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越高,失业时间越长?


新的数据显示,你接受的教育越多,你失业的时间就越长.

据BI(Business Insider)报道。这个观点听起来有点反直觉,因为通常我们会认为教育程度越高,找工作的机会应该越多。不过,这可能取决于具体的研究背景,比如经济环境、专业领域或者数据的统计方式。

当前蓝领工作需求旺盛,高等教育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取代。

下面是BI原文大意,原文点击标题,切勿产生焦虑:

对于罗恩·斯利特来说,拿到硕士学位好像是一条能保证找到工作的路。他在军队里干了快二十年,去过伊拉克和阿富汗八次,退伍后靠着退伍军人权利法案上了研究生院,还找到了一份IT管理的工作。他想着能在公司里一步步往上爬,在普通人的世界里过上又长又成功的工作生活。

结果呢,2023年1月,他被炒了鱿鱼。从那以后,他申请了上千个工作——但一点用都没有。两年多过去了,他还是没工作。他说,这整个过程感觉就像“被困在《德州电锯杀人狂》电影中间”。
“这真的很让人泄气,”他跟我说,“他们给你卖了个梦想,你拼命去追,结果你回来想用这个梦想,却发现它根本就不存在。”

斯利特是那种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中的一个,他们现在找工作特别难——不管啥工作都行。经济学家亚伦·特拉萨斯研究了政府的数据,发现有高学历的专业人士找工作时,平均得在失业队伍里待18个星期——过去两年里,失业时间涨了三倍多。奇怪的是,现在受过教育的牛人找工作的时间,居然是没上过大学的工人的两倍多。现在的情况是,你学历越高,找工作的时间就越长。

我们现在正赶上科技和金融大滑坡,这不是啥新鲜事——这场滑坡对有高学历的专业人士打击特别狠。我一直管这叫白领滑坡,觉得这只是暂时的。毕竟,工作市场变差很正常。好多年里,有时候博士学位的人比高中毕业的找工作时间还长。但不管市场咋变,教育——特别是高学位——通常都能帮你挡住钱包不安全的问题。

不过,最近我开始怀疑,我们在工作市场上看到的,是不是啥更深的问题在冒头。斯利特的长时间没工作,是不是一个早警告——说明经济正在起大变化?如果以后教育不像以前那样能保证经济安全了,会咋样?

“40年来,我们一直在说多读书就能在工作市场上混得更好,”Glassdoor的前首席经济学家特拉萨斯说,“突然间,感觉事情变了。”他警告说,这种变化可能意味着现在的白领专业人士会迎来很混乱的时刻,就像蓝领工人在全球化后被大清理一样。

“21世纪初工厂工人的遭遇,我担心2020年代中期的知识型工人也会这样,”特拉萨斯说,“在全球贸易开放前,美国工厂工人被告知他们干活很牛,但后来情况突然变了。我担心知识型工人也会碰上这事。他们被告知自己是世界上最能干的工人。突然间,这话被推翻了。”

好长时间以来,教育一直是通往更好、更安全生活的门票。特别是最近几十年,随着机器人、电脑和网络的出现,教育变得更重要了。你读的书越多,越能在技术突然变的时候活下来。经济学家达隆·阿西莫格鲁和戴维·奥托尔发现,从1980年到2009年,有大学学位的人工资涨了一点,有高学位的人工资猛涨,而高中没毕业的人工资掉得老惨。经济学家给这现象起了个拗口的名字:技能偏向的技术变革。简单说:要么拿高学位,要么你就完蛋。在越来越拼的经济里,教育是唯一能保你安全的东西。

为了保住自己的未来,超多美国年轻人跑去读研究生,借了一堆贷款,相信这些贷款以后能换来大回报。从2000年开始,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美国人多了两倍多,没高中文凭的人却少了。
但过去几年,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的需求突然掉得老厉害。好多原因一起改了白领的局面。首先是大流行病带来的远程工作。美国公司不再只看本地,他们发现可以在国外招人,找到更大、更便宜又有本事的专业人士。突然间,跟海外的人比,本地的计算机科学家、产品经理和数据科学家(以前被当成值大价钱的稀有钻石)感觉更像是贵得离谱的普通货。

