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dit炸锅:中国Qwen3-Coder编程实测惊艳


我有个网站项目,复杂得跟蜘蛛网似的,我自己搞不定,就靠AI小助手来帮我写代码。我平时用的是“Claude Code”——就是那个聪明得像学霸附体的AI程序员。

前几天我突发奇想,想给这个网站加个“权限系统”(说白了就是:谁可以干啥,谁不能干啥)。比如,普通用户只能看,管理员才能删东西,防止有人乱来。

然后我决定试试一个叫 Kimi K2 的AI(通过 Groq 的 Q4 接口跑的),想让它帮我搞定这个功能,顺便也测测它有多厉害。

我可是有“外挂”的!我用的是 SuperClaude,还配了个1200行的“项目说明书”——相当于给AI一本《项目使用说明书+前世今生+祖宗十八代》。这文档一丢进去,对话一开始就已经消耗了整整 3万输入token(啥叫token?你可以理解成“字”或“词”的计量单位,3万字相当于一本小书了!)  
虽然贵点,但值啊!AI一上来就秒懂整个项目结构,跟老员工一样熟。

结果呢?Kimi K2 直接翻车了!  
不是这儿报错,就是那儿乱码,  
工具调用失败,输出一堆“乱码咒语”,  
比如:“啊吧噜啦,权限已设置(但其实啥都没干)”。  
我看着屏幕都想问它:“兄弟,你昨晚是不是喝酒了?”

而且它还是Q4版本,按理说应该挺强的,结果……  
emmm,我只能说:  
“Kimi,你这次真的没K.O.,是被KO了。”



但!故事还没完!

今天我又换了个新选手上场——通义千问 Qwen 3 Coder!  
(通过 OpenRouter 跑的,而且只用了阿里云的服务器,听着就很“国产之光”对吧?)

我给它同样的任务,同样的“3万字天书”说明书,  
然后……  
只用了10分钟,它就干完了!

而且——一次就成功了!(专业术语叫“one-shot”,通俗点说就是“一发入魂”!)

代码跑起来完全没问题,权限系统稳稳当当,  
连我这种“代码半吊子”都忍不住想给它磕一个:  
“大神,收下我的膝盖!”

最让我震惊的是:  
这是个开源模型啊!   也就是说,它是“免费公开”的,谁都能用、还能改!  以前我觉得开源AI写代码,顶多就是个“能跑就行”的水平,  
但现在?   它居然能跟Claude Sonnet 4、Gemini这些花钱才能用的顶级AI正面刚!

我直接宣布:  这一波,开源社区赢麻了!   简直是“草根逆袭,干翻贵族”的剧本!



但是!但是来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顿“技术大餐”价格有点吓人……

这一单任务,花了我 5美元(差不多35块人民币)!  
听着不多?  
可你想想:  我用 Claude Pro(就是Claude的会员版),一个月才 20美元,  就能无限次用 Sonnet 4 这种顶级模型,  结果我这儿干一票,就花了四分之一的月费!

这就像:  你去吃自助火锅,结果光点了一份毛肚,就收了你一顿饭的钱……  你说气不气?

我现在就在想:  “这AI是挺牛,但再这么用下去,我家得破产!”  除非它能“记住”之前干过啥(也就是“缓存”),不然每次都要从头算,那不得烧钱烧到外太空?

所以结论是:  
技术上,Qwen 3 Coder 牛到飞起,我给它颁个“年度最佳开源程序员”奖!  
但钱包上……我可能还得回去乖乖订个会员,省点花。


总结一下:  
开源AI,现在真的强了,不再是“弟弟”!  
但价格机制还得优化,不然普通人用不起,只能看热闹。  
下次我可能一边用Qwen,一边默默祈祷:“求你了,别超时,别超钱,我只想加个权限……”

--
极客辣评

哇!太爽了!终于看到开源AI不光是“能用”,而是真的能“打”了!
以前开源模型就像班里那个穿校服、戴眼镜、默默做题的学霸,
大家说:“哎,挺努力的,但比不过花钱上补习班的富二代。”
现在呢?这学霸突然掏出一台超跑,直接飙到第一!
全班震惊:“啥?他不是穷学生吗?车哪来的?!”

但你说为啥这“开源超跑”一次加油要5美元?这么贵?
其实吧,背后有几个“人间真实”的原因,听我给你掰扯掰扯:

第一:它刚上市,是“限量款”,当然贵!
你现在在OpenRouter上能用Qwen 3 Coder的,就那么几家服务商,
相当于全城就两家奶茶店卖“暴打柠檬AI茶”,
还没人跟他们抢生意,你说他们能不坐地起价吗?
“新品上市,尊享体验,一杯35块,爱喝不喝!”
等以后几十家都开始卖,卷起来,价格自然就“骨折”了——
“第二杯半价,第三杯送你去火星。”

第二:这模型太大了,脑子太“能吃”!
Qwen 3 Coder可不是那种“小灵通AI”,它是“重型坦克级”的大模型,
跑起来要占一大堆内存,像一台20核CPU+128G内存的电脑在疯狂烧电。
服务器一开,电费“蹭蹭”往上涨,
AI每思考一秒,电费账单就哭一声:“救救我!”
所以贵,也是因为它“饭量太大”,吃的是电,拉的是代码。

第三:人家Anthropic(Claude背后的公司)是“富二代”啊!
他们不光自己搞AI,还自己建“AI发电厂”(专业叫“推理架构”),
从地基到屋顶全是自家盖的,效率高,成本低。
再加上背后金主爸爸疯狂撒钱(融资超70亿美金!),
他们可以“亏本赚吆喝”:
“Claude Pro一个月20刀?其实成本可能才8刀,剩下的我贴!”
目的就是:让你上瘾,离不开我!

