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能看见,有些人甚至无法看


从“日本使团访欧”看纳达尔摄影:一个封闭国家撞见现代性的瞬间。

1862年日本观光团欧洲游记:当武士遇上电报和照相机!想象一下,你是一个闭关锁国200多年的日本武士,突然被扔进19世纪的欧洲——满街跑着蒸汽火车,天上飘着热气球,人们拿着个黑盒子"咔嚓"一下就能把你的魂儿收进去(后来才知道那叫照相机)。这可不是什么穿越小说,而是真实发生在1862年的魔幻现实!

这一年,40个日本爷们儿(好多是佩刀武士)组团勇闯欧洲,就像一群误入未来世界的古代人。他们肩负双重任务:既要偷师欧美列强的黑科技,又要给自家国门缓缓打开的速度踩刹车——毕竟自从1854年美国黑船来敲门,日本就被迫开始了"被迫营业"模式。

1862年,当那40名日本武士和官员踏上欧洲土地时,他们不仅是外交使团,更像是一群时间旅行者——他们的国家锁国240年,科技、文化几乎停留在17世纪,而眼前的世界却已经历了工业革命、电报、照相机、铁路……这种冲击,不亚于现代人突然穿越到22世纪。

而纳达尔(Nadar)的摄影工作室,恰好成了这场“现代性震撼教育”的见证地之一。


巴黎震撼教育
当这群还活在17世纪科技水平的日本人来到法国,直接被工业革命闪瞎眼。最让他们怀疑人生的就是电报——"啥?早上在巴黎说的话,中午就能传到柏林?这怕不是妖术?"(武士们偷偷检查电线杆后面有没有藏着式神)

接着他们被带到一个叫纳达尔的怪咖摄影师工作室,体验了欧洲最新潮的娱乐项目:拍合影!只见这个蓬头垢面的艺术家(后来才知道是巴黎文艺圈顶流)指挥一群武士摆pose,还非要他们举着刀——活像中二病动漫现场。

历史性尬拍现场
"这位大人,麻烦头往左偏一点...对,保持这个被点穴的姿势!"
(武士内心OS:这洋人拿着冒烟的铁盒子对准我们,该不会在吸取魂魄吧?)

但领导说了,来巴黎必须完成三件事:看铁塔(当时还没造)、吃法棍(硌掉牙)、找纳达尔拍照。毕竟人家是给大人物留影的专业户,连法国文豪雨果都被他拍过临终遗照。

对日本人来说,欧洲的一切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

  • 电报像“隔空传音的妖术”
  • 照相机像“摄取魂魄的法器”
  • 蒸汽火车像“喷火的钢铁巨兽”他们被迫快速适应一个自己完全不理解的世界,就像被迫参加一场没有预习的考试。

而对纳达尔来说,这些日本访客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拍摄对象——他们脸上的困惑、好奇、警惕,恰恰是“传统遭遇现代”的完美写照。可惜,现存的纳达尔作品里似乎没有这批日本使团的照片(如果有,一定会像今天“外星人首次访地球”一样轰动)。

但纳达尔真正擅长的,是拍摄那些“正在经历时代剧变的人”——比如:

  • 波德莱尔(颓废诗人,在工业化巴黎中迷失)
  • 雨果(旧时代的巨人,面对新世界的茫然)
  • 莎拉·伯恩哈特(新女性,打破传统束缚)

写《悲惨世界》的雨果老爷子拍照时满脸写着"快扶我回去写稿";叛逆画家马奈在这里给基友纳达尔画肖像,题字骚气十足:"给我亲爱的装X犯";女权先锋乔治·桑阿姨带着她的男装大佬气质来拍御姐范儿硬照;过气网红音乐家李斯特爷爷,眼神还闪着当年迷倒贵妇的光芒

他们的表情,和日本武士们的震撼,本质上是同一种情绪:“这个世界变得太快,我该怎么办?”

最绝的是当红炸子鸡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20岁就挺着孕肚来拍照(孩子爹成谜,可能是某比利时王子or雨果老爷子?贵圈真乱.jpg)。

纳达尔镜头下的她,从叛逆少女一直拍到霸气女王,堪称19世纪版instagram成长日记。

细思极恐的预言
在一堆文艺大咖中混进个危险人物——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纳达尔拍他时,这人眼里闪着豺狼般的精光(后来果然去刚果搞大屠杀去了)。所以说啊,有时候照相真的能拍出灵魂里的恶魔。

穿越时空的魔法
为什么我们看这些老照片还会起鸡皮疙瘩?因为纳达尔不是简单按快门,他像抽魂术士一样,把雨果的倔强、马奈的狂傲、伯恩哈特的妖艳都封印在了相片里。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直击灵魂的怼脸拍"。

当日本使团站在照相机前,他们或许觉得这东西很诡异,但纳达尔知道:摄影就是现代性的象征——它精确、快速、可复制,就像电报、铁路、报纸一样,正在重塑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

而纳达尔的工作室,就像19世纪的“元宇宙体验馆”:

有些人能看见,有些人甚至不能看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摄影,也适用于整个19世纪的现代化进程:

  • “能看见的人”(如纳达尔、波德莱尔、马奈):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世界在变,并试图用艺术去捕捉它。
  • “不能看的人”(如保守派、固守传统者):他们拒绝接受变化,甚至假装看不见。

日本使团属于前者——尽管不情愿,但他们必须“看见”欧洲的先进,否则自己的国家就会沦为殖民地。而纳达尔的作品,正是帮助更多人“看见”这个新时代的工具。

 总结:一张照片,两种现代性

  • 对日本使团来说,欧洲的现代性是被迫接受的冲击(“我们不想开放,但不得不学”)
  • 对纳达尔来说,现代性是主动探索的课题(“我要用摄影记录这个疯狂的时代”)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站在了同一个历史节点上:一个封闭的世界正在打开,而有些人已经看见未来,有些人却还蒙在鼓里。

AI又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是炒作还是当年蒸汽机,当它来临时,其实多数人看不明白,只有过后才追悔莫及,悟出落后挨打的事后诸葛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