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对近3000名老年人进行长达数十年的追踪,揭示了吃饭时间,特别是晚吃早餐与多项疾病、基因和死亡风险之间的密切关联。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倾向于晚吃早餐和晚餐,而晚吃早餐与更高的死亡率、多种身心疾病相关联。
该研究强调了维持规律的吃饭时间对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性。
声明
本文阐述的是一种相关性,没有任何东西被证明是因果关系。几乎是一篇个人博客,却堂而皇之登在《自然》杂志上,相关性研究几乎和算命 占卜都是毫无意义的相关阐述,是一个随机的解释:
- 工作压力可能会导致抑郁症和人们吃早餐后(赶到办公室或其他):相关性
- 分手后可能会导致食欲下降,导致早餐时间推迟,也会导致抑郁:相关性。
- 失业和找工作困难可能会导致抑郁和早餐吃得晚(为了省钱,吃两顿饭而不是三顿饭:相关性。
事实是,大多数社会科学研究只是显示了一种相关性,这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作者背景
这篇论文的作者团队主要来自哈桑·S·达什蒂(Hassan S. Dashti)、克洛伊·刘(Chloe Liu)、郝·邓(Hao Deng)、阿努什卡·夏尔马(Anushka Sharma)、安东尼·佩顿(Antony Payton)、阿斯里·马哈拉尼(Asri Maharani)和阿尔图格·迪迪科格鲁(Altug Didikoglu)等,他们来自麻省总医院、哈佛医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等顶尖学府。
他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咱们老年人的吃饭时间会因为健康问题和环境变化而变得不规律,这可不是小事,因为它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寿命。
所以,他们决定做一次大型的、长期的研究,看看吃饭时间的改变到底跟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这对我们实现健康老龄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过程,3000名老年人几十年数据大揭秘
这个研究的样本量超级大,而且追踪时间特别长。从1983年到2017年,整整几十年,研究人员对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正常健康老年人认知纵向研究”中的2945名老年人进行了持续跟踪。
这些爷爷奶奶们定期填写问卷,报告自己的吃饭和健康习惯,研究人员还收集了他们的基因数据和死亡记录,真的是把方方面面的数据都给挖了个底朝天。
他们运用了各种复杂的统计模型,比如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潜在类别分析,来分析吃饭时间、疾病、基因还有死亡之间的关系。
这么大规模、长时间的追踪,让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大大提升。
惊人发现,晚吃早饭竟然影响这么多!
研究结果简直让人震惊,原来我们每天的吃饭习惯,竟然跟这么多健康问题紧密相连。
首先,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吃早餐和晚餐的时间会越来越晚,每天吃饭的窗口期也会变短。这个变化虽然每个十年可能只有几分钟,但是几十年下来,累积的延迟可就相当可观了。
其次,研究还发现,晚吃早餐跟各种身体和心理疾病都有关联。如果你有疲劳、口腔健康问题、抑郁、焦虑,或者多种疾病缠身,那么你很可能就是那个晚吃早餐的人(是不是科学算命算准了?)。
最后,也是最让人心惊肉跳的一点,就是晚吃早餐竟然跟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出门都增加死亡风险)。
研究人员把参与者分为“早吃组”和“晚吃组”,结果发现晚吃组的10年生存率是86.7%,而早吃组是89.5%,这个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死亡也许和其他因素有关 主要是基因)。
基因和健康,它们如何影响你的吃饭时间
除了年龄和疾病,研究还发现,我们的基因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那些天生就是“夜猫子”的人,也就是晚睡晚起的人,他们的基因倾向于让他们更晚吃饭,特别是晚餐时间会比较晚。
但是,跟肥胖相关的基因型却没有跟吃饭时间有明显关联。
这说明,如果你是个天生的晚睡者,你可能更需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吃饭时间,尽量让它提前一些。
另外,研究还提到,睡眠质量差、做饭困难,甚至是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抑郁和焦虑,都会让吃饭时间变晚,让你的健康状况雪上加霜。
所以,健康的吃饭习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跟你的整体身心健康是息息相关的。
总结
虽然这个研究只是观察性的,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因此算是辣鸡论文一篇,但是很吸引眼球