还有一个原因是公司招人时拼命不想太看重正式文凭,这趋势叫“以技能为主的招聘”。有些老板在招聘广告里不写学位要求了;有的加了“或同等经验”这话。这让没多读过书的人也有机会抢到最想要的白领工作——同时把高学位的人一直有的优势削弱了。

然后是人工智能。我之前写过,研究说聊天机器人和其他人工智能工具帮了那些技能和经验最少的人一把,但对厉害的人(这些人大多通过拿高学位磨技能)帮助却很小。更重要的是,早期估计说,长远看,人工智能最可能取代白领专业人士,而蓝领工作大多没啥变化。还有,拿个MBA或其他高学位也没法让人准备好面对ChatGPT的突然冒出来。技术变越快,你那花哨的学位过时也越快。特拉萨斯发现,现在长时间没工作的人平均年龄是37岁——意思是你不用是老一辈也能感觉技术超过你了。

“我们现在觉得‘老’其实年轻多了,”特拉萨斯说,“随着技术跑得越来越快,啥叫过时的意思也在慢慢变。”

这就是千禧一代塔拉的经历。2021年,塔拉从康奈尔大学拿了MBA学位,她觉得所有努力都会有回报。拿到亚马逊的工作后,她搬到西雅图,开心能第一次自己生活,开始全新的产品经理工作。不管咋样,她觉得总会有很多公司抢着要顶尖学校商业学位的人。

结果,塔拉在2023年11月的科技滑坡里被炒了——之后一直没找到新工作。失业14个月了,她申请了大概650个工作。“每个月过去,我压力越大,我找工作的要求也放得越宽,”她跟我说,“我真搞不懂这咋这么难。”

有高学历的专业人士不光是找工作时间长,还掉进了一个恶性循环:没工作时间越长,他们的技能就越落伍,这又让他们更难找到工作。他们越来越烦,有些人挑低薪工作;有的直接放弃。经济学家管这叫“伤痕”,这是他们为啥这么担心长时间没工作的原因。这不光害了找不到工作的人,还害了整个经济。

受过好教育的牛人前景这么惨,有些人开始藏起他们辛苦拿到的资历。斯科特·凯蒂是个政策主管,有法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他说有时候他申请工作会不写博士学位,怕被觉得太牛过头。迈克尔·博尔塞利诺有城市研究博士学位,他开始把学位写成“社会科学”,让它听起来能用在更多工作上。他说,这样是“不想把自己框死”。

从工业革命开始,现代经济一直在把劳动力分成越来越小的专业块。其实,高等教育的一个动力就是培养市场需要的那种超细分的专业知识。但特拉萨斯说,我们现在开始看到在某件事上变得超厉害的坏处。“专精能带来高回报的生产力,”他说,“但也可能让你过时。”

找了九个月后,博尔塞利诺终于在LinkedIn找到一份工作,但他不觉得博士学位有啥用。“如果它真有用,我觉得我不会失业这么久,”他说,“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个累赘,但我不觉得它是我小时候想的终极目标。”如果他现在再考虑读博士,他不确定会不会去。“我觉得我们现在更看重经验,所以读学位真挺难证明自己值得的。”

当然,有高学位的人还是经济里的绝对赢家。他们大多有份赚大钱的工作,工资通常比别人高多了。现在受过教育的专业人士碰到的招聘难,可能只是暂时的,只是我们一次次搞不懂的怪疫情经济里的又一个弯。

但如果我说对了,这最后变成一个长期趋势的开始,那我们就得重新想想一直以来对教育和工作的想法。如果连博士学位都保不了我们不被经济灾难砸到,还有啥能行?这问题让我特别不安,尤其现在我们还得面对人工智能革命的不确定和乱七八糟的时候。是,那些能继续读书的人比读书少的同龄人混得好,这一直不公平。但至少有条通往钱安全的路线图,有个老规矩告诉你咋爬更高。这能让人安心。

有法学博士的凯蒂觉得自己算幸运的。他一边找全职工作,一边靠自由职业赚够了生活费。他也不用愁还学生贷款,因为拜登政府免了学生贷款。但快一年没全职工作,不是他在研究生院苦读时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