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创始人模式?
保罗·格雷厄姆 (Paul Graham) 撰写的《创始人模式》一文讨论了创始人在管理公司时应采取的独特方法,尤其是在公司扩大规模时,并将其与传统的管理实践进行了对比。
Brian Chesky 最近在 YC 活动上的演讲强调了公司管理方面的传统观念的缺陷,这种观念通常认为,随着初创公司的发展,创始人应该转向一种更加放手的管理风格。Chesky 的经验以及其他创始人的经验表明,这种建议可能会导致有害的结果。相反,创始人需要接受 格雷厄姆 所说的“创始人模式”,这种模式允许一种更加投入和亲力亲为的领导风格,可以随着公司的发展而适应。
格雷厄姆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招聘职业经可能会导致聘用“专业骗子”:
- 聘用有能力的人并给予他们自主权
- 他们可能与公司的愿景不一致。
管理者被教导管理公司的方式似乎就像模块化设计,你把组织结构图的子树枝当作黑盒子。 你告诉直接下属该做什么,然后由他们自己想办法。 但你不能插手他们工作的细节。 雇佣优秀的员工,给他们发挥所长的空间。
听起来很不错,不是吗?
但在实践中,从一个又一个创始人的报告来看,这往往意味着:雇佣职业骗子,让他们把公司搞垮。
在布莱恩的演讲中以及之后与创始人交谈时,我都注意到一个主题:那就是 "受气"。
创始人觉得自己受到了来自两方面的压力:
- 有人告诉他们必须像管理者一样经营公司,
- 而当他们这样做时,他们又受到了为他们工作的人的压力。
通常,当你周围的人都不同意你的观点时,你的默认假设应该是你错了。
但这是一个罕见的例外。
没有当过创始人的风险投资人不知道创始人应该如何经营公司,而作为一个阶层,C 级高管中有一些是世界上最善于撒谎的人
他强调,创始人拥有与职业经理人不同的独特见解和能力,这表明他们不应该随着公司的扩张而放弃本能的领导风格。
无论创始人模式由什么组成,很明显,它将打破首席执行官只能通过其直接下属与公司接触的原则。
- "跳级 "会议将成为常态,而不再是一种不寻常的做法,以至于有了这样一个名称。
- 而一旦放弃这种上下级限制,就会有大量的变体可供选择。
例如,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曾为他认为苹果公司最重要的 100 人举办年度务虚会,而这些人并不是组织结构图上排名最高的 100 人。 你能想象在普通公司这样做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吗? 然而,想象一下这样做会有多么有用。 它可以让一家大公司感觉就像一家初创公司。 如果这些务虚会不起作用,史蒂夫大概也不会继续举办。 但我从未听说有其他公司这么做。 那么,这到底是个好主意,还是个坏主意呢? 我们仍然不得而知。 这就是我们对创始人模式知之甚少的原因
很明显,创始人不可能一直像管理 20 人公司时那样管理 2000 人的公司。 这就需要一定程度的授权。 自主权的边界以及边界的清晰程度可能因公司而异。 甚至在同一家公司,随着经理人赢得信任,他们的边界也会因时而异。
“创始人模式”这一概念在商业文献中仍未得到广泛探讨,格雷厄姆表示希望未来能得到认可和理解。他提出,有效的创始人领导型公司可能需要 CEO 更直接的参与,包括跨级会议和务虚会等做法,即使在较大的组织中也能培养出类似初创企业的文化。
因此,创始人模式会比经理模式更复杂。 但它的效果也会更好。 我们已经从各个创始人摸索成功的例子中了解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