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H2S在肥胖和糖尿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克里斯·马斯特约翰(Chris Masterjohn)关于X的帖子认为,硫,特别是硫化氢(H2S),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优化H₂S的“代谢通路”是终极方法。

他的要点是:

  1. 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肥胖易患2型糖尿病,不是因为脂肪储存本身,而是因为当脂肪细胞达到容量时,无法有效地储存额外的脂肪。
  2. 脂肪储存极限:当脂肪储存量达到最大时,脂肪细胞会压缩,限制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这导致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升高,与葡萄糖竞争能量使用,导致胰岛素抵抗。
  3. 炎症反应:身体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以招募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重建脂肪组织以容纳新血管。这些细胞因子损害能量利用,优先考虑免疫驱动的组织重塑的能量。
  4. 细胞能量过载:过量的能量分子(葡萄糖,脂肪酸)压倒细胞,导致它们拒绝这些分子,以避免活性氧的损害。
  5. 缺氧和硫化氢:超负荷的脂肪细胞变得缺氧(低氧),引发缺氧反应,促进新血管形成,以支持进一步的脂肪储存。硫化氢(H2S)是一种气体递质,与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一起,是这种反应的关键介质。
  6. 影响:成功的低氧驱动血管形成增加脂肪储存能力,通过更好的能量管理可能降低糖尿病风险。
马斯特约翰认为,硫通过H2S是这一过程的核心,影响身体如何处理脂肪储存和能量代谢,这可以解释一些“顽固脂肪”和糖尿病风险的情况。为了进一步的细节,他引用了他以前的工作,包括标题为“当胖人不能得到足够的脂肪”和“当瘦人在所有错误的地方发胖”的帖子。


硫,竟成了胖与糖尿病之间的“红娘”?——一场关于脂肪、血糖和臭鸡蛋味气体的荒诞科学剧

你有没有想过,决定你是变成一个快乐的胖子,还是一个痛苦的糖尿病患者的关键,可能不是卡路里、胰岛素,甚至不是基因,而是一种闻起来像臭鸡蛋的气体?没错,我说的就是硫化氢(H₂S)——那个你放屁时飘出来的“灵魂香气”成分之一。可别笑,这玩意儿在你体内可不是来搞笑的,它正坐在肥胖与糖尿病命运的十字路口,手里拿着红绿灯,冷冷地说:“你想胖?还是想病?选一个。”



第一幕:胖 ≠ 糖尿病,胖不动了才等于糖尿病——脂肪的“房地产危机”

我们先来打破一个天大的误会:胖,本身并不导致糖尿病。真正要命的是——你再也胖不下去了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成功人士破产”的剧情?你努力存钱,结果银行说:“对不起,您的账户已满,不能再存。”于是钱开始满地乱窜,搞得整个金融系统崩溃。人体的脂肪组织就是这么个“账户”。

当一个人还能顺利长胖时,说明他的脂肪细胞正在加班加点扩建“脂肪小区”,把多余的能量——也就是你昨晚吃的那顿烧烤+奶茶——好好地锁进脂肪仓库里。这时候,血糖稳如老狗,胰岛素也乐得清闲。

但问题是,每个人的“脂肪地产容量”是有限的。一旦脂肪细胞挤得像早高峰的地铁,血流都被堵住了,组织开始缺氧(医学上叫“脂肪组织缺氧”),这就出大事了。身体一看:哎哟,这小区都成“贫民窟”了,得搞“旧城改造”啊!于是启动“基建工程”——造新血管!

而负责指挥这场“脂肪城市重建工程”的总包工头,正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硫化氢(H₂S)



第二幕:硫化氢——臭名昭著的毒气,竟是体内的“暖男型”信号兵?

硫化氢是什么?是下水道的味道,是火山喷发的毒气,是实验室里让人泪流满面的“生化武器”。可它同时也是人体三大“气态信使”之一,和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并列,堪称“毒中三杰,信使天团”。

它们仨的共同特点是:少量是神药,多了是毒药。就像你喝一杯红酒是浪漫,喝十瓶就是急诊。

而硫化氢呢?它在体内干的事儿,简直比居委会大妈还操心:

- 它告诉血管:“兄弟,这边脂肪小区要扩建,赶紧修条路(血管)过来!”
- 它拍着细胞的肩膀说:“别怕,胰岛素来了,我帮你开门!”——这就是所谓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 它还悄悄调节线粒体的工作节奏,防止细胞“过劳死”。

所以,当你体内硫化氢水平恰到好处时,脂肪组织就能顺利扩容,多余的能量被乖乖锁住,血糖稳如泰山,你安心做个“健康的胖子”。

可如果硫化氢不够呢?那脂肪组织就变成了“违章建筑区”:血流不畅、缺氧、发炎、免疫细胞大举入侵,各种炎症因子满天飞。这些因子不仅不让脂肪继续长,还跑到全身各处喊:“节能模式启动!所有细胞不准烧能量!”

于是,肌肉、肝脏、大脑……统统开始“拒收快递”——葡萄糖和脂肪酸来了也不用,导致血糖飙升,胰岛素抵抗,最终喜提2型糖尿病大礼包。

讽刺的是,你不是因为胖得太多才得糖尿病,而是因为胖得不够多。听起来像不像“你失败的原因是你不够失败”?



