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鼓敲边:氛围编码、氛围调试、氛围重构直至氛围检查

Vibe-debug, vibe-refactor 到 vibe-check , 从鼓边敲到敲到鼓中心的过程:

打开IDE,深呼吸,闭上眼,心里默念三声“我是全栈之神”,然后对AI说:“来,帮我写个能自动炒股、还能哄我睡觉的全栈App。”

下一秒,代码哗啦啦生成,你连Ctrl+C都懒得按,直接点“运行”——恭喜你,你已经正式踏入“vibe coding”(氛围编程)的神秘领域。

所谓“vibe coding”,不是真的靠 vibes(气场)写代码,而是指高度依赖大模型生成代码,自己只负责提需求、改报错、偶尔动动手的“类编程”行为

听起来很爽,对吧?但现实往往是:你刚觉得“我牛啊”,下一秒就被404页面和内存泄漏教做人。

就像网友说的:“vibe coding 其实83%是 vibe debugging,剩下17%是求AI别再 hallucinate(幻觉)了。”


别看AI现在能写React、能搭Spring Boot、还能给你整出个Dockerfile,但它本质上是个记忆力超强但逻辑混乱的实习生。它会:

- 凭空造函数:你让它写个登录接口,它顺手给你建了个区块链钱包;
- 变量名乱飞user, userData, userInfo, userFinal, userNoReallyThisTime……全在一个文件里共存;
- 重复声明let user = null; let user = {}; let user = 'admin';——它不报错,因为它觉得“多赋几次值,总会对的”;
- 过度设计:你想要个按钮,它给你整个微服务架构,还贴心地配了Kubernetes部署脚本。

更可怕的是,AI会“自信地胡说八道”。它生成的代码看起来天衣无缝,实则暗藏杀机:安全漏洞、性能瓶颈、依赖地狱……全都被它用“优雅的语法”包装得严严实实。你问它:“这安全吗?”它答:“当然,我用了JWT + OAuth2 + 三重加密。”你再一看,token居然写在前端常量里。

所以,没有工程背景的人根本没法判断这套系统到底能不能上线。就像让一个不会开车的人去修发动机——他连螺丝刀都拿反了,还指望他判断变速箱有没有问题?


真正的“ vibe coding”高手,其实是“ vibe debugging”苦行僧

你以为 vibe coding 是“躺着把钱赚了”?错。真正的 vibe coder,每天都在经历以下循环:

> GOTO 1: vibe-debug → vibe-fix → vibe-test → vibe-cry → vibe-blame-AI → vibe-rewrite-by-hand → GOTO 1

有网友自嘲:“我 vibe-coded 了一个全栈App,结果调试花了四个月,每天八小时,比手写还累。”还有人说:“我带AI比带大一新生还费劲,它犯的错我都想替它写检讨。”

更离谱的是“vibe deploy”——你以为一键部署?不,你得先 vibe-build-docker-image,再 vibe-debug-CI-pipeline,最后 vibe-pray(祈祷)服务器别炸。有人笑称:“vibe deploy 是唯一能让你同时体验焦虑、绝望和一丝丝希望的极限运动。”


就在无数人深陷 vibe debugging 泥潭时,一个叫 CodeRabbit 的工具出现了。它的口号是:“免费在IDE里做AI代码审查,让你边写边改,别等PR了再哭。

它能干啥?

- 在 VS Code、Cursor、Windsurf 里直接给你逐行代码提建议
- 检测逻辑错误、代码异味、测试遗漏、AI幻觉
- 像个 senior 工程师一样,理解上下文和依赖关系,而不是瞎猜;
- 支持 JavaScript、Python、Java、Go、Rust 等主流语言,连PHP都不放过
- 最狠的是:一键修复。看到问题?点一下,自动改代码,省下你骂AI的时间。

换句话说,CodeRabbit 是 vibe coder 的“保命符”。它不帮你写代码,但它能告诉你:“兄弟,你这代码AI写得不对,赶紧改,不然上线就炸。”

而且——重点来了——它对开源项目免费!难怪有网友说:“我用 CodeRabbit 做 vibe-review,省下多少脑细胞,现在能睡着了。”



vibe coding 的真相:技术债 + 幸存者偏差

我们得承认一个残酷事实:大多数“ vibe-coded”的App,其实都是“半 vibe + 半手写”的缝合怪。真正从零到一完全靠AI生成还能上线的项目,凤毛麟角。

为什么有人能成功?因为他们:

1. 有工程背景,知道怎么问AI正确的问题;
2. 会做架构设计,不让AI乱来;
3. 懂得审查代码,不会盲目信任输出;
4. 愿意花时间调试,把AI的“草稿”变成“成品”。

换句话说,他们不是在 vibe coding,是在用AI当“高级打字员”

而那些没有技术背景的人,往往陷入“AI依赖陷阱”:AI写完就跑,出了问题完全看不懂,改都不敢改。最后项目要么烂尾,要么变成“技术债坟场”——上线能跑,但谁都不敢动一行代码。

这就像网友说的:“ vibe coding 本质是借时间,以后总得还。你省下的时间,最后都变成了 debug 的眼泪。”


有人乐观:“AI会越来越强, vibe debugging 终将成为过去。”  
也有人悲观:“软件只会越来越复杂,AI写的代码只会越来越臃肿。”

但有一点是共识:AI不会取代程序员,但会取代不会用AI的程序员

未来的理想状态可能是:

- 你负责设计、决策、审查
- AI负责写代码、写测试、写文档
- CodeRabbit 这类工具负责当“监工”,防止AI乱来;
- 最后你点个“一键部署”,然后安心睡觉。

甚至,我们可以畅想:“vibe-debugger”会不会有一天也 vibe 出来?然后它再 vibe 出“vibe-debugger-debugger”?无限套娃,直到宇宙热寂。


所以,下次当你想 vibe 一把时,先问问自己: “我是想造一座桥,还是只想拍张‘我在造桥’的照片?”

如果是前者,请打开 CodeRabbit,认真 review 每一行代码;  
如果是后者……嗯,社交媒体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