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AI云市场,会比我们现在用的CPU云计算还要大上好几倍?没错,就是这么夸张。而在这场刚刚拉开帷幕的AI云争夺战中,有一家公司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从零冲到了2.8亿美元的年化收入,还超级省现金——这可不是靠烧钱堆出来的,而是实打实的客户用脚投票投出来的!
这家公司就是Fireworks AI(中文可称“焰火AI”),刚刚宣布完成2.5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光速创投(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Index Ventures联合领投,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Evantic Capital跟投。加上之前由Benchmark和红杉领投的3.27亿美元,以及英伟达(NVIDIA)、AMD、Databricks、MongoDB等战略投资者的加持,这家2022年才成立的公司,估值已经飙到40亿美元!
那么问题来了:在AI云这片新蓝海里,大家的打法五花八门——有人从数据中心空间切入,有人押注GPU硬件,还有人主攻模型训练。而Fireworks AI,却选择了一个最硬核、也最被低估的切入点:AI模型的“运营层”软件。
啥叫“运营层”?简单说,就是让你的AI模型不仅能跑起来,还能跑得又快、又稳、又便宜。听起来容易?现实是——极其困难!Fireworks团队发现,哪怕用完全一样的GPU、跑完全一样的开源模型,在他们的平台上,性能却能比别人高出5倍以上!这不是吹牛,是客户每天在用的真实数据。
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他们把“高效推理”和“模型调优”当成了核心战场。从模型部署、微调(fine-tuning)、强化学习(RL),到超低延迟推理引擎,Fireworks打造了一整套让开发者“开箱即用”的工具链。这不仅大幅降低了AI应用的门槛,更让企业能真正掌控成本与质量。
说到客户,那更是星光熠熠:Notion、Shopify、Uber、GenSpark、Vercel……这些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都已经把核心AI能力构建在Fireworks之上。目前,平台已吸引数十万开发者入驻,服务超过1万家组织——相比B轮融资时,开发者数量增长了10倍!更惊人的是,Fireworks每天处理的token数量超过10万亿,是B轮时的20倍以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不是在做Demo,而是在支撑真实世界的大规模AI应用。
这次融到的2.5亿美元,Fireworks打算怎么花?他们给出了三个明确方向:
第一,深耕“后训练”与推理对齐技术。别以为模型训练完就万事大吉了——真正的挑战在后面!如何让模型在推理时既快又准,如何通过算法和系统级优化压低成本,这才是AI落地的关键。Fireworks将加大在系统架构和算法研究上的投入,目标是让每一分算力都发挥最大价值。
第二,打造覆盖AI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具链。未来的AI开发,不再是“先有模型再做产品”,而是“产品与模型协同进化”。Fireworks要构建一个从模型评估、强化学习反馈、到超高速推理引擎的一站式平台,让开发者能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创造出独一无二的AI用户体验。
第三,全球算力基建扩张3倍。光有软件还不够,必须有强大的底层支撑。未来一年,Fireworks将把全球计算节点扩容三倍,同时继续优化资源利用率,确保即使在高并发场景下,也能保持极致性价比。
回顾Fireworks的初心,其实非常朴素:让开发者拥有速度、成本和控制权,去赢得AI时代的竞争。但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却异常复杂。他们瞄准的终极愿景,是“人工自主智能”(Artificial Autonomous Intelligence)——即通过生成式AI,实现产品与模型的自动协同开发,最终达到质量、速度与成本效率的极致平衡。
这听起来像科幻?但在Fireworks的客户那里,已经初见雏形。比如有团队用他们的平台,在几小时内完成模型微调并上线新功能;还有公司通过强化学习闭环,让AI客服的准确率每周自动提升。这些不是未来,是现在正在发生的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Fireworks的创始团队背景相当硬核。虽然官方未详细披露每位成员履历,但从其技术深度和工程执行力来看,核心成员大概率来自顶尖AI实验室或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团队,对GPU调度、模型压缩、推理优化等底层技术有深厚积累。再加上红杉、Benchmark等顶级风投的早期押注,以及英伟达、AMD等芯片巨头的战略支持,足以证明其技术壁垒之高。
更难得的是,他们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极高的资本效率——没有靠疯狂补贴抢市场,而是靠产品力赢得客户。这种“健康增长”模式,在当前的AI创业潮中尤为珍贵。
总结一下:Fireworks选择了一条最难但最深的护城河——让AI模型真正“跑得好”。他们不卖GPU,不建机房,而是专注在软件层把效率榨干到极致。正是这种对工程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他们在短短三年内,从0冲到40亿估值,并赢得全球顶尖开发者的信任。
未来,随着AI应用从“能用”走向“好用”、“高效用”,像Fireworks这样的基础设施层玩家,将成为整个生态的“水电煤”。而这场AI云的终极赢家,或许不是拥有最多芯片的公司,而是最懂如何让每一块芯片发挥最大价值的团队。
朋友们,AI的下一波浪潮,不在模型本身,而在如何高效运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