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变成后文字社会吗?


本月,经合组织公布了一项大规模调查的结果:对 31 个不同国家和经济体的 16 万名 16-65 岁成年人的读写、算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现场评估。与十年前的最后一组评估相比,读写能力的趋势引人注目。
  • 只有两个国家(芬兰和丹麦)的熟练程度显著提高,
  • 14 个国家的熟练程度保持稳定,
  • 11 个国家的熟练程度显著下降,其中韩国、立陶宛、新西兰和波兰的熟练程度下降最为严重。
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如大学毕业生)中:
  • 13 个国家的识字能力下降,只有芬兰的识字能力有所提高,
  • 而几乎所有国家和经济体的高中以下教育程度的成年人的识字能力都下降了。
  • 新加坡和美国在识字和算术能力方面的不平等现象最为严重。

30% 的美国人的阅读水平相当于 10 岁儿童的水平

原因:

  • 在一些国家,人口老龄化和移民数量增加是导致这一恶化的部分原因,
  • 技术改变了我们许多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是书籍和报纸文章等较长、较复杂的文章,而是短小的社交媒体帖子和视频片段

社交媒体让你更有可能:

  • 阅读那些证实你观点的东西,
  • 而不是接触不同观点的东西,
而这正是你在(经合组织读写能力)评估中达到(顶级水平)所需要的,你需要区分事实和观点,处理模糊性,管理复杂性

文化评论家尼尔·波兹曼曾经认为:“人类智慧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事物之一。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分散它的注意力、压制它,甚至消灭它。”

2007 年,作家 Caleb Crain 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书籍的黄昏》的文章,探讨了可能的后文字文化:

  • 在口头文化中,陈词滥调和刻板印象受到重视,冲突和辱骂受到重视,因为它们令人难忘,
  • 而说话者往往不会纠正自己,因为“只有在文字文化中,过去的不一致之处才需要得到解释”。

这些趋势并非不可避免或不可逆转。芬兰展示了高质量教育和强有力的社会规范的潜力,即使在存在 TikTok 的世界里,也能维持高识字率的人口。英格兰展示了改善教育可以带来的变化:那里 16-24 岁人群的识字能力明显高于十年前。

人工智能能否缓解或加剧这一问题则是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ChatGPT 等系统在许多阅读和写作任务上表现良好:它们可以解析大量信息并将其简化为摘要。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戴维·奥托 (David Autor) 甚至认为,人工智能工具可以让更多工人从事更高技能的工作,并有助于恢复“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中等技能、中产阶级核心”。

如果你自己没有扎实的技能,那么从依靠机器,到依赖机器、受制于机器,只有一步之遥。

网友:

  • 受制于机器好于受制于“人”
  • 如果你认为阅读是信息消费的一种方式,那么阅读能力可能已经过时了,人们正在转向新的信息消费形式。
  • “后文字”是一种令人沮丧的、文盲的新说法,其实就是“文盲”。
  • 编码能力就是新的素养!
  • 写能力并不是最初的素养!读能力才是关键。如果你读不懂代码或代码注释,你怎么能写出好的代码或形成关于好代码的新想法并传播这些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