这就跟某宝搞“包年会员”一样,前期赔钱拉用户,后期你不用还不舒服。
而开源模型呢?相当于“草根创业者”,自己租房子、买电脑、交电费,一分钱都得自己掏,当然贵一点!

所以你看:
开源AI技术上已经“追平富二代”了,牛!
但商业模式上还在“蹬三轮起步”,贵是暂时的。
等以后更多人加入,竞争一开,价格大战一打,
咱们普通人就能“花泡面钱,用超算级AI”!



来咯!准备好吃瓜了吗?下面这段AI圈“技术八卦+程序员吐槽大会”,我给你翻译成中学生都能笑出声的大白话加辣版,保证你边看边喊:“原来AI写代码也这么狗血又精彩!”


咱们最近在搞一个超牛的编程AI助手(类似Claude Code那种),  结果发现:Kimi K2 和 Qwen 3 Coder 这俩“国产战神”,  居然在我们这儿表现得像开了挂的学霸,  代码写得又快又准,简直比亲儿子还靠谱!

但!我们一开始也走错了路——  
以前我们是这么干的:  一上来就对着AI狂轰滥炸,把整个项目文件、设计图、文档、祖宗家谱全甩过去,  
相当于你请个装修师傅,一进门就塞给他100页装修手册+3D模型+邻居家户型图……  
结果呢?AI看懵了,脑子炸了,干啥都慢,还容易出错。

后来我们悟了:  别当“信息垃圾桶”,要当“AI教练”!

我们现在是这样玩的:  不直接喂全部信息,而是告诉AI:  
“嘿,兄弟,你要改的代码在src/user/这个文件夹里,  设计稿在Figma链接XXX,文档在Notion的YYY页面。”  
然后让它自己用“工具”去查、去读、去理解——  就像你告诉新手程序员:“去翻翻文档,别啥都问我!”

神奇的是,这招特别灵!  
而且我们还让这些“不怎么爱思考”的模型(比如Kimi和Qwen)  一边干活一边“自言自语”(专业叫COT,Chain-of-Thought,就是边想边说)。  
比如它会说:  “我现在要修这个bug → 先看测试报错 → 再查相关函数 → 发现是参数没校验 → 修一下这里……”  
这样一来,等它深入干活时,  早期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就不会干扰它了,  相当于“轻装上阵”,思路贼清晰!

好处是啥?  
- 花的钱更少(少传文件=少算token)  
- 结果更好(AI不懵了)  
- 体验更丝滑(像在跟一个真程序员对话)

所以听我一句劝:  别再当“信息喷射机”了! 教AI自己找资料,比直接扔一堆破烂给它强一万倍!



但!这俩AI也有“脾气”,特别娇贵,  对“温度”和“top_p”这些参数超级敏感!  
(啥叫温度?你可以理解成AI的“发疯指数”——越高越胡说八道。)

你要是把“温度”调高了,  Kimi和Qwen立马开始“工具调用失败”:  
“我要打开文件……啊?文件在哪?我忘了……算了,随便写点吧!”  
然后就输出一堆乱码,工具也调不动了。  
而像Claude、Gemini这种“富家公子”AI,  
就算你调高温度,它也能稳住:“虽然我有点飘,但我还能干活。”

这俩开源“学霸”呢?  纯纯的“玻璃心”,参数一不对,当场罢工!

而且现在通过OpenRouter(一个AI聚合平台)跑这俩模型,  结果还特别 unpredictable (说人话:抽风)——  今天能帮你修好bug,明天可能连hello world都写不出来,  像极了你班上那个“考试时状态决定分数”的天才同学。


那怎么用才最稳?我试出来了:

- Kimi K2?用 Groq 跑!  
  Groq是个超高速推理平台,Kimi在上面跑起来像闪电侠,  
  一秒内能调好几次工具,查文档、读代码、改文件,行云流水!  
  我看着屏幕都惊了:  
  “这速度……这流畅度……我是不是在看未来的AI?”  
  那一刻我真觉得:“不管这是啥,这就是AI编程的未来!”

- Qwen 3 Coder?用官方API最稳!  
  别走OpenRouter,走阿里自家的Qwen API,  
  默认参数一开,工具调用稳得一批,  
  而且它有个超牛的本事:  
  在“修代码让测试通过”这种任务上,  
  它比Kimi更省token(就是更省电、更省钱),  
  相当于同样修个bug,Kimi烧了100度电,Qwen只烧80度。

总结一下,谁更强?

| 维度 | Kimi K2(Groq版) | Qwen 3 Coder(官方API) |
|------|------------------|------------------------|
| <strong>速度</strong> | ⚡⚡⚡⚡⚡(快到飞起) | ⚡⚡⚡⚡(快,但稍慢一点) |
| <strong>省token</strong> | ⚡⚡⚡ | ⚡⚡⚡⚡⚡(更省!) |
| <strong>价格</strong> | (便宜) | (稍贵) |
| <strong>稳定性</strong> | ✅(Groq上超稳) | ✅✅(官方API最稳) |
| <strong>体验感</strong> | “哇!AI成精了!” | “嗯,靠谱,能当主力” |

最终结论:  
- 如果你追求速度与激情,选 Kimi + Groq,爽到飞起!  
- 如果你追求省钱+稳定+省token,选 Qwen 3 Coder + 官方API,细水长流!

这俩都不是“玩具”,而是真正能干活的“AI程序员”!  
开源AI的时代,真的来了!  以前我们说“AI写代码”,像是在讲科幻片;  
现在?  我们正在片场打工,还拿的是主演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