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代码评审的终极指南 开发团队的圣经

《代码审查圣经》——一本让你同事又爱又恨的“职场生存指南”
代码审查(Code Review)就是那个你辛辛苦苦写完代码后,被同事用红笔圈得满屏都是“建议修改”的“酷刑现场”。


第1章:SOLID原则——你以为你懂,其实你只是背过

SOLID,五个字母,五个原则,听起来像极了大学期末考试前夜你背的那堆“重点名词解释”。但问题是,很多人嘴上说着SOLID,手上写的却是“意大利面代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函数长得比简历还长,类名叫ManagerHandlerService,仿佛在说:“我也不知道我是干啥的,但我觉得加个后缀就显得很专业。”

1.1 设计模式:别只会背名字,要学会“装逼”

比如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多少人只会说:“哦,就是用if-else换成接口实现。”但真到写代码时,还是忍不住写下:

java
if (cardType == BASIC) { ... }
else if (cardType == SILVER) { ... }
else if (cardType == GOLD) { ... }

然后还自我安慰:“这叫逻辑清晰!”  
兄弟,这不是清晰,这是代码界的‘三体人思维直连’——没有封装,没有扩展,来个新卡种就得改源码,简直是给未来埋雷。

而真正高级的做法?用枚举+抽象方法,让每个卡种自己决定怎么算分。这样,新增卡种?加个枚举值就行。改逻辑?只改那一行。别人改代码要动手术,你改代码只需贴创可贴。

再比如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多少人看到一堆if判断,第一反应是“这代码太乱了”,但第二反应是“我来加个else if”?  
真正的高手,会把每个判断拆成一个“处理器”,然后像流水线一样串起来。新加一个审批规则?插个处理器就行。系统不崩溃,因为代码已经“模块化”到连老板都看不懂了。



第2章:DRY原则——别当“Ctrl+C / Ctrl+V”艺术家

DRY = Don’t Repeat Yourself,翻译过来就是:“别当复读机。”  
可现实是,多少项目里,UserServiceOrderServiceProductService……每个都有一模一样的savefindByIddelete方法?  
这不是写代码,这是在用Java写Word文档的“样式模板”

真正优雅的做法?写个泛型基类,比如BaseService,把通用CRUD逻辑抽出来。子类只需要告诉它:“我操作的是哪个实体。”  
这样一来,新增一个CustomerService?继承一下,注入仓库,完事。  
别人写100行,你写10行。不是你懒,是你懂得“偷懒的艺术”。



第3章:命名规范——别让变量名像谜语

看看这段代码:

java
private LocalDate date;
private boolean flag;
private BigDecimal number;

请问,这是用户类?还是天气预报?还是银行账单?  
date是生日?注册时间?最后登录时间?  
flag是启用状态?是否已读?是否已支付?  
number是工资?年龄?还是你昨晚打麻将输的钱?

命名不是小事,是代码的“第一印象”。  
你叫“张伟”,别人还能记住;你叫“用户A001”,别人直接把你拉黑。  
所以,请诚实地命名:

java
private LocalDate birthDate;
private boolean active;
private BigDecimal salary;

代码如人,名字一出,气质就来了。



第4章:魔法数字——别让数字变成“黑箱密码”

java
salary.multiply(new BigDecimal("0.27"))

0.27是啥?税率?折扣?还是你前女友的幸运数字?  
如果全项目到处都是0.27,哪天税率改成28%,你是不是要全局搜索替换?万一漏了一个,线上发工资少发了,财务部集体找你喝茶?

正确的姿势是:定义常量!

java
private static final BigDecimal INCOME_TAX_RATE = new BigDecimal("0.27");

这样一改,全项目同步更新,代码不再“魔法”,而是“明码标价”。



第5章:异常处理——别用“Exception”当垃圾桶

java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出错了!");
}

这就像去医院看病,医生说:“你有病,我给你开点药。”  
你连啥病都不知道,就敢吃药?

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捕获具体异常。  
ArithmeticException?那是除零错误。  
NullPointerException?那是空指针。  
每种异常,处理方式不同。你不能因为都叫“Exception”,就给它们发同一张病历卡。



第6章:代码行数≠代码质量——少≠好,但清晰=赢

有人炫耀:“我一行代码搞定回文判断!”  
结果是:

java
return str.replaceAll("\\s", "").equalsIgnoreCase(new StringBuilder(str).reverse().toString().replaceAll("\\s", ""));

这哪是代码?这是程序员写的诗歌,还得配注释才能读懂。  
而真正可维护的代码,是分步写的:

java
String cleaned = str.replaceAll("\\s", "").toLowerCase();
String reversed = new StringBuilder(cleaned).reverse().toString();
return cleaned.equals(reversed);

多几行?值得! 因为下个月你回来改代码时,还能看懂自己写的啥。



第7章:Always Think Big——别在本地跑得飞起,上线就炸裂

你在本地测试,数据库就3条数据,接口0.1秒返回。  
你:“性能杠杠的!”  
上线后,数据百万条,接口超时,用户骂街。  
你:“这锅……数据库背!”

真正的高手,写代码时就在想:“如果有一亿条数据,我的SQL会不会把数据库干趴?”  
所以,分页是基本礼仪,懒加载是生存技能。  
别用FetchType.EAGER加载一万个员工,那不是查询,是自杀式攻击



第8章:Tell, Don’t Ask——别当“控制狂”

java
if (status == APPROVED || status == REJECT || status == CANCELLED) { ... }

这叫“问状态,做决定”。  
而面向对象的正确姿势是:“告诉对象,让它自己决定。”

java
if (status.isFinished()) { ... }

状态自己知道是不是结束,你干嘛越俎代庖?  
这就像问一个人:“你现在是不是下班了?”  
不如直接问:“你可以走了吗?”——少点控制,多点信任。



第9章:YAGNI——别为“可能”写代码

“我觉得以后会用到这个功能,先写上。”  
然后呢?一年过去了,没人用,代码成了“历史遗迹”。

YAGNI(You Ain’t Gonna Need It) 告诉我们:别为未来过度设计。  
现在不需要的功能,就删掉。  
现在用不到的变量,就扔了。  
代码越干净,维护成本越低。



第10章:避免空指针——Optional不是装饰品

java
return addressService.findAddressByZipCode(user.zipCode);

万一返回null?调用方一个toUpperCase(),boom!  
Java 8都出了这么多年了,你还敢裸奔返回null?

Optional

java
return Optional.ofNullable(addressService.findAddressByZipCode(user.zipCode));

不是你怕出错,是你尊重调用者的选择权。



结语:代码审查,不是挑刺,是共同成长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Code Review 不是“谁对谁错”的审判场,而是“我们一起变强”的训练营。  
你可以指出问题,但别用“你这代码太烂了”开头。  
试试说:“兄弟,这里如果用策略模式,会不会更清晰?”

让代码更优雅,让团队更和谐,这才是真正的“技术领导力”。

所以,别再把Code Review当成负担。  
把它当成每天一次的“代码瑜伽”——拉伸逻辑,放松结构,提升内功。

愿你的代码,没有bug,只有诗意。  
愿你的评审,没有火药,只有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