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叫"营养精神病学"的东西特别火,简单说就是研究"吃啥能治抑郁症"。
科学家们发现有种"间歇性断食"的吃饭方式(比如每天只吃8小时,剩下16小时不吃)可能比吃药还管用,但具体为啥能让人心情变好,他们也没整明白。
重点来了!咱们大脑里有块叫"前额叶皮层"的区域,里头有种叫"D1受体"的开关(想象成心情调节器的按钮)。之前我们团队就发现,饿9小时能让人开心,可能就是按了这个按钮。
这次用被生活暴击到抑郁的小鼠做实验(天天被随机欺负:突然关灯、不给垫料、强制游泳...太惨了),结果发现:
- 断食组小鼠:被欺负后依然努力游泳、爱吃糖水(抑郁小鼠会失去兴趣),脑细胞更活跃,就像按下了"D1受体→cAMP→PKA...BDNF"这一串多米诺骨牌式的开心开关。
- 使坏环节:给断食小鼠喂阻断D1受体的药后,抗抑郁效果就消失了——证明这个按钮确实关键!
- 高科技验证:用激光直接刺激带D1受体的脑细胞,抑郁小鼠立马支棱起来;反过来如果用激光抑制这些细胞,断食就没效果了。
说人话版结论:
间歇性断食就像给大脑装了个"快乐按钮",通过D1受体这条通路让人变得抗压。
虽然现在还是小鼠实验,但说不定以后医生会建议:"同学你抑郁啊?先试试每天吃饭控制在8小时内,比吃药副作用小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