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南加州大学多恩西夫文理学院的研究人员部分领导的多所大学双胞胎研究发现,生物衰老的加速,加上早年生活的劣势,与晚年认知能力的下降有关。
南加州大学多恩西夫文理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DNA老化的速度可能有助于预测你的大脑在50岁时是保持敏锐还是衰退,而童年的社会经济背景可能会使这种衰退更加明显。
来自《Aging》期刊,作者团队那可是心理学和表观遗传学领域的顶尖大牛,比如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索菲·贝尔,还有南加州大学的克里斯托弗·比姆、埃布拉欣·赞迪博士等等,他们联手用了一项跨越60多年的双胞胎追踪数据,叫“路易斯维尔双胞胎研究”,这项目从1957年就开始了,跟踪了上千对双胞胎从婴儿期一直到中年,堪称人类发展研究的“活化石”。
这个研究最牛的地方在哪呢?它不只是看看谁老得快,而是深入到DNA甲基化这个层面。
什么叫DNA甲基化年龄?简单说,就是科学家发现我们基因组上某些位置的化学标记会随着年龄变化,通过这些标记可以算出一个“表观遗传年龄”。这个年龄比你身份证上的岁数更准,更能预测你得病甚至死亡的风险。
但问题来了,现在市面上有好几种算法,像霍瓦斯钟、汉纳姆钟,还有更高级的“表型年龄”和“格里姆年龄”,哪个更靠谱?这篇研究就做了个因子分析,发现这些算法其实能分成两代:
第一代主要是跟着时间走,预测的是实际年龄;
第二代就不一样了,它是结合了临床指标、生活习惯比如吸烟,专门用来预测你身体的实际健康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表型衰老”。
重点来了!研究人员想知道,这种“表观遗传年龄”的快慢,会不会影响一个人从中年回溯到童年时期的智商变化?
注意哦,他们测的不是中年时的智商高低,而是从童年到中年的智商变化量(ΔIQ),这才是关键!
因为他们想看看,是不是那些表观遗传老化更快的人,认知能力下降得也更明显?
结果非常震撼:
- 只有第二代的表观遗传年龄,也就是“表型年龄”和“格里姆年龄”,能显著预测这种认知衰退。
- 如果你的DNA显示你“老”得比同龄人快,那你从中年往回看,智力下降的趋势就越明显。
但这还不是全部!研究还发现了一个超级重要的调节因素——童年的社会经济地位。
什么意思?就是说,同样都是表观遗传年龄加速的人,如果他小时候家里穷、资源少,那这个“加速老化”对智力的打击就更大!而在富裕家庭长大的人,这种负面影响就没那么强。
这说明什么?说明童年时期的贫困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它真的会“刻”进你的DNA里,让你的身体在中年时更容易受到衰老的侵蚀,尤其是大脑功能。这简直就是“寒门难出贵子”的生物学解释啊!
在整个样本群体中,生理衰老较快的人从童年到中年智商下降幅度更大;对于在低收入家庭长大的人来说,这种影响最为明显。
而且,这个研究的设计太巧妙了,用了双胞胎做对比:特别是同卵双胞胎,他们基因几乎一模一样,成长环境也高度相似。
如果一对双胞胎里,一个表观遗传年龄更高,同时他的智商下降也更厉害,那这种关联就不太可能是基因或家庭环境造成的,更像是某种后天差异导致的因果关系。
所以作者把这个叫做“准因果”关系,可信度非常高。
之前有些研究结果混乱,就是因为没控制好这些混杂因素,而这篇研究直接把基因和共享环境的影响都剥离了,结论自然更有说服力。
还有一个细节特别有意思,研究者还考虑了吸烟的影响。因为“格里姆年龄”这个算法本身就包含了吸烟的甲基化信号,所以吸烟的人天然就会显得“更老”。当他们在模型里加入吸烟这个变量后,原本显著的关系变得不显著了,但方向没变。这说明吸烟可能是其中一个通路,但表观遗传年龄本身还是包含了更多关于衰老的信息,不能完全被吸烟解释。这也提醒我们,戒烟真的能让你“年轻”!
总结:
本研究基于路易斯维尔双胞胎数据,发现第二代表观遗传年龄加速可预测中年认知衰退,且童年社会经济地位起调节作用,揭示了早期劣势如何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长期脑健康。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项研究强调了两个重要的教训。首先,我们成长的环境很重要,尤其是贫困,会给健康留下持久的痕迹;其次,吸烟、饮酒和不良饮食等生活方式的选择会加速生物衰老,这意味着至少有一些可以控制的空间。
这项研究是首批将生物衰老与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内的智力变化联系起来的研究之一。它还强调,在理解大脑健康时,不仅要考虑生物学因素,更要考虑社会因素。
这项研究表明,衰老的故事是由我们的DNA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两者相互交织,如果我们想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就需要同时考虑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