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收购的Aligned用31兆瓦巨型电池系统打造算力中心充电宝


Aligned与Calibrant合作部署62兆瓦时电池系统,加速数据中心并网,重塑电力供应模式,贝莱德400亿美元收购凸显能源韧性价值。

未来支撑你刷短视频、打游戏、开视频会议的,可能不是传统电网,而是一个藏在数据中心里的巨型“充电宝”?

在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一场关于电力供应方式的革命正在悄悄上演: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运营商Aligned,刚刚联手美国储能巨头Calibrant Energy,宣布将在其位于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Hillsboro)的数据中心园区部署一套31兆瓦/62兆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这可不是普通的备用电源,而是一套能主动参与电网调度、加速数据中心上线、甚至改变整个区域电力生态的战略级装备。

这套系统预计2026年正式投入运营,地点虽然未公开,但业内普遍认为就是Aligned正在建设的PDX-01数据中心。这个项目有多牛?它被双方称为“首个专为加速大型数据中心并网而量身打造的电池储能系统”。什么意思?简单说,过去建一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最头疼的不是盖楼,而是等电——电网扩容动辄三五年,变电站升级排队排到天荒地老。很多项目就卡在这一步,眼睁睁看着市场需求暴涨却无法交付。

但现在,Aligned和Calibrant联手给出了一个全新答案:不用等电网慢慢改造,我们自己带“电”进场!通过部署这套62兆瓦时的巨型电池系统,数据中心可以在电网尚未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提前上线,并在用电高峰时段放电,既保障自身稳定运行,又反过来支援电网,缓解区域压力。这简直是从“电网负担”变身“电网帮手”,彻底扭转了传统角色。

Calibrant的首席执行官菲尔·马丁(Phil Martin)说得特别直白:“这个项目彻底改写了数据中心获取电力的方式。”他指出,过去只有三个选择:要么苦等电网升级,要么用柴油发电机这种高污染方案,要么干脆自建微电网彻底脱离主网。但这些方案要么太慢,要么不环保,要么成本太高。而他们的“Path to Power”解决方案,让电池系统不仅能储能,还能作为“电网响应型资产”,在关键时刻放电,提升整个区域的供电可靠性。

更关键的是,这次部署还得到了当地一家未具名的区域性公用事业公司的支持。三方合作探索“灵活性资源”如何加速数据中心的并网流程。这种模式一旦跑通,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高密度算力区域的标准配置。尤其是在美国西部这种电力紧张但科技需求旺盛的地区,电池储能+数据中心的组合,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说到Aligned,这家公司可不是小角色。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业务遍布全美,从芝加哥、达拉斯、凤凰城到北弗吉尼亚,再到如今重点布局的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它手握的活跃及规划中的数据中心总容量高达5吉瓦(5GW)!光是希尔斯伯勒园区,就占地27英亩,规划总容量108兆瓦。其中第一栋楼PDX-01预计提供72兆瓦关键负载,第二栋PDX-02再加36兆瓦,妥妥的超大规模集群。

而就在本月,Aligned刚刚被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BlackRock)和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旗下的MGX以400亿美元天价收购——这是数字基础设施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这笔收购不仅说明资本对数据中心长期价值的极度看好,也反映出能源韧性已成为评估数据中心资产的核心指标。像BESS这样的创新部署,正是提升资产吸引力的关键筹码。

再看合作方Calibrant Energy,这家公司来头也不小。背靠麦格理资产管理公司(Macquarie Asset Management),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已有约600兆瓦/1100兆瓦时的太阳能+储能项目处于运营、在建或开发阶段。今年8月,他们刚在纽约与CoreSite合作上线了三套“表前”电池系统,为康爱迪生电网提供13.5兆瓦、55.7兆瓦时的可调度容量,服务对象包括CoreSite的数据中心和一家顶级医院。可见,Calibrant的策略非常清晰:把储能系统变成连接关键基础设施与电网之间的智能桥梁。

Aligned的CEO安德鲁·沙普(Andrew Schaap)强调:“这个战略项目重新定义了我们在电力受限市场中的增长方式。”他特别指出,通过BESS,他们把原本可能被视为“电网负担”的高耗电负载,转化成了“动态电网资产”,不仅加速自身业务上线,还不增加普通用户的电费负担——真正做到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双赢。

更值得期待的是,双方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将在其他市场复制这一模式。这意味着,我们很可能看到更多数据中心配备“巨型充电宝”,形成分布式能源网络的一部分。在AI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全球电网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这种“自带电源+智能调度”的模式,或许就是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标准答案。

想象一下:未来的数据中心不再是被动用电的“黑洞”,而是能储能、能放电、能调频、能支撑区域电网的“能源节点”。它们白天用低价电或绿电充电,晚上高峰时放电赚钱,还能在电网故障时无缝切换,保障服务器永不掉线。这种从“消费者”到“参与者”的转变,正是能源数字化与算力基础设施深度融合的终极体现。

而这背后,是资本、技术、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多重共振。贝莱德400亿美元的押注,不只是买楼,更是押注一种新型电力生态。当数据中心开始“发电”、开始“调度”、开始“反哺”电网,整个数字世界的底层能源逻辑,正在被彻底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