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顶级企业家和富人不再去海滩度假了?

 
下一个万亿美元的行业不会是社交媒体,加密甚至AI。万亿长寿经济崛起:未来十年最值得押注的黄金赛道,你准备好了吗?

在过去的十年里,创业者的目光大多聚焦于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元宇宙这些看似炫酷的赛道。然而,一个更庞大、更本质、也更具颠覆性的趋势正在悄然崛起——长寿经济。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疗或保健品市场,而是一场关于“健康寿命”(healthspan)的革命。它不再只是延长生命,而是让我们在更长的时间里保持充沛的精力、清晰的思维和高质量的生活状态。

当大多数人还在追逐 productivity 工具和消费级应用的红海时,一批嗅觉敏锐的创业者已悄然转身,瞄准了一个更庞大、更底层的需求:人类对「高质量生命」的渴望。  

这不是传统的健康产业升级,而是一场彻底重构医疗、保险、消费品甚至食品行业的革命。到2030年,全球长寿经济规模预计将达27万亿美元——它覆盖全人群、支撑持续性收入,且奖励早期布局者。  

而真正的拷问是:你会成为这场革命的获利者,还是旁观者?  



01 为什么长寿经济是下一个「黄金赛道」?  

长期以来,全球医疗体系的核心逻辑是“治疗已发生的疾病”。我们生病了才去医院,症状出现了才吃药。这种模式虽然必要,但代价高昂。在美国,慢性病和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医疗支出。保险公司、企业和政府都在寻找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于是,一场从“治疗”向“预防”的范式转移正在发生。人们不再满足于“活得久”,而是追求“活得有质量”。这就是“健康寿命”的核心理念:压缩晚年病痛的时间,延长活力充沛的年岁。

过去几十年,医疗专注于「治病」, wellness 产业则用保健品和健身器械堆出了一个5万亿市场。但如今,真正的转折点来了——「健康寿命」(Healthspan)成为新焦点:人们不再只追求活得久,更要活得清醒、有活力、有质量。  

需求端的爆发已成定局:  
- 人口结构巨变:2034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将超过18岁以下群体;全球每6人中就有1人超过60岁。这不仅是数据,更代表一个新兴消费主力的崛起。  
- 成本压力倒逼:慢性病与心理健康问题已占美国医疗支出的90%,企业与保险公司急需「预防型解决方案」,而非事后修补。  
- 消费能力集中:50岁以上群体掌控全球过半消费力,但创新仍扎堆追逐Z世代——这是典型的市场错配红利。  
- 文化符号升级:从富豪斥巨资追求「逆龄」,到WHOOP、Oura等健康穿戴设备普及,长寿已从实验室话题变成大众渴望的身份象征。  



02 巨头与资本早已悄悄布局  
很多人以为长寿产业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实际上,全球最聪明的钱早已布局。
亚马逊悄悄收购健康监测公司,苹果在Apple Watch中不断深化健康功能,谷歌旗下Verily专注于疾病早期检测。这些科技巨头清楚地知道:未来的竞争不在社交平台,而在生命本身的数据入口。

长寿赛道不再是科学家专属的游戏。2024年,相关初创企业融资85亿美元,同比增长220%——但相比AI、金融科技,它仍处于价值洼地。  

- 科技巨头跨界:苹果、亚马逊纷纷切入健康监测与预防领域——下一个万亿市场,不属于社交,而属于「生命本身」。  
- 资本押注硬核科技:贝佐斯投资的Altos Labs研究细胞重编程;Thorne HealthTech推动生物年龄检测与个性化营养;Senolytics(清除衰老细胞化合物)、NAD+增强剂等前沿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消费端。  
- 消费品牌重构叙事:护肤品讲「皮肤寿命」、食品强调「细胞抗衰」、健身品牌卖「认知韧性」——长寿正在成为所有消费品的底层逻辑。  

2024年,全球长寿领域初创企业融资总额达到85亿美元,同比增长220%。尽管如此,相比AI或SaaS,这个赛道仍处于早期阶段——窗口期尚未关闭,机会属于敢于行动的人。



03 普通人如何切入?你不需要实验室  

你不需要是生物学家才能进入这个领域。事实上,最大的机会往往不在实验室,而在商业模式的重构。

作者Rejna Alaaldin本人就是一个例子:她创立的护肤品牌Rejna推出了名为“Rejuvenate”的系列,提出“皮肤寿命(skinspan)”概念,将抗老护肤从“遮盖皱纹”提升为“延缓皮肤衰老进程”。这不是简单的营销话术,而是把产品价值锚定在长寿经济的核心诉求上。

类似的切入点还有很多:

  • 数据+AI平台:打造“Mint.com for your biology”,帮助用户整合基因、血液、穿戴设备等多维健康数据,生成个性化干预建议;
  • 订阅制健康服务:提供包含补充剂、恢复训练、睡眠优化的长期会员计划,形成稳定现金流;
  • 企业健康span解决方案:为企业高管和员工设计“抗疲劳+提认知”的定制项目,成为HR福利的新标配;
  • 长寿社群与体验空间:线上线下结合,打造集课程、疗愈、社交于一体的高端会员制社区。


这些模式的共同点是:以科学为背书,以体验为核心,以长期关系为目标。它们不依赖单一技术突破,而是利用现有资源重新组合,创造新的用户价值。



04 行动指南:从认知到落地的关键三步  
1. 教育团队,重构认知  
   跟踪David Sinclair大卫辛克莱、Laura Deming等长寿领域KOL;订阅行业报告;派遣团队参加国际长寿峰会——未来十年,长寿素养将是商业领袖的核心竞争力。  

2. 找到业务结合点  
   无论你从事食品、美容、保险、HR还是数据行业,都存在长寿经济的切入角度:  
   - 食品公司可开发「细胞营养」产品线  
   - HR服务商可设计「员工健康寿命管理方案」  
   - 数据企业可整合穿戴设备数据,提供个性化健康洞察  

3. 小步快跑,快速验证  
   从最小可行性产品(MVP)开始:一款抗衰订阅盒、一套企业健康测评工具、一次长寿主题快闪活动——用低成本测试市场反馈,迭代放大。  



05 更深的真相:为什么顶级企业家不再去海滩度假?

如果说长寿是一个趋势,那么它的实践者早已现身说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放弃传统的海岛度假,转而参加科学驱动的健康静修营。

比如Canyon Ranch推出的“Longevity 8”项目,集合营养师、睡眠专家、心理教练,帮助高管系统性恢复身心状态。四季酒店提供干细胞疗法,SHA Wellness Clinic则结合自然疗法与先进医学,单周费用高达5000美元,却依然供不应求。

这不是奢侈消费,而是战略投资。一位CEO告诉我:“一次深度恢复带来的决策清晰度,可能远超连续工作三个月的产出。”

数据显示,健康旅行虽仅占全球出行人次的8%,却贡献了近18%的旅游消费。预计到2028年,该市场将突破1.3万亿美元。这背后,是领导者对“能量管理”的高度重视——真正的竞争力,不是时间投入,而是状态输出。


最后留给你的问题: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一周上万美元的疗养营,但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处着手:

把第二次咖啡换成电解质水;
每天安排10分钟呼吸训练;
用散步代替会议室开会;
睡前放下手机,写三行日记;
给早晨运动设置“勿扰模式”。
这些微小选择累积起来,就是在构建你的“能量护城河”。正如一位创业者所说:“我不是在逃避工作,我是在优化自己工作的质量。”

当酒店开始提供干细胞疗法、保险公司推出「长寿套餐」、护肤品不再谈美白而是「细胞活化」时——你的行业,是否已经站在了这场革命的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