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研究揭秘:理性与智商都源于父母遗传

最近有个研究,专门研究了双胞胎,想看看智力和理性思考之间到底有啥关系。结果发现,理性决策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会做决定”,其实和一般智力是紧密相关的。简单来说,聪明的人往往也更会做决定。

研究还发现,如果一个人经常做出不理性或者不合逻辑的选择,那可能只是说明他智力不太高。

不过,也有人觉得理性和智力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复杂,理性思考可能只是高智商的一个自然结果。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爱丁堡大学的蒂莫西·C·贝茨教授决定研究一下理性和智力的遗传基础。

背景: 如果理性思考被智商测试忽略了,那就意味着很多决策其实和我们的认知能力没啥关系。所以我们需要新的测试来预防和了解我们为什么会犯一些严重的错误。双胞胎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测试这一点。

贝茨教授用了布里斯班青少年双胞胎研究的数据。双胞胎研究特别适合用来研究基因和环境对某个特征的影响。同卵双胞胎几乎有完全相同的基因,而异卵双胞胎和普通兄弟姐妹一样,只有大约一半的基因是相同的。通过比较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在某个特征上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可以估计这个特征有多少是受基因影响的。

贝茨分析了1,570人的数据,包括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所有参与者都做了测试,用来衡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认知能力的测试包括词汇量、数字推理能力,还有识别字母和数字序列模式的能力。这些测试通常用来衡量智力的不同方面。

理性思考的测试用的是“认知反射测试”。这个测试会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让人一开始想到一个直觉但错误的答案。比如:“一根球棒和一个球加起来的价格是1.10美元。球棒比球贵1美元。球多少钱?”很多人会直觉地回答10美分,但正确答案其实是5美分,这需要多思考一下。这个测试用几个类似的问题来看人们能不能抵制住直觉的错误答案,找到正确的逻辑答案。

研究结果:

  • 智力和理性决策都受到基因的强烈影响。
特别的是,理性思考也有很强的遗传性。

另外,贝茨还测试了除了智力之外,是否还有一个单独的因素可以解释理性思维。结果发现,这个额外的因素并没有帮助解释人们的表现。相反,那些能解释词汇和解谜能力的一般心理能力,也能解释理性决策测试的表现。

这两组分数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一个共同的因素。这支持了理性思维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而是一种更广泛的认知技能的指标。

贝茨总结了四个关键点:

  1. 我们发现,非理性并不是智商测试忽略的东西,而是目前最好的智商测试之一。
  2. 我们发现,非理性并不是与遗传无关的,而是一种非常容易遗传的心理特征。
  3. 非理性就是犯不必要的错误:即使我们有了所有需要的信息,还是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而一些简单的逻辑就能避免这些错误。我们发现,了解可用信息并应用一些简单的逻辑,几乎就是认知非理性的全部原因。
  4. 认知能力几乎解释了所有的认知非理性,而且这种重叠大部分是遗传的。

局限性: 虽然这项研究用了很多双胞胎的数据,并且用了广泛接受的方法来测量智力和理性决策,但还是有一些局限性。理性思维的测试只用了几个问题,可能没法完全反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决定的各个方面。用不同的测试,特别是那些问题更多的测试,可能会进一步证实或改进结果。另外,看看这些发现在儿童、青少年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是否适用也很有用。未来的研究还可以看看人格特质、学习经历或动机因素会不会影响智力和理性决策的相互作用。

这项研究“认知理性是可遗传的并且属于一般认知能力”发表在《智力》杂志上。

网友1: 与其说“他是个白痴”,不如说“他不讲道理”,这基本上表明了同样的问题。

网友2: 爸爸一家人都特别聪明,学习成绩都很好。我最大的姑姑在 20 世纪 40 年代,16 岁就从高中提前毕业了,后来还拿到了博士学位。他们全家人的智商测试结果都超过了 145。还有一个人的儿子现在是某所重点大学的校长,拥有很多基于他研究的专利。

相比之下,爸爸算是“笨”的,智商只有 130 多,但每次家里人为一些傻事慌得不行的时候,他们都会找爸爸帮忙。你看,学术上的聪明并不总是能很好地用到现实生活中。

网友3: 很多学术领域其实也不太注重逻辑或者理性的运用。智力其实有很多种类型。

首先,我从来没做过智商测试,但我有哲学博士学位,后来又转行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这两种学位需要的智力类型完全不同,一开始几乎没什么重叠的地方。你越深入学习,就越会发现,真正让人成功的关键是那种能把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运用到现实问题中的能力。

