烂苹果)举个栗子!这个苹果:

"健康分"会说:"表面有3个霉斑!"

"死亡倒计时"却说:"按以往经验,这种苹果通常3天后烂透!"

(咔嚓咬一口)看到没?霉斑数量和实际腐烂速度,就像健康和寿命——有关联,但不是一回事!科学家发现这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只有0.3-0.5,相当于考试成绩和作业质量的关系...(台下学渣突然坐直)

最细思极恐的是——有些"续命药"就像游戏外挂,能帮你撑到决赛圈,但...决赛圈里该被爆头还是被爆头!

人类遗传学研究也显示出类似的模式: (突然掏出两把雨伞)同学们看好了!这把蓝伞写着"长寿基因",这把红伞写着"健康基因"—— 蓝伞特牛:能让你活到120岁!但...伞骨是生锈的(关节咔咔响),伞面全是破洞(三高缠身) 红伞普通:只能撑到90岁,但全程风雨不透(吃嘛嘛香),收放自如(广场舞C位)

(哗啦打开两把伞)震惊发现:

  1. 有些"长寿基因"就像掺了兴奋剂的保健品——确实能续命,但让你最后十年躺ICU数天花板!(投影仪播放老爷爷插满管子画面)
  2. 自然界早有案例:灯塔水母能返老还童,但被鱼一口就吃;乌龟心跳超慢活得久,但跑不过兔子...
(突然甩出基因检测报告单)最新研究实锤:
  • 有人的FOXO3基因突变像"电池省电模式",命超长但容易抑郁(长寿的代价是emo)
  • 另些人的SIRT6基因像"超频CPU",抗癌但加速痴呆(脑子烧糊涂了)
(敲着黑板总结)记住这个暴击结论:"活成老妖精"和"活成老顽童"根本是两套密码!下次听说"长寿秘方"先问:是让我多喘气20年?还是多跳广场舞20年?(突然开始扭秧歌)

两条虫的故事 (掏出两条橡皮虫道具)同学们注意!科学家用"虫老大"和"虫老二"给我们演了出好戏—— 虫老大(举着"daf-2基因突变"牌子):

  • 绝技:寿命直接×2!相当于人类活到160岁!
  • 代价:年纪轻轻就帕金森附体,扭得像麻花(投影仪播放蠕虫抽搐视频)
虫老二(头顶"少吃30%"标签):
  • 绝技:既活得久又身体倍儿棒!像打了鸡血的瑜伽大师
  • 隐藏bug:要是吃成皮包骨,直接game over
(突然掏出天平道具)重点来了:寿命和健康就像天平两端—— 1️⃣ 有些基因像"作弊器",狂加寿命值但扣健康分(比如虫老大) 2️⃣ 少数方法像"双buff",两边都加分(比如适当节食) 3️⃣ 最坑的是"虚假广告",号称延寿实则让你带病生存(粉笔唰唰画轮椅符号)

(敲着保温杯总结)记住这三条虫生哲学:

  1. 活得久≠活得好(看虫老大扭得多痛苦)
  2. 极端方法必翻车(虫老二饿死的惨剧)
  3. 想当寿星?先看看代价是躺ICU还是跳广场舞!(突然播放《最炫民族风》)

那么结果如何? 我曾经对XPRIZE Healthspan开过一个不太受欢迎的玩笑4比赛组织者表示,我有兴趣提议给老年人服用可卡因和类固醇来逆转他们的衰老。考虑到治疗窗口期只有一年,这应该是一个明显的赢家!

深刻的理解在于:最大寿命和健康寿命是相互独立的;对一方有益的,对另一方可能毫无用处,甚至有害。要警惕那些声称可以逆转衰老的说法——根据衡量衰老的哪个方面,这可能是一场浮士德式的交易,用健康换取时间。对于专注于衰老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来说,确保我们了解一种疗法是否能够改善健康寿命、寿命,或两者兼而有之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严肃脸)所以同学们记住:

  • 让身体少生病 ≠ 让寿命更长
  • 号称"逆转衰老"的产品要当心!可能是用健康换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