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Atlas来开发Codex,而Codex又帮我开发Atlas..

无限递归式的开发循环:用 Atlas 来开发 Codex,而 Codex 又帮我开发 Atlas,然后 Atlas 再去优化 Codex……


最近,一位技术负责人分享了他用 OpenAI 的 Codex 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搞定了 Atlas(一款内部开发工具)中的“标签搜索”功能。更神奇的是,这个功能最初的原型,Codex 只用了不到 30 分钟就写出来了!剩下的时间,他只是和 AI 一起反复打磨、调试、优化,就像和一个超强队友结对编程一样丝滑。

有趣的是,作者提到一个“无限递归”式的开发循环:“我用 Atlas 来开发 Codex,而 Codex 又帮我开发 Atlas,然后 Atlas 再去优化 Codex……”!这听起来像极了《盗梦空间》里的梦境嵌套,但在 AI 时代,这种“工具造工具、AI 增强人类、人类再训练 AI”的正向飞轮,正在真实发生。


这位作者是团队的管理者,日常职责本该是开会、排期、协调资源,而不是亲手撸代码。但有了 Codex,他重新找回了“动手造轮子”的快感——而且效率高到离谱。他说:“Codex 太不真实了,它让我这个团队经理也能像一线工程师一样快速交付功能。”

更震撼的是,他们整个团队都在用 Codex:产品经理用它快速验证想法,不用再等排期;设计师用它把交互原型直接变成可运行的代码;工程师用它自动生成样板代码、修复 bug、重构逻辑。结果就是——每个人都能“发货”(ship code),团队的创造力和执行力被彻底释放。

这种“全民编程”的模式,正在模糊传统角色之间的边界,让产品迭代快得像坐火箭。

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 Codex。

Codex 是 OpenAI 代码生成模型,能理解自然语言指令,并自动生成多种编程语言的高质量代码。它不是简单的代码补全工具,而是一个能理解上下文、项目结构甚至业务逻辑的“AI 编程伙伴”。你只要告诉它“我想要一个能按标签搜索笔记的功能”,它就能给你写出前端组件、后端接口、数据库查询,甚至单元测试!

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开发范式的根本转变。

过去,一个功能从想法到上线,可能要经过需求评审、UI 设计、前后端联调、测试回归,动辄几周。现在,一个人、一杯咖啡、一个想法,几小时内就能跑通 MVP(最小可行产品)。这种速度,让小团队也能爆发出大公司的战斗力,甚至更灵活、更敏捷。

当然,Codex 并不是万能的。它生成的代码需要人工审核,逻辑边界需要人类把关,安全性和性能也需要工程师兜底。但它的真正价值,不是取代程序员,而是把人类从重复、机械、繁琐的编码中解放出来,聚焦在更高维的问题上:架构设计、用户体验、产品策略。就像作者说的,他作为管理者,现在又能亲手“造东西”了——这种创造的喜悦,才是技术人最珍贵的动力。

如今,这种“AI 增强型开发”正从硅谷向全球蔓延。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引入 GitHub Copilot(基于 Codex)、Amazon CodeWhisperer 等 AI 编程助手。但真正领先的团队,已经不满足于“辅助写代码”,而是构建起“人机协同”的全新工作流——人人都是创造者,代码只是表达想法的媒介。

像 Codex 这样的工具,正在把“编程”从专业技能,变成一种通用能力——就像今天的 Excel 或 PPT 一样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