第三幕:数据不会说谎——胖人有H₂S,糖尿病人缺H₂S

科学不是段子,得看数据。研究发现:

- 糖尿病人体内的硫化氢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
- 而且,血糖控制越差,H₂S越低——简直是“血糖越高,臭气越少”。
- 反观那些病态肥胖的人,H₂S水平反而高得离谱,而且和体脂率呈正相关,从15%到60%一路飙升。

更有趣的是,在同样肥胖的人群中,那些空腹血糖高的人,H₂S水平反而更低。这说明什么?说明不是所有胖子都一样——有的胖子是“有本事的胖子”,能靠H₂S把多余能量锁住;有的胖子是“倒霉胖子”,H₂S不足,能量乱窜,离糖尿病只差一顿火锅。

所以,同样的热量过剩,两条命运分叉路

- 路一:H₂S充足 → 脂肪组织扩建成功 → 你越来越胖,但代谢健康 → “胖而美满”。
- 路二:H₂S不足 → 脂肪组织罢工 → 能量满街乱跑 → 细胞过载 → 炎症 → 胰岛素抵抗 → “瘦着得病”。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贫富差距”?有些人能合法囤积财富(脂肪),有些人只能街头流浪(游离脂肪酸),最后被系统当成“不稳定因素”清除。



第四幕:H₂S从哪来?——蛋白质:硫的“正规军”,维生素是“后勤部队”

既然H₂S这么重要,那它是怎么来的?答案是:从你吃的蛋白质里来,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的蛋白质。

硫氨基酸?说白了就是半胱氨酸(cysteine)和蛋氨酸(methionine)。它们是H₂S的“原材料”。而哪些食物富含这些?鸡蛋、乳制品(尤其是乳清蛋白)、肉类——全是动物蛋白界的“硫矿”。

植物蛋白?抱歉,硫含量普遍偏低,尤其是豆类,虽然蛋白不少,但“硫不够劲”,造不出足够的H₂S。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纯素食者更容易出现代谢问题——不是他们吃得不健康,而是“建筑材料”不齐全。

但光有原料还不够,你还需要“施工队”——也就是合成H₂S所需的辅酶和矿物质:

- 维生素B6:关键催化剂,没有它,半胱氨酸变H₂S的反应就卡住。
- :参与多种酶反应,缺铁=工厂停电。
- 烟酸(B3):能量代谢核心,也影响H₂S生成。
- 镁和锌:细胞信号传导的“螺丝钉”,少了它们,系统乱套。

所以,你以为你在吃鸡蛋,其实你是在给身体的“脂肪基建工程”投项目款。你以为你在补锌,其实你是在给H₂S工厂发年终奖。



第五幕:吃蛋白能降血糖?科学界的“反常识”证据

你可能会说:“等等,高蛋白不是伤肾吗?不是会升高胰岛素吗?”但数据啪啪打脸:

- Meta分析显示:高蛋白饮食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
- 乳清蛋白(whey protein)——就是健身粉那个——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 补充乳制品蛋白,能降低空腹血糖、胰岛素和HOMA-IR

为什么?因为乳清蛋白是半胱氨酸的超级富矿,吃了它,等于直接给H₂S生产线送原料。H₂S一上来,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肪组织扩容能力增强,血糖自然就稳了。

这就像你给一个堵车的城市修高架桥——表面看是增加了“道路容量”,其实是缓解了整个交通系统的压力。

所以,治疗糖尿病,可能不是要少吃蛋白,而是要吃对蛋白。尤其是那些富含硫氨基酸的优质蛋白。

建议摄入量?每磅理想体重0.5到1克蛋白质。比如你理想体重150磅,那就每天吃75到150克蛋白。鸡蛋、奶酪、酸奶、鱼、肉,敞开了吃——当然,别吃成猪。



第六幕:H₂S太多也不行——胖子的“幸福烦恼”

但凡事过犹不及。H₂S太多,也会出问题。

- 它会抑制线粒体,尤其是结合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物IV),把氧气挤走,导致细胞“窒息”。
- 它代谢成亚硫酸盐,会破坏柠檬酸循环,让线粒体变得“漏电”,容易氧化损伤。
- 长期高水平H₂S,可能让人越来越胖,越来越难瘦——因为脂肪组织一直在扩建,身体根本不想减脂。

所以,有些胖子不是吃得多,而是H₂S太活跃,身体“太擅长”存脂肪了。这就像一个房地产商,不管市场好坏,天天盖楼,最后库存压得动不了。

那怎么办?限制蛋白? 别傻了。蛋白不足,H₂S原料没了,胰岛素抵抗反而加重,糖尿病风险上升。

更聪明的做法是:优化H₂S的“代谢通路”,让它该有的时候有,该走的时候走。比如:

- 确保肝脏解毒功能正常(支持硫酸盐排泄)。
- 补足B族维生素、镁、锌,帮助H₂S代谢。
- 避免肠道菌群失衡——某些产硫细菌会产生过多H₂S,导致“内源性臭气污染”。

这就像管理一个城市:不能不让建房,也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得有规划、有监管、有退出机制。



终章:减肥的终极目标——不是瘦,而是“能胖也能瘦”的代谢弹性

所以,这场关于硫化氢的荒诞剧告诉我们:

- 肥胖本身不是敌人,代谢僵硬才是
- 糖尿病不是吃出来的,是“存”不出来的
- 你体内的臭鸡蛋味气体,可能决定了你是“健康的胖子”还是“瘦弱的病人”

真正的健康,不是追求BMI 18,而是拥有代谢弹性——既能胖起来存能量,也能瘦下去烧脂肪。而硫化氢,就是这个弹性系统的“润滑剂”。

所以,别再盲目节食了。减肥的正确姿势是:吃够蛋白,补足营养,让身体既能建脂肪,也能拆脂肪

记住:你不是要变成一个“瘦子”,而是要变成一个“想胖能胖、想瘦能瘦”的代谢自由人

至于硫化氢?下次你放屁时,不妨默默感谢它:“兄弟,辛苦了,今天又帮我稳住血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