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谷歌产品经理的“编程感觉”面试搞砸了!
昨天,我参加了谷歌产品经理(PM)面试的第二轮。第一轮我表现得挺好的,所以信心满满。结果呢,第二轮面试的形式完全把我给“闪瞎”了!
我之前一直以为,PM 面试嘛,就是聊聊产品设计、市场策略那些事儿。谁知道,它居然来了一场“编程感觉”(Vibe Coding)面试!天啊,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完全懵了。
面试的时候,我整个人都乱了方寸,没啥章法。因为我自己开过公司,做过人工智能(AI)应用,所以我特别清楚这些工具的“坑”在哪里,知道它们的“瓶颈”主要在后台(Backend)。所以呢,面试时我就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怎么解决后台问题上了。
我当时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我应该把它当作一个产品设计面试来对待。如果我能提前准备一份小小的“产品需求文档”(PRD),然后用它来写一个“提示词”(Prompt),甚至可以在像 Firebase Studio、Lovable 或者 V0 这样的工具里跑一下,那该多好啊!
结果呢,我却一头扎进了我的 Langchain 后台代理(agent)的搭建中,然后把 Langchain 里“工具调用”(tool calling)的代码彻底搞砸了!当时我太紧张了,脑子一片空白,根本想不起具体的代码怎么写了。
我最后悔的是什么?
我最后悔的就是,如果我哪怕对面试形式有一点点了解,我肯定会带着一套完整的思路和结构去面试。我真的没有好好利用那宝贵的 45 分钟。那些知识我其实是懂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简直一塌糊涂,真是太“菜”了。我也不知道说啥好了,可能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吧。
为什么我这么难过?
我心里特别难受,因为我得到的机会真的不多。如果连这些为数不多的机会都被我搞砸了,感觉就像“完蛋了”一样,尤其是在印度,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机会本来就有限。
我的小提示(给你个彩蛋!)
我之所以把我的经历发出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告诉那些准备面试类似职位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可能会有“编程感觉”这种面试!我之前查了好多资料,都没看到有人提过这种面试,所以希望我的“血泪教训”能帮到未来的你们!
(补充一下:我面试的是 L5 级别的产品经理职位,职位描述里特别强调了对 AI/ML 的重视,所以这是一个 AI 产品经理的岗位。)
(再补充一下:我发帖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同情,虽然我很感谢那些积极和支持的评论。我只是想单纯地讲述我的面试经历,以及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回顾
我的面试问题是:请做一个计划:
- 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产品设计问题.
- 创建快速PRD
- 为V0、Lovable、Firebase Studio和Cursor创建提示符
- 在所有4个窗口中正确运行提示符
- 在V0,Lovable,Firebase Studio和Cursor处理我的请求时,开始在langchain langGraph后端工作。
招聘人员告诉我,我将根据角色相关知识(RRK)和GCA进行评判。
我只是措手不及,我没有处理好它。
极客辣评
Vibe编码是在Lovable等平台上通过自然语言提示构建应用程序的过程。这对我来说非常有用,因为我可以快速地提出用户测试/验证假设的原型。
不幸的是,现在大多数PM工作都要求你是一名开发人员。 我在一个“不需要技术经验”的PM工作,开发人员/管理层希望我做所有的代码审查,构建架构,并让我负责CICD管道/安全。
没有人再容忍一个非技术性的PM了。 如果PM是非技术性的,开发人员将注入错误/将所有估计值夸大10倍以确保工作安全。
我无法想象去参加RRK和GCA的面试,然后期望在现场做vibe编码。这应该是专门为Product Sense准备的吗?
我猜这是技术项目经理的职位。所以他们希望应聘者具备一定的编程知识。
说实话……在那种条件下,即使让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编写代码并构建这样的东西也相当有挑战性。他们竟然让一位产品经理来做这种事,简直太疯狂了。
我曾经在 Meta 公司担任过一次标准产品经理面试的面试官。那位应聘者整个面试过程都显得有些震惊。结果发现她是一位工程师,不知怎么就被安排去参加产品经理的面试了。尽管如此,她的表现还算不错。:-)
抱歉我有点跟不上,但作为一名人工智能产品经理,你能告诉我和普通产品经理的核心区别吗?只是你需要了解更多人工智能知识吗?抱歉,这可能是一个很愚蠢的问题。
没人知道,显然谷歌的一个家伙认为你需要能够从头开始构建应用程序的原型
您是否正在面试 AI 产品或集成的 PM?
谷歌的产品经理在面试流程开始时,难道不像软件工程师那样会被指派一名招聘人员吗?对于软件工程师,招聘人员会提供面试周期内每场面试的详细内容以及测试内容。招聘人员应该提前通知你。
回:这是AI PM的职位。招聘人员没告诉我会是氛围编码。我有点惊讶,因为我花了两周时间准备AI PM的案例题。
我是谷歌的面试官兼产品经理,之前不知道氛围编码现在也成了面试流程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不太对劲,不过我可能跟不上,因为我刚休假回来。
我很好奇这是否只是为了了解您的产品意识并观看您实时迭代 POC?
如果换成我(当然,坐在这里打字更容易),我可能会专注于它的可观察性和可追溯性,并选择使用 OpenAI 代理 SDK。展示将代理工作流与可在生产中解决的问题实际连接起来的能力,似乎是与项目管理相关的最重要的方面。
我的现场思路是一样的。我更喜欢 LangGraph 和 LangChain,因此用它们代替了 OpenAI Agents SDK。
回想起来,我认为这是产品意识,并且能够快速制作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