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杰西卡·罗恩斯利(Jessica Rawnsley),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长期关注亚洲社会动态。合作记者斯蒂芬妮·霍加蒂(Stephanie Hogarty),人口问题特约通讯员。
就在前几天,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了一项数据,直接震惊世界:截至今年九月,全国百岁以上老人数量达到99763人,创下历史新高,而且这已经是日本连续第55年刷新纪录。
更惊人的是,在这近十万名百岁老人里,女性占了高达88%,也就是说接近九万人都是奶奶辈。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日本人这么能活?今天我们就带你扒一扒背后的秘密。
首先,日本是全球公认的长寿大国,这和他们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我们都知道,心脏病和癌症是全球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但在日本,这两类疾病的死亡率显著偏低。为什么?因为他们的饮食结构很健康。
他们吃红肉的量非常少,反而大量摄入鱼类和蔬菜。大家想象一下,一碗清淡的味噌汤,一盘新鲜的刺身,再配上海藻、豆腐、蔬菜,热量低、营养丰富。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在公共健康宣传方面下了大功夫,从几十年前就开始提醒民众要减少盐的摄入。这一点和西方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随着欧美国家越来越多地摄入糖和盐,日本却反方向走,控制得越来越好。
我们再来看一个细节,日本女性的肥胖率特别低。大家都知道,肥胖是癌症和心脏病的高危因素。女性保持苗条和健康的体态,就自然比男性更容易长寿。数据显示,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高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在百岁老人群体中,女性人数碾压男性。
但你要是以为光靠吃鱼和蔬菜就能长寿,那就小看日本人了。其实他们在生活方式上也很讲究。老年人不依赖汽车,出门更多是步行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这种日常的高频运动,让身体在无形中保持活力。
而且从1928年开始,日本就推广一种叫“广播体操”的日常运动。每天三分钟,通过广播或者电视,全民一起做简单的伸展和活动。别看短短几分钟,这种仪式感不仅锻炼身体,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大家早晨一起动一动,心态和身体都保持年轻。
有意思的是,日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其实还是七国集团里百岁老人比例最低的国家。1963年,日本第一次开始做百岁老人统计,当时全国只有153人。结果到1981年,人数突破了一千。1998年,直接飙升到一万。几十年间,翻了几十倍,简直像是坐上了人口长寿的“高铁”。
而且别忘了,日本不止一次诞生过“世界最年长老人”。今年的纪录保持者是来自奈良市郊大和郡山市的114岁老人香川重子。最年长的男性是静冈县磐田市的水野清高,111岁高龄。
日本每年9月15日都会迎来一个特别的节日——敬老日。今年,全国有52310位新晋百岁老人收到了首相亲笔的祝贺信和一只纯银杯。这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仪式感,让长者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荣誉。
为啥日本人这么能活?
第一招,饮食超健康。日本人少吃红肉,多吃鱼、蔬菜、豆腐、海藻。心脏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都比欧美低得多。再加上几十年来,政府疯狂宣传“少吃盐”,大家伙就真把盐控制下来了。你看西方越吃越咸,日本反而越吃越淡,这就拉开了差距。
第二招,生活方式。别看日本老年人年纪大,但活动量绝对不小。出门不是自己开车,而是靠走路和公交,天天不知不觉运动一大圈。而且从1928年起,日本就有个传统叫“广播体操”。每天三分钟,全民一起伸伸胳膊、踢踢腿,不光锻炼,还把社区氛围搞得热热闹闹。
第三招,女性优势。日本女性肥胖率极低,健康曲线拉得漂亮,所以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好多。难怪百岁老人里大部分都是奶奶。
再来点历史对比:1963年,日本全国只有153个百岁老人。到1981年突破1000,1998年破一万,如今直接飙到将近十万!这速度,简直像坐上了长寿的高铁。
当然,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2010年日本政府清查户籍,结果发现有23万人登记上显示还活着,其实早就去世了。有的家庭甚至故意隐瞒老人死亡,只为了继续领养老金。东京还爆过丑闻:一位登记111岁的老人,结果在家里发现的竟然是去世32年的遗骸……听到这是不是后背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