我在哲学逻辑方面的背景比我在医学院的同学强得多,而他们可都是全国最顶尖的学生。我见过一些智商特别高的人,但他们太死板了,没办法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到实际场景里。还有一些人虽然不会做任何批判性思考,但却是那种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教科书的“记忆天才”医生。

不过,当遇到现实世界中的新情况时,人们必须根据基础的“书本知识”做出新的“应用知识”决策,而这些人往往没法即兴想出新的办法。

最厉害的人是那种能同时运用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并且能轻松地把两者结合起来的人。

网友4: 我一直研究哲学,直到后来转去读法学博士学位并开始赚钱。和那些不学哲学的人交流时,我发现一个挺让人惊讶的现象:有些人虽然聪明得像人工智能一样,但他们总是纠结在一些其实并不重要的细节上,争论个没完没了。他们在考试中表现很好,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他们似乎没有培养出那种直觉,没法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在想,这到底是因为他们缺乏生活经验,还是因为他们缺少同理心?我也不太确定到底是哪个原因。

网友5: 我在标准化测试中也总是考得很好,但其实你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人擅长这种考试。是因为他们背了很多东西?还是因为他们能猜出出题人想让他们选什么答案?前者靠的是死记硬背,而后者靠的是理解新概念的能力。 对我来说,这需要锻炼形式逻辑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就像你说的,这就像肌肉一样,即使你有天赋,也得不断练习。 哲学就是通过形式逻辑来锻炼这种能力,就像做数学证明一样。 在医学方面,我觉得这也和你说的缺乏生活经验有关。你可能知道处理某种病情的整套流程,但有些人面对一个在他们怀里垂死的病人时,会因为缺乏信心或经验而完全僵住。 做一项测试,题目里给了所有已知条件,然后让你给出答案,这和面对一个病情突然恶化、情况不明的病人,然后说“你来解决”是完全不同的。后者不仅信息不全,还得承受病人生命悬于一线的压力,这完全是两码事。

网友6: 智商明显很高的人,但行为却很不理性,这似乎和这项研究的结果有点矛盾。 不过,我住在一个有名的大学城,也见过很多类似的情况:我认识不少博士和博士后,他们在学术圈里很厉害,但在学术之外的生活中却完全找不到方向,经常做出一些奇怪的选择。 我怀疑这可能和“神经多样性”有关,也就是说,他们的大脑运作方式可能和普通人不太一样。

网友7: 在特殊教育中,孩子们通常根据两项测试之一来获得服务资格:学业影响(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是否比他们的认知测试所显示的更差)或优势和劣势模式。 一些自闭症患者拥有特殊才能,比如过目不忘或天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但同时也严重缺乏其他领域的技能。这就是“心不在焉的教授”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本·卡森可能是世界上最精湛的外科医生之一,同时也是一个相信某些疯狂事物的右翼疯子

网友8: 我丈夫的一个朋友是航空工程师,但他也是我见过的最“迷糊”的人之一。他总是等到几乎所有人都走了才开始找车,因为他永远找不到自己的车停在哪。有一次,他骑自行车上班,结果连续三四次骑过同一个水坑——每次回家换完衣服,一不留神又骑进水坑,又被淋湿了(这可是个成年人啊!)。还有一次,他试着做一道菜,结果把所有的配料都倒进一个锅里,然后还想把那些不该加的东西挑出来。 他在数学方面特别聪明,但其他方面就真的不太行了。

网友9: 理性是能够忽略认知偏见的能力,而认知偏见本质上是情绪化的。 情绪先出现,智力随后会试图将其合理化。 因此,对于高智商人士,我往往观察到的是,他们对预先存在的情绪偏见进行了更为复杂的辩解,而不是缺乏这些偏见。 用情绪反应挑战自我身份的能力,可能会令人心碎和极度沮丧,这并不是我认为智力所具备的。 这似乎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技能/价值观。

网友10: 我已经知道这个假设在应用中有严重的局限性,因为很多高智商的人也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当然,像约翰·纳什和艾萨克·牛顿这样的人——历史上他们因精神疾病导致妄想和严重的逻辑推理失误而做出了非常不理性的选择——也不能被认为是智商低下。 无数患有精神分裂症、躁郁症、抑郁症的人因病情做出不理智的选择,但他们往往却是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关键贡献者。 出于这个原因,我还认为理性与智力高度相关。 有太多的例子表明,一个人的理性能力已经完全消失,但其智商却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