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次核磁共振扫描可提前几十年预测痴呆症
- 突破点:通过AI分析脑结构或功能连接的细微变化,可能在症状出现前几十年识别高危人群。
- 意义:早期干预(如生活方式调整、抗淀粉样蛋白药物)或可延缓疾病进程。需验证假阳性率及伦理问题(如心理负担)。
这种新的人工智能(DunedinPACNI)可以读取一次核磁共振扫描的结果。
- 增加1点 = 痴呆症风险增加60%
- 罹患慢性疾病的可能性增加18%
- 快速老龄化人群的死亡风险增加40%。
2. 78岁大脑仍能生成新神经元
- 推翻旧理论:证实神经发生(neurogenesis)持续至老年,尤其在海马体(与记忆相关)。
- 应用方向:通过运动、认知训练或药物(如BDNF增强剂)促进神经发生,对抗阿尔茨海默病或年龄相关认知衰退。
你的大脑在 78 岁时仍在制造神经元
- 在 0-78 岁的大脑中发现了神经祖细胞
- 对 100,000 多个细胞进行了 RNA 测序
- 一些成年人有很多新神经元,而其他人则很少
- 位于记忆中枢(海马体)。
直到本周之前,医学界认为神经元不能通过运动或激烈的思维过程形成。
3. 防止中风复发的新方法
在标准血栓抑制剂后加用替罗非班(NEJM 研究):
- 65.9% 的患者恢复良好,而标准治疗为 53%
- 早期再凝血减少 50%
- 出血风险小(3% 对 0.8%)
- 在标准治疗的 60 分钟内起作用
4. 自闭症与免疫系统的联系
神经元通过 IL-34 信号与免疫细胞对话:
- 控制小胶质细胞如何修剪突触
- 阻断它 = 小鼠出现类似自闭症的行为
- 对雄性的影响大于雌性
- 首次证明神经元→免疫→行为的途径
5. 《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清除血块后通过同一导管输送替奈普酶(血块克星):
- 直接将药物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 神经系统得到较大改善
- 没有额外的出血风险
- 使用现有程序--无需新设备
整体影响与挑战
- 个性化医疗:结合基因、影像和免疫标志物,定制预防/治疗方案。
- 转化瓶颈:部分研究处于早期阶段(如自闭症免疫疗法需大规模临床试验)。
- 社会成本:早期预测技术(如痴呆筛查)的普及需平衡医疗资源分配。
这些突破标志着神经科学从“损伤修复”转向“预测-预防-精准干预”,未来十年或大幅改变脑健康管理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