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水母(杜氏拟陀螺水母)可通过逆向发育实现生物性永生,其基因组揭示了DNA修复、端粒维护与细胞转分化的秘密,为抗衰老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在茫茫大海里,有一种小到你手指甲盖都能盖住的水母,居然靠着神奇的“逆生长”操作,拿下了“生物学不死”的称号!这种名叫杜氏拟陀螺水母(Turritopsis dohrnii)的小透明水母,它居然能“返老还童”,从成年状态重新变回幼年息肉!
时间拉回到1991年,西班牙布拉内斯的一个科学研讨会,科学家们正聊着水母的奇怪生命周期。突然两个研究员爆料:他们发现了一种成年的水母,遇到压力不是死,而是直接逆转成小宝宝!打个比方,就像一只老蝴蝶,突然间缩回去了,变回毛毛虫!科学家们当场都懵了,生物学课本都要被改写。
现场顿时炸开了锅。要知道,这就相当于一只蝴蝶飞着飞着突然变回毛毛虫,然后再重新化蝶!更惊人的是,这个过程可以反复进行,理论上让个体实现“生物性永生”。当时参会的还有如今萨伦托大学的海洋动物学家斯特凡诺·皮拉伊诺,他回忆说:“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不是理论推测,而是活生生的反例。”为了验证真伪,他们当场下海捞样本做实验,结果完全复现了这一现象:受压或受伤的成年水母会收缩成一团组织球,沉到底部,再慢慢长成新的息肉群体,开启新一轮生命周期。
这种水母学名叫多氏不死水母。它出生时是海里一颗小小的幼虫,定居在海底变成聚居体,再冒出小水母。长大后正常流程应该是繁殖、老去、死亡。但它不按套路来!遇到危机的时候,它直接把自己缩成一个“肉球”,沉到海底,再变回水螅体。就这样,一个轮回又一个轮回,人生无限重启!
但真正让全球轰动的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代。当时还在杜克大学读研的玛丽亚·皮亚·米列塔,在研究水螅虫时顺手采集了一些这种水母,结果意外发现它们几乎遍布全球海域——从地中海到日本,从美国东南沿海到巴拿马运河。她推测,这些水母可能搭上了货轮压载水的“顺风车”,靠着“不死之身”熬过漫长航程,完成了无声的全球入侵。
“永生+入侵能力”,这两个词一出,立刻引爆媒体,“世界上最接近永生的动物”成了热搜关键词。
别被名字骗了。不死水母虽然不会因衰老死去,但它一样会被鱼吃掉,会得病挂掉。它的不死,是指不会被“时间杀死”。这听起来依旧够逆天了。
基因密码藏着关键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返老还童”是怎么实现的呢?科学家后来发现,关键在于一种叫转分化的细胞机制。
简单来说,就是已经定型的细胞(比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回到类似干细胞的状态,然后重新编程成为其他类型的细胞。这个过程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没错,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山中伸弥正是通过四个因子诱导哺乳动物体细胞变成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而杜氏拟陀螺水母居然在自然状态下就能完成类似操作!
2022年,巴塞罗那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玛丽亚·帕斯夸尔-托纳和奥维耶多大学的卡洛斯·洛佩斯-奥廷联手破解了它的基因组密码,并与不具备永生能力的近亲红拟陀螺水母(Turritopsis rubra)做了对比。
结果震惊了整个学界:科学家们研究它的基因,发现里面有超强的DNA修复能力,还有顶级的抗氧化机制。杜氏拟陀螺水母拥有更多拷贝的DNA修复基因、更强的抗氧化应激系统,以及与端粒维持相关的保护性基因变异。
端粒是什么?它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人随着年龄增长不断缩短,一旦耗尽就会触发细胞衰老。而这只水母似乎掌握了保护端粒不变短的秘诀!普通生物端粒越用越短,就老化了,但不死水母的端粒修得杠杠的。再加上它的成熟细胞能变回“万能细胞”,这跟山中伸弥当年搞出的“干细胞重编程”异曲同工。
也就是说,它不仅能修复自己,还能重置自己!
更厉害的是,在它转化为囊肿的关键阶段,细胞会关闭发育相关基因,同时激活DNA修复和热休克蛋白等抗衰老通路。这意味着它的身体在“重启”前先进行全面检修,防止突变积累。米列塔打了个比方:“如果我们人类不断累积错误却不修复,迟早崩溃;但如果你永生,就必须有一套超强纠错机制。”
目前科学家正试图把这些发现应用到人类医学上。伯明翰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若昂·佩德罗·马加良斯认为,既然自然界已经进化出不衰老的物种,说明延缓甚至逆转衰老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未来或许可以通过基因疗法,把水母中的长寿基因引入人体,帮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老年退行性疾病。
给人类的启示
那问题来了,这玩意儿能不能让我们人类长生不老?目前答案是:没那么快。
但它能给我们灵感,比如如何修DNA、如何保持细胞年轻、如何延缓衰老。这些方向都可能变成人类对抗疾病的新武器。
科学家马加尔哈伊斯就说过,如果进化能选出不衰老的物种,人类也能用科技实现类似的延寿。未来,基因疗法、再生医学,可能都能借鉴它的秘密。
讲到这里必须点名几位关键人物:
斯特凡诺·皮拉伊诺,他是最早验证不死水母逆生长的专家;
玛丽亚·米列塔,她发现这种水母已经扩散到全球;
玛丽亚·帕斯夸尔-托尔内尔,她钻研基因组层面,挖出了“返老还童”的底层逻辑。
正是这些科学家不放弃,让我们今天能窥见生命逆转的奇迹。
最后总结
朋友们,不死水母告诉我们一个颠覆认知的事实:衰老也许不是终点!虽然人类还不能像它一样直接回到青春期,但它的基因和细胞机制,正在给我们提供破解衰老的钥匙。未来几十年,谁知道呢?也许我们真的能在人类历史里按下“重启键”!
论文:
- Bavestrello G, et al. Bi-directional conversion in Turritopsis nutricula (Hydrozoa). Sci Mar. 1992; 56(2-3):137-140.
- Miglietta MP, et al. Species in the genus Turritopsis (Cnidaria, Hydrozoa): A molecular evaluation. J Zool Syst Evol Res. 2007;45(1):11-19
- Lisenkova AA, et al.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Turritopsis dohrnii, the "immortal" jellyfish with a reversible life-cycle. Mol Phylogenet Evol. 2017;107:232-238.
- Piraino S, et al. Reversing the life cycle: Medusae transforming into polyps and cell transdifferentiation in Turritopsis nutricula (Cnidaria, Hydrozoa). Biol Bull. 1996;190(3):302-312.
- Miglietta MP, Lessios HA. A silent invasion. Biol Invasions. 2008;11(4):825-834.
- Pascual-Torner M, et al. Comparative genomics of mortal and immortal cnidarians unveils novel keys behind rejuven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2;119(36):e2118763119.
- Matsumoto Y, et al. Transcriptome characterization of reverse development in Turritopsis dohrnii (Hydrozoa, Cnidaria). G3. 2019;9(12):4127-4138.
- Takahashi K, Yamanaka S. 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mouse embryonic and adult fibroblast cultures by defined factors. Cell. 2006;126(4):663-676.
- Matsumoto Y, Miglietta MP. The genetic networks of regeneration, cell plasticity, and longevity of the Immortal Jellyfish Turritopsis dohrnii (Cnidaria, Hydrozoa). bioRxiv. 2025.07.02.66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