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扼杀互联网,还有什么可以拯救它?


当ChatGPT成为新时代的流量黑洞,谁来为互联网的残垣断壁买单?

一、"感谢AI,我的网站现在比北极还冷清"
去年初,当Cloudflare老板Matthew Prince接到媒体巨头们的求救电话时,他还以为朝鲜黑客又搞出了什么大新闻。结果对方哭诉的竟是:"比金正恩更可怕的是ChatGPT!"——这堪称数字时代最黑色幽默的商战剧情:曾经哭着喊着要谷歌给流量的网站主们,现在正跪求AI公司"偷内容时下手轻点"。

传统搜索引擎时代,谷歌好歹还会假惺惺地给内容网站留个全尸——把用户引到原站点击广告。现在AI直接上演数字版"吃干抹净":用你的内容训练模型,用你的知识生成答案,最后连个墓碑(超链接)都懒得立。Similarweb数据显示,教育类网站流量暴跌10%,健康类更惨遭31%的"截肢手术",活像被AI吸干营养的宿主。

"谷歌撕毁了我们二十年来的甜蜜合约!"《人物》杂志母公司CEO的控诉听着像被渣男抛弃——毕竟他们从谷歌获得的流量从60%暴跌到35%。但更讽刺的是,这些媒体一边起诉OpenAI盗窃内容,一边又偷偷和亚马逊签卖身契,活脱脱数字时代的"告完嫖客再接客"行为艺术。

过去,搜索引擎好歹还扮演着"流量中介"的角色,把用户引到原网站,让它们靠广告苟活。现在,AI直接化身"知识吸血鬼",把内容嚼碎、消化、再吐成一段干净的回答,连个反向链接都懒得给。

  • 科学教育类网站:流量下降10%(AI:"牛顿定律?我三秒总结,不用点进去")
  • 百科参考类网站:流量下降15%(AI:"维基百科?那是我训练时的免费午餐")
  • 健康医疗类网站:流量暴跌31%(AI:"别担心,你的症状我比WebMD更懂")
谷歌的"AI概览"功能上线后,69%的新闻搜索不再有点击——用户连标题都懒得看,直接让AI喂到嘴里。难怪媒体大佬们怒吼:"谷歌偷我们的内容,再用AI抢我们的流量!"

二、"用爱发电"已死,"按字收费"当立?
当Stack Overflow论坛发现程序员们连提问都懒得打字——直接去问AI时,这个曾经的技术乌托邦终于领悟:互联网的"用爱发电"模式在AI面前就像纸糊的灯笼。维基百科的哀鸣更显悲凉:"AI摘要掐断了人类贡献知识的通路",
于是我们看到了当代最魔幻的商业模式创新:

  1. Cloudflare的"AI收费站"计划:建议网站对AI爬虫收取"知识过路费",创始人Prince的理想是"人类免费看,机器人付天价"——这算不算数字版的"人机不平等条约"?
  2. Tollbit的"爬虫动态定价":给AI公司开出了比人类读者贵100倍的阅读单价,美其名曰"知识版权浮动汇率"。
  3. ProRata的"AI版税分成":让《金融时报》等媒体从AI答案的广告费里分一杯羹,活像流媒体时代的唱片公司维权。
可惜这些"创新"在法官眼里都是花拳绣腿。当加州法院连续判决Meta和Anthropic胜诉版权官司时,特朗普甚至火线开除了主张"AI训练需授权"的美国版权局局长——这幕荒诞剧充分证明:在"遏制中国AI"的政治正确面前,内容创作者的权益就像国会山听证会上的扎克伯格,表面被拷打,实则被放行。

三、互联网的终极悖论:要么饿死,要么毒死
面对AI的降维打击,内容网站正在上演教科书级的"五阶段哀悼":

  • 否认:"流量下降肯定是TikTok的锅!"
  • 愤怒:"谷歌和OpenAI是知识盗墓贼!"
  • 讨价还价:"60万美元年费卖内容给Reddit?真当我们是数字乞丐?"
  • 抑郁:Stack Overflow发现连问题都变少了——毕竟AI连"提问"这个动作都要代劳
  • 接受:纽约时报一边起诉OpenAI,一边给亚马逊开放内容库
更黑色幽默的是,谷歌竟宣称互联网正处于"空前繁荣期"——因为他们发现全网页面数两年暴涨45%。可惜这些"新内容"90%是AI生成的垃圾农场,堪称数字版的"癌细胞指数增长"。当AI搜索引擎能同时扫描500个网页来合成答案时,人类读者就像被注射了信息安乐死:"别费劲点链接了,朕都帮您嚼碎了。"

四、当我们谈论AI拯救互联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比尔·盖茨曾说"内容为王",但AI时代的新谚语可能是"内容为奴"。ProRata创始人Bill Gross的警告细思极恐:"如果AI搜索不与创作者分账,互联网乃至民主制度都会崩溃"——这话听着像危言耸听,直到你发现:

  • 地方报纸用Tollbit向AI收取最高费率,因为它们的本地新闻无法被替代
  • 《大西洋月刊》把深度报道锁进付费墙,毕竟AI暂时还不会写调查文学
  • YouTube成为AI答案最大引流平台,只因视频仍是算法难啃的硬骨头
这场世纪博弈的终极答案或许藏在Cloudflare那个"让机器人付费"的狂想里。当互联网的初心(免费共享)撞